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资源科学》2015,37(6):1279-1286
粮食单产的增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行粮食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其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从而揭示粮食单产变化的规律,对于今后中国制定相关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复合系统分析,利用1978-2011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通过多年滑动平均和曲线拟合两级趋势剔除,进行了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了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应用两级趋势去除的方法可以将粮食单产分解为长期趋势、中期波动和短期波动3个项,其中短期波动主要受年际气候变化影响,中期波动曲线主要反映了研究期社会经济和粮食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单产的影响,而长期趋势则主要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农作制度对于粮食单产的作用;②长期来看,研究期粮食单产以上升趋势为主,总体波动不大,但个别时段波动较大;③中期波动显著大于短期波动,同时,短期波动率在逐渐收窄,而中期波动率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显示粮食单产波动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和宏观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青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英  革文清  次巴  李芳 《西藏科技》2007,(10):10-11,20
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大,我区的种植结构也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转化。扩大农区饲草种植面积,发展农区草业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农区畜牧业及草地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区对饲草料特别是优质的饲草料需求量不断增加。青饲玉米所具有的营养价值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决定了青饲玉米将成为我区最重要的栽培饲草之一。文章就青饲玉米在我区的高产载培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明确,厘清作为农业碳排“大户”的畜牧业碳排放格局,对未来畜牧业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及其他产业系统性减排机制的构建有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在测算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模型,引入Dagum基尼系数,从畜牧业经济和生产视角分析各区域间畜牧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分解差异来源。【结果】研究发现:①2000—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在63864.58万t~79529.47万t之间波动,年均增长率0.95%。其具有3个阶段特征,即高位波动上升、断崖式下降以及缓慢回升又回落;②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明显,逐渐形成了一个自东北延伸至西南的畜牧业主要碳排放带;③畜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率呈南高北低的局面;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区大多处于东南沿海地带或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④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基尼系数分别为0.191和0.158,处于“完全公平”状态。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地区内差异贡献>超变密度贡献。【结论】无论是经济效率还是生产效率方面,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上均处于公平状态,但青海、西藏等局部地区的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谢云 《资源科学》1999,21(6):13-17
气候变化使我国气候资源的波动亦发生相应变化,考虑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定量描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响应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定义敏感性指数和气候影响程度指数,初步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以及气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响应的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某些气候边缘地区,如水热年际变率较大地区,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北方强于南方,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响应对策研究,应考虑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需弹性以及粮食收益率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波动中农户福利的变动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由两方面组成,包括农户作为净生产者的福利变动和其作为净消费者的福利变动。生产福利变动与粮食生产价格变动具有同向作用关系,粮食生产价格平均每提高10%,农户的短期生产福利将增加2.17%,长期生产福利增加2.19%;而消费福利变动与粮食销售价格变动具有负向作用关系,粮食销售价格平均每提高10%,短期消费福利减少1.44%,长期消费福利将减少1.34%。粮食价格变动引起农户收入与粮食消费支出变化的相对值决定农户总福利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一结论的政策性含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珊珊 《资源科学》2014,36(2):370-378
本文基于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需弹性以及粮食收益率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粮食价格波动中农户福利的变动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的农户福利效应由两方面组成,包括农户作为净生产者的福利变动和其作为净消费者的福利变动。生产福利变动与粮食生产价格变动具有同向作用关系,粮食生产价格平均每提高10%,农户的短期生产福利将增加2.17%,长期生产福利增加2.19%;而消费福利变动与粮食销售价格变动具有负向作用关系,粮食销售价格平均每提高10%,短期消费福利减少1.44%,长期消费福利将减少1.34%。粮食价格变动引起农户收入与粮食消费支出变化的相对值决定农户总福利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一结论的政策性含义。  相似文献   

7.
王昌顺  孙健  熊杰 《中国软科学》2006,(11):116-119
本文阐述了安全形势波动的概念,并对我国民航近57年飞行事故率运用谱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了民航安全波动规律的存在,同时测定了波动周期,以期为民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飞行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的事实,分析了影响中国近代粮食生产的诸因素,对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停滞和落后是近代中国粮食生产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杜军 《西藏科技》1997,(3):33-37
根据西藏地区粮食产量资料及影响因子的影响变化特征,分析了近35年来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地区粮食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产的年际变化中,粮食的单产作用与面积作用相当,其中青稞的单产作用也与面积作用相当,小麦的单产对其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逐步加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社会因素的影响呈双峰型波动趋势,气象条件的影响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河北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与生产景气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生  杨栋  赵慧峰 《预测》2002,21(2):77-80
本文阐述了粮食生产气循环指标的设计原则,景气指标即扩散指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河北省的粮食生产景气循环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景气循环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吉峰 《预测》1995,14(4):37-41
泰安市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实验研究张吉峰(泰安市统计局271000)1引言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在泰安市的农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波动直接影响农业的波动,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必然的联系。如不能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关系,必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数法的陕西省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薛亮 《资源科学》2007,29(3):170-176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并结合李晓文等人提出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计算了陕西省101个县(区)2000年~2004年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分析了陕西省近年耕地和粮食生产时空差异:①陕西省近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较大;②全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县(区)耕地减少,少部分县(区)耕地有所增加或保持数量平衡;③以小康水平粮食标准400kg/人·年为参照,全省整体处于不足状态,101个研究县(区)中,有66个县(区)处于不足状态,1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34个县(区)处于富余状态。针对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现状,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品种、加强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调整大农业结构等措施来提高粮食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谱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至2008年资金流动性序列的渡动特征进行测度,从而揭示出资金流动性波动规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樊亚玲 《资源科学》1991,13(1):66-70
山西省汾河谷地40县(市)和陕西省渭河谷地38县(市)具有悠久的粮食生产历史和较高的粮食生产水平。汾、渭河谷平原区是传统产粮区,也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约占整个黄土高原粮食总产的40%左右。因而汾、渭河谷平原区的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速度,对解决黄土高原粮食缺口及长久地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此,本文采集了《山西省农业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5年历史资料,拟对汾、渭谷地粮食产量进行预测,为拟定黄土高原分区规划以及综合治理开发黄土高原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因1949—1964年间,粮食生产及其各项工作受当时政治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统计资料代表性受到限制;1980年以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资料中又出现了偏差现象,如1984年是渭河谷地的历史最高丰产年,粮食总产为55.96亿kg,却远远低于1980年的89.31亿kg。因此本文选用了1965—1979年的历史资料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黄文秀 《资源科学》1990,12(5):59-63
一、畜牧业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家畜,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大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生产的比重逐渐增加,其地位和意义越来越重要。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畜牧业,增加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减少粮食的消耗。据统计,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肉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6.
阴山北麓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畜牧业以草食动物放牧或半舍饲为主,耗粮型全舍饲畜牧业比重较小。种植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关系从长期来看是存在必然的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在大多数年份,如果当年种值业产值较前年增加的幅度小于0.73倍时,种植业产值的变化与当年畜牧业产值的变化的关系呈负相关和短期的反向变化。种植业产量增幅的不同也会使畜牧业有不同的波动,但总体上畜牧业产值波动较小。本文从分析这些规律出发,探讨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与牧区和内地农区的比较,提出了应从发展畜牧业和增加开放度、推广资源优化配置的北繁南育和易地育肥模式、实现饲料多元化3个方面来提高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稳定性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雯歆  罗小锋  唐林 《资源科学》2023,(7):1440-1454
【目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的背景下,厘清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对推进粮食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基于湖北、河南两省770份粮农调查数据,利用DEA-SBM模型对其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Tobit模型论证了劳动力转移、技术推广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1)劳动力转移在时间、空间维度均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抑制作用。(2)政府绿色技术推广措施能够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有效缓解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3)技术推广对农户绿色生产效率的缓解作用存在年龄和种植规模的门槛限制,对年轻农户与高收入农户而言,其缓解作用不显著。【结论】应健全农村劳动力保障机制,拓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渠道,重点着眼于老龄农户、低收入户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途径,以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有效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新形势农业生产的背景下,结合粮食生产的特点及粮食对国家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在新阶段下,我国仍需保证粮食生产不依赖外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若干政策支持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1 稳定粮食生产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的商品型畜牧业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农牧业发展成就巨大 ,实现了粮油肉基本自给 ,农牧民温饱问题初步解决。但是 ,生产效益差 ,农牧民收入低 ,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 ,也仅相当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一 ,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推进农牧结合。目前西藏农业以粮为主、结构单一 ,农区已普遍存在粮食过剩和卖粮难问题 ;畜牧业仍靠天养畜 ,草场严重超载 ,商品率极低 ,传统落后的畜牧业已陷入困境。传统落后的农、牧业…  相似文献   

20.
该文概述东南地区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地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东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将90年代以来东南地区粮食增长幅度低于全国水平归于3个原因:1、耕地面积减少;2、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降;3、粮食单产增长幅度减少。并在分析东南地区水资源状况的粮食生产水需求问题的基础上,考虑该区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缩减、灌溉面积扩大和灌溉定额减小、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对农业用水的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未来该区的农业用水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