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股市波动的特点及影响中国股市价格波动的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规范我国股票市场提出了一些对策,有助于了解股市价格波动的规律和促进我国股市健康而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炳华  黄小琴 《科研管理》2017,38(11):147-160
具备卖空和杠杆特性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运行已逾五年,但其对股市波动性影响几何始终存在分歧。本文采用GARCH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沪深300股票指数的波动性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总体上平抑了我国股市的波动性,且随着标的股票的扩容逐渐加强;但在趋势性较为明确的单一行情中,融资融券却进一步加大了股市的波动性;从分效应来看,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也都抑制了股市波动,但融券的作用幅度小于融资;与股指期货的比较研究则发现股指期货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作用幅度小于融资融券。  相似文献   

3.
吕文宁 《预测》1997,16(5):32-34
沪市股价指数影响因素贡献份额定量分析吕文宁时日易(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210093)(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引言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为上交所)自成立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股票支数、每股的盘子都在迅速增加,但整个股市的股价水平却一直波动很大。上证指数曾从...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市的经济预警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清 《预测》1996,15(5):23-26
我国股市的经济预警作用初探高辉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西方股市素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誉,这种别称来自股市的两个特性:(1)从长期看,股市行情变化趋势基本上由经济发展趋势所决定,二者具有大体相同的分布;(2)股市对经济具有超前性。根...  相似文献   

5.
自2014年11月以来,我国股市行情先是急剧上涨,又以暴跌的形式急剧下跌,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究其实质,发现"加杠杆"以及"去杠杆"操作在其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加杠杆"以及"去杠杆"操作对股市波动影响进行的分析,并运用多种实证方法从长期和短期等不同角度对"加杠杆"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以及"去杠杆"操作对股市波动的冲击进行研究,较好地揭示杠杆效应(以及去杠杆效应)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并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市弱有效性与股票期权约定价格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关聚  冯宗宪 《预测》2002,21(3):46-49
基于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的运用需要强有效性股市的支持,我国股市存在弱有效性,股价是企业绩效、外部政治经济因素和投机行为的多元函数,不能敏捷的反应企业绩效,在股市大幅波动时,约定价格定值化使股票期权失去激励意义,对约定价格定值化的定价方案提出挑战,本文针对股市弱有效性对股票期权造成的影响,对定值化约定价格提出了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二次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必将增加。针对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我们着手研究中国股市对中国楼市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中国股市和楼市的数据利用逐步回归法研究上证A股股指及中国平均房价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股市与楼价呈正相关,并且楼价对中国股市变动存在4个月滞后期。因此,政府应加快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深化汇率改革,各大投资者应当根据中国股市变化,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房地产投资。  相似文献   

8.
股市交易群体变动的模型与混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小原  庄新田 《预测》2001,20(5):48-50
金融系统复杂性的研究结果指出,股市交易存在两种类型交易者,即基本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股市行为基本动因是基本交易者的动态变化所致,而股市波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噪声交易者动态行为。本文则研究股市交易群体变动条件下的模型及其混沌问题,分析建立了股市波动模型以至产生混沌的系统条件,并给出金融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实验,检验了股市波动产生混沌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6年12月17日至2015年1月5日间我国沪深A、B股的对数收益率数据构建DCC-FIAPARCH模型分析我国股市波动的典型化特征和股市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波动均存在显著的波动聚类、长记忆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其中且沪市A股的波动聚类特征、深证A股的非对称特征和沪市B股的长记忆性特征相对较为突出。我国沪深股市的A、B股间的动态相关性显示出较强的时变动态特征,波动幅度整体呈现递减的规律,且易受类似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影响,各类股票综指间的动态相关性由于股权结构、投资主体和市场信息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柳燕燕 《科技广场》2012,(3):202-204
本文从经济增长水平角度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股市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论证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股市波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原油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秀良  张屹山 《中国软科学》2006,(12):120-125,152
本文通过构建的VAR(1)-MGARCH模型对我国原油市场与伦敦原油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与伦敦市场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相比较而言,我国市场对伦敦市场波动溢出较伦敦市场对我国市场的波动溢出更为显著;考虑到我国原油的定价机制,我们认为这两个方向的波动溢出各自所代表的含义有所不同:我国市场对伦敦市场的溢出效应是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而伦敦对我国的波动溢出代表则是一种间接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我国原油进口安排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的上证综指、道琼斯指数、日经225指数和富时100指数的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族模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股市及美国股市、日本股市、英国股市的波动性统计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特点及与国际股市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确实对中国以及其他三个世界重要经济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的金融制度、开放水平和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差异都对本国股市的风险抵御和恢复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揭示我国证券市场波动的特点和趋势,能够为我国尚未健全的市场监管体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3.
常志平  蒋馥 《预测》2002,21(3):50-51,49
本文采用CSAD(横截面收益绝对差)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上涨行情中,我国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均不存在“羊群行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证券市场与上海证券市场均存在“羊群行为”,且深圳证券市场比上海证券市场具有更多的“羊群行为”。对产生“羊群行为”的原因,作者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成分指数和深圳基金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考察深圳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在股市由上扬到后期震荡行情中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波动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深圳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深圳成分指数是深圳基金指数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尺度分析理论的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尺度分析理论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借助MATLAB 7.3软件的小波分析工具箱(wavelet toolbox)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工具箱(GARCH toolbox),对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序列进行时域分析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更能捕捉到中国股市的波动特点,明显提高GARCH模型的仿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完全市场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以及看涨期权与风险贷款的同构性分析,针对我国股市波动不稳定,尤其是重大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的信息披露以及金融市场上可能存在的影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率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等因素,对标的资产市场产生影响较大这一特性,提出基于Tomp-kins方法的预测波动率求解来替代传统历史波动率的求解,以期用修正后的KMV模型更好地量化信用风险。本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形式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非线性GARCH预测模型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魏巍贤  周晓明 《预测》1999,18(5):47-49
本文首次应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及其两种非线性修正模型(QGARCH 模型和GJR 模型)预测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结果表明QGARCH模型对中国股市波动具有非凡的预测能力,它明显地优于随机游动模型,但GJR 模型的预测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银行信贷与股市走势的关系及其实证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与资产泡沫有非常大的相关性。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同资产价格泡沫互相促进,进而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目前,由于我国房市的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房市泡沫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较为明显。而对于股市,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银行流入股市的资金还是有一定的限制,银行信贷的相关性不大。从2005年起,我国股市有了迅猛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银行信贷的扩张已经成为股市价格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回顾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关系,对我国银行信贷对于股票市场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韩鑫韬  刘星 《预测》2016,(4):63-68
本文通过区分流向股市的投资性货币和流向房市的交易性货币,结合BEKK模型和GARCH均值方程模型,分析了两种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股价和房价)与经济增长的波动相关性以及它们的各种波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股市和房市的三个变量之间均存在波动溢出效应,而且从操作层面看,中央银行通过调控流向两种资产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动,比较容易控制资产价格增长率的变动,进而调控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但是除了经济增长率自身滞后项外,股市上的各种波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没有任何显著影响,只有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波动以及流向房市的货币增长率与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联合波动对GDP增长率的大小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些波动的增加会导致GDP增长率的下降。这说明中央银行有能力控制资产价格波动,但考虑到要同时实现经济"平稳"和"较快"增长,可以选择调控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ARFIMA和FIAPARCH模型分别对金融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建模,以排除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进而运用极值理论( EVT)对标准收益的极端尾部建模,并运用由Clayton、Frank和Gumbel组成的混合Copula模型对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股市的长记忆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日本股市以及新加坡股市发生了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而香港股市与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日本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