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是人类存在与作为的产物,它诞生的前提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开始由自觉思维走向自由思维,由此,在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中,就出现了知识习得假设论、交际能力锻炼论、教学交往情感论、教育沟通渗透论、教学互动诱发论、教育水平相长论等观点。这说明,人类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自由建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建立在"自由存在论"基础上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能够将来自"虚无自然"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科学",转化成"自由存在"的"实践科学",从而将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从"虚无"的此岸世界中赎救出来,使其达到"存在"的彼岸。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首先是以"它在"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作为一个"寓居"或"隐藏"在其它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形态,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必然以认识其它相关学科为必要和充分条件的,惟因如此,本文认为,研究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我们就必须从研究渗透在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经销、医疗、社会和教育等形形色色领域里的合作理论入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本文尝试以这些行行色色的合作理论为参照坐标,对于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社会关系依赖论"、"广泛接触联系论"、"动机需要激发论"、"心理选择满足论"、"利益驱动团结论"、"社会文化凝聚论"等自然存在论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归纳、理性描述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自然存在向自为存在的转化,“知识建构意义论”“认知发展促进论”“精致细化加工论”“竞争冲突妥协论”‘制度规范约束论”“目标追求趋同论”是自为存在论诸多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自为的存在”方式,为其构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文化空间,从而促进其逐渐由自为存在向自觉存在转化。  相似文献   

4.
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处在21世纪现代化盛行的社会中,我们更要认识到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然后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人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关注人的存在,关注"存在者"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中从海德格尔存在论中对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思想的阐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出发,进而阐发了海氏的基本存在论思想对后期存在主义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存的昭示。  相似文献   

5.
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存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处在21世纪现代化盛行的社会中,我们更要认识到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然后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人的存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关注人的存在,关注"存在者"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中从存在论发展历程中引出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阐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产生背景,并深入地解析了他的存在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从"存在"、"此在"出发,了解海氏的基本存在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从他律到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是一个刚刚兴起并正在成长的理论,作为一种集合了"文化""合作""教育"和"远程"等学科元素为一体的新型理论学科,它的构建必然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变迁过程,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受"文化律""合作律""教育律"和"远程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出现,是远程教育发展的自然产物,是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远程教育科研合作文化是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的一个方面,是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在科研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从文化维度对远程教育科研合作现状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远程教育科研合作文化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远程教育科研合作文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文化构建是应予以关注的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课题。对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文化的研究需要从现代远程教育的课堂转型、课堂文化的要素与作用机制、课堂文化体系等方面进行内涵解析,应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堂价值文化、"自主、建构、合作、对话"的教学文化、"人文、技术、开放"的媒体文化和服务型的课堂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上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世界不同的解释模式,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解释模式形成与转换问题的研究证明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所开启的存在论境域的合理性.科学的实在性在于它既包含着自然的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人的建构性因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是在人的生存的展开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接受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影响,提出了作为存在的实践理论,蕴含着深刻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它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人类存在条件来建构新型实践行为理论与美学阐释,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存在和创造性建构的强烈关注与思考,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特征,实现了从认识论、反映论向存在论、本体论、建构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写作之瘾     
你相信他们身不由己,而你有那么个秘密办法,能给自己一刹那的绝对自由。"瘾"为何物?"瘾"是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过瘾的那一会儿,你就是个小神仙,无所不能,无我无他,无虚无实。假如说生命有度,把心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度数,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正常的生命度。达到这种生命度安全而又不碍别人事的方法挺多,但这些方法的假象是受罪。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由生命意识中无法排遣的虚无而来的焦虑,时刻威胁着每一个作为"人"的存在。刘亮程通过《一个人的村庄》等作品呈现了这种焦虑,并探寻消释"焦虑"的心路历程。刘亮程将自己融入自然,以一种平等的心态看待每一事物,精神似乎找到了支柱;隐秘的存在体"时空",打碎了他本以为找到的平衡;逃离在乡村与城市的双重边缘,遭遇双重抛弃,陷入更深的虚无当中,焦虑仍然无所逃遁。  相似文献   

13.
自然观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必然内蕴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人类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科学的"自然观"。从历史上看,整体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伦理自然观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对人之本性的片面理解出发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自然观"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在于实践。按照人的实践本性,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人对自然应该永远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信念,敬畏自然观才是最符合人之本性、自然之本性的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构建什么样的社会,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表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这不仅可由唯物史观得以说明,也可以且有必要从科学发展观加以论证.符合自然根本法则的社会秩序结构基于底层起始的文化建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以个体文化过程作为社会建构的起始点,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以期涌现出和谐社会的秩序结构,这是教育应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美”的多维存在空间——兼论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和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存在于它自身与政治、经济、阶层体系、惯例、习俗、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共同编织的繁复而精密的文化脉络之中,并始终参与到现实生活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之过程。因此,对于这些建构性因素的发掘及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建构机制的解析是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核心,而"美"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等问题也将于此获得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1978-2008年,我国美学界对现象学、存在论美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相关研究深刻地影响了1990年代的中国美学建设:它们一方面充当了"后实践美学"解构"实践美学观"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又充当了"后实践美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可以说,现象学、存在论美学研究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这种影响目前仍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种思想往往有其基础上的哲学"存在论承诺",否则就会陷入飘忽的"无根"境地,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也不例外。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通过对西方"传统存在论"的根本性革命而获得其存在论根基的。"传统存在论"是以抽象性、实体性为基本特征,与之相对,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则是实践论的、生存论的。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与其社会理想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起点的一致性,历史过程的一致性,理论建构的一致性以及践行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意识为同一性与主体性的形而上学所支配,现代性世界观把人设置为主体、把事物表象为图像。古代世界观中具有创造特性的上帝的形象在现代被移植到人的存在中,人成了自由自律的创造者,而创造(创新)与自律遂成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根基于虚无,并把虚无作为存在的开端,古典思想从无生有的宇宙图式在现代成为主体从虚无领悟存在的方式。这是因为,从虚无的观念中,可以生发出创造与革命的现代性意识形态。中国哲学中主导的探询存在的方式——隐显的范式对于有无(存在与虚无)的范式具有颠覆性质,通过这种范式,可以进一步去探求克服形而上学与现代性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中的人类,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体认自然,能够真正地从生态意义上去体验人的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认知理论把学生的学习看做一个建构的过程,在学生与伙伴和教师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理解。而科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是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模式化,它符合现代人们对"人怎样学习"的理解。众多科学课的研究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