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定向性与非定向性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两大基本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是作为师范教育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两个专业属性,其中师范性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学术性是一切高等教育的专业共性。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定向性与非定向性是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专业性与非专业性(即开放性)。定向性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非定向性乃"非"小学教育专业性。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是反对非定向性,坚持定向性,巩固师范性,提升学术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隐喻型性话语多姿多彩,其中以"性是植物""性是动物""性是战争""性是农业""性是食物"的概念隐喻最为常见.研究发现,译者对这些性话语的再现并不是很到位,有很多删减现象,尤其是那些文化个性较强或不参与文本建构的性隐喻表达;针对参与文本建构或跨文化适应性较强的隐喻型性话语,译者往往对之再现,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语篇的意图性是Beaugrande & Dressler的7个语篇性标准之一(另外六个标准是衔接性、连贯性、信息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互文性)。语篇意图性的体现过程就是意义的建立和理解过程,所以意图性与另外六个语篇性标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另外六个语篇性标准都是为“意图性”服务的,意图性是主,其他六个标准是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顺从性接受向信仰性接受发展的桥梁;信仰性接受作为一种高级的接受方式,是顺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通过对社会之性与自然之性,异化之性与正当之性,爱情之性与无爱之性,人类延续之性与实现全面发展之性的区分和论述,指出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性爱活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爱情的活动,性爱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对当前网络性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学观点,我们认为网络性活动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活动;网络性伦理构建的目标最终指向是保障性权利,追求性自由与性道德的高度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性伦理构建的关键在于消除异化之性,主张正当之性,实现性自由与性道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自利指主体出于过一种“好生活”的动机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不同于利己主义。自利存在三种形式,即生存性自利、价值性自利和道德性自利。生存性自利是保证主体满足其本能性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价值性自利和道德性自利的前提;价值性自利是人们在具体行为中所追求的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满足了自身的价值性自利还是他人的价值性自利;道德性自利是价值性自利在道德关系中的延伸,它是在主体无法独立实现价值性自利、并身处某种现实或可能的道德关系时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呈现与指称:语言中的两种时间表现及其语言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在语言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呈现性时间和指称性时间.呈现性时间是本源性时间,是语言单位内部的时间语义特征在特定场合的呈现;指称性时间是派生性时间,是对呈现性时间提取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呈现性时间可以通过有标记和无标记手段转化为指称性时间.建立呈现性时间和指称性时间这两个概念可以为时间范畴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框架,可以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菊红 《成才之路》2012,(21):45-4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建构性学习曾经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谁主沉浮"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归根到底,接受性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基础,建构性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方向,只有将两者结合,才是教育的"王道"。建立"接受——建构性"教学模式,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从主体间性的学理发展历史来看,它主要研究了主体间精神交往的可能与生成,与师生何以理解的根基有着不谋而合的学理视界。对于主体间性内涵的确认,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主体间性是关系范畴,是基于不同主体各种现实或可能的关系;主体间性并不等同于类性,但与类性的关系十分密切,类性是强调人的集约性、群体性和人类性,是主体间性的结果状态;主体间性在它提出之时就蕴涵了"主体-主体"的平等交往关系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是当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特征,师幼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主体间性的交往.从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看,主体间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主体间的互识,二是主体间的共识.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幼交往具有主体平等性、双向互动性、结果互惠性等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外语教学依据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哲学范式,把教学理解成静态的预设性构建过程;现代外语教学秉承后现代主义倡导的生成性,把教学理解成动态的创生性构建过程,即讲求教育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创生性思维贯穿于外语教学的五大过程:需求分析是“学校—教师—学生”统一体的创生性价值取向;课程设计是“我—你”共生师生关系的创生性构建;教材开发是多元教学资源需求和多元教学手段的创生性整合;课堂教学是人本立场的创生性平等体验;课程评估是修正性指导教学的创生性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最早是由拉康提出来的,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问性。主体间性概念的最初步的涵义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但在不同的领域中,主体间性的意义是有差异的。主体间性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后对于师生问的关系进行了重建,在主体间性视角下更加强调师生间的平等、相互尊重与共同发展,这才是主体间性视角下更为合理也更为健康的师生交互关系,在这样的关系的构建下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更高。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分别谈谈基于主体间性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课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员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考核,是当前形成性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形成性考核规范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形成性考核规范措施,强调以形成性考核规范制约形成性考核。  相似文献   

14.
《会宜编》是汇编方以智所撰各种会通性质的论著的总名,《性故》是这类著作中的一种;“性之本来”是方以智使用“性故”一词所要表达的含义,他著《性故》的目的,是在合观诸家性说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关于人性的认识。方以智的性说,属于“性一元论”,这表明他的性说同样具有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审美性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材的审美性、教法的审美性、学法的审美性、思考的审美性,是语文教学审美的四个特性。  相似文献   

16.
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爱是教育的形式,也是内容;爱是教育的过程,也是目的。师爱有二十个重要特征:专业性、无私性、均衡性、深沉性、灵活性、发现性、稳定性、衔接性、期待性、及时性、简约性、计划性、丰富性、民主性、宽容性、鲜活性、原则性、主动性、有效性、传递性。  相似文献   

17.
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进行证明,另一种是利用导数方法进行证明.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包括两种常见题型,一种是给定函数解析式证明单调性,另一种是抽象函数证明单调性,对前者而言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两种基本方法都可使用,而对后者就只能使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内涵及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德育是以主体间性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从自身讲,它是对主体性德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主体间性德育关注人的关系性存在,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教育活动。在主体间性德育过程中,人不但要追求自身的主体价值,也要理解其他主体的价值,建构其他主体的主体性,实现主体间的主体性价值。师生间的理解对话是主体间性德育的中介价值;回归生活世界是主体间性德育的终极价值;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在讨论句法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句法象似性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职业院校学生"六性"素质包括身心性素质、思想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他们之间的非线性运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素质体系.其中身心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根基,思想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目标导向,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则是该体系发展的外在袁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