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首标“境界”说,认为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不同凡响,独绝于世。出版领域呢?我想同样需要一种境界。而出版境界又是与选题立意密不可分的,有境界必须立意高,而立意高则是形成境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选题立意与出版境界王亚民大学者王国维在其探讨诗词集大成之作《人间词话》首标“境界”,认为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然不同凡响,独绝于世。我把王氏“境界”说引进出版领域,认为应该倡导出版境界。出版境界是一种理念精神,是出版者孜孜以求的最高目...  相似文献   

3.
黄宗兴 《军事记者》2011,(12):57-57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句话。所谓文章要有境界,也就是说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  相似文献   

4.
出版人、出版业亦应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有风骨,自有佳作,然后自有品牌,自有市场。夫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一思想其实在孔子以前就已出现。周幽王的史官史伯就曾指出,西周的弊端在于“去和而取同”,并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孟子对墨子“兼爱”的批评,人们便通常认为儒家是讲“爱有差等”的,而既谓“爱有差等”即不是“博爱”。但事实上,如果儒家不讲博爱,则“泛爱众”之义为虚设,“博爱之谓仁”为无稽。本文对“差等之爱”提出了全新诠释,且认为在“恕”的意义上,“差等之爱”即是通达于“博爱”的根本途径,“差等之爱”的最终境界,即是无限宏大的博爱境界。  相似文献   

6.
近日游走书市间,看到几本新书,不由地一惊,打个激灵。首先是《糟蹋从亲人开始》(巫昂著)和《畜生级男人》(李师江著)两本新书。“语不惊人誓不休”,应该讲,这两本书的书名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境界,将汉字的组合功效发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翻阅全书,其中的文字并没有这样的书名来得刺激、来得抓人。原来作家自有作家的解释:巫昂说这里的“糟蹋”指的是“真诚面对”;李师江言及的“畜生级”男人则是一种“简单粗暴”、“掐掉文人的悲悯情怀”、“注重对生活的第一感觉  相似文献   

7.
蔡青 《新闻爱好者》2010,(4):154-155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内容。何谓“有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景和情在王国维眼中都和“事实”、“不隔”、“真”紧密相连。王国维的境界说不仅适用于诗词创作,更适用于影视表演艺术的创作。本文试图从王国维的境界说出发,联系影视表演的真实性原则。从“不隔”与真实感、表演中的“境界”、“童心”与真性情等方面来探讨作家和艺术家创作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说起“意境”,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艺术作品。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意境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意”是指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境”则指作品的外部环境,即物象和景观。意境乃作品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统一体,且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凡意境都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并无一例外地以形象载体为基础。王国维在《元剧之文章》中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而广播现场报道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传播效果。广播现场报道虽然不是文学艺…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靠“说”吃饭的职业,语言规范、表达流畅是起码的要求,言之有物、出口成章是较高的境界,而思想深邃、眼光独到、于激扬字间展现真知灼见则更是综合修养之体现,想要达到较高境界,就需要在语言的组织与表达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书评自有书评的威力,书话则有书话的魅力,两者的境界应是不很相同的。前者《书评研究》栏的作者们已经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于我则可以暂且搁下不谈,关于“书话”我倒很愿在此泼墨了。因为如果不从根本上为“书评”和“书话”这两种文体作一科学的界定,那么,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绘画有形似和神似两个境界,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是可以模仿的,而神韵、风骨则只能发自内心。文若其人,这就是人格高下的问题。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此处的“气”,也就是作者人格力量的表现。还是那句老话——作文先做人。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看来“文”只是“行”的延伸,如果“行”尚且不正,那么“文”可以暂时放下,否则只能做一个无行无文人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摄影这个行当中,摆拍早已处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但奈何批评虽不绝于耳,摆拍或有摆拍之嫌的照片照样能堂而皇之地见诸报端。再往深处追究,敢情这摆拍有时还真非摄影记者一人之力可为,甚至是各方力量综合“运作”的结果。于是且套用读书的“三重境界”,斗胆说说摆拍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道德的主体是新闻传播道德性的根本保证。把新闻活动主体塑造成具有新闻道德品质的主体.只能通过自律与他律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他律”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自律”则是成为道德主体的根本.“无律”是真实道德主体的自然状态,是值得追求的道德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5.
张澜 《大观周刊》2012,(41):26-26
儒家哲学则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仅仅靠人们自身的内在道德修养是很难达到完满的超越境界。 以“内在超越”为基础的“天道性命”之学说基本上是一种泛道德主义,它把道德性的“善”作为“天道性命”的根本内容,过分地强调人自身的觉悟的功能和人的主观精神和人的内在善性,要求人由其内在的自觉性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6.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筷子诗拾趣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雅士喜欢制作筷子谜语诗。据《魏书》记载,有这样一则谜语诗:“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这首谜语诗活灵活现地从一个侧面刻画出了筷子的使用特点,并使其人格化了。不过,境界不算高。 我国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的筷子诗读来又是另一番风味。他写道:“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成中,能知味也否?”诗人以筷喻人,意味深长。这其中既有怜悯、同情之  相似文献   

18.
李北 《大观周刊》2012,(32):264-264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盲”。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弼。“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水样的年华     
晓凡 《视听纵横》2002,(6):104-104
记得老子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人生在世,该如柔水一般,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至善若水。“至善若水”是我想达到的境界。在《健康援助》的一年.对我,就是365天水样的年华.  相似文献   

20.
刊林撷英     
南振中说“第一境界”的短新闻,通常有六种毛病: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而陈旧。“第二境界”的短新闻,首先应具备三个要素:有较大的“含金量”;“现场描写”必须是读者渴望了解的现场情景,必须是新闻本身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人为地嫁接到短新闻上面的点缀和小零碎;必须短小精悍,不枝不蔓,言短意长.除此而外,还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