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智商,是心理学智力测验的一个专门术语,即智力商数。 智力测验是19世纪60年代英国高尔通从遗传决定论出发,用统计方法研究人的智力差距而首次提出的。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两人合作,首先把智力测验用于学校。他们用文字、语言、图画、物品等形式,编成一套课题,要求受试者用语言、文字、动作来解答。然后,根据大量同一年龄儿童的“智力年龄”,编制成一套“量表”,作为衡量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标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提出用“智力商  相似文献   

2.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价测验的试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智力是每个人都注重的话题,却不是每个人说得清楚的问题。很多心理学家对智力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没有给出相对确切和完整的答案,只是根据某方面的研究需要,对智力进行某种界定。但是,人们对于智力的研究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早在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fred Binet)和西蒙(TheodoreSimon)合作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Binet-Simon Scale),从此心理学家们用智力测验作为衡量智力的尺度,测量和研究智力的工具,开始了探索人类智力的征程。作为测量智力的工具,各种智力测验测量出来的智力有否差别呢?答案是肯定…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0,(10):27-29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 A.比奈与医生丁·西蒙合作,编成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的“比奈-西蒙量表”(简称“比西量表”)。后经美国的 D.R.特曼的修订,将比西量表中的心理年龄改变为智商(IQ),以表示个人智力发展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人、事、物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4.
智力理论的发展对韦克斯勒测验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是继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智力测验,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测验所得到的智商也有通用性,但是随着现代智力理论的新发展,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显现了两个不足之处: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不全面,测量误差的控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智力的性质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早在比纳—西蒙首创智力测验之前,智力是什么?心理学家就对此众说纷纭。本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特辟专栏,要求心理学家各抒己见,探讨智力的性质与涵义,希望攻破这个难关,但结果仍无法统一。这种情况仍然沿续到今,然而对问题的认识不能不说有些深化或接近科学境界,现将有代表性的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韦氏智力测验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测验,又称一般能力测验或普通能力测验。自从1905年由法国医生比奈(A·Binet)和西蒙(T·Simon)编制成最早的智力测验工具——《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以来,经多次修订,特别是经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等修订后,更  相似文献   

7.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弗菜德·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或称智商测试,测试的结果被称为“智力商数”,即IQ。它被认为可以准确测量任何人现实的或潜在的智力高低,由此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智力测验和标准化考试,并派生出了“一元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引言智力是一个人的一般认识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几方面,是通过学习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研究智力必须有一些客观的标准,因此,智力测验就成为研究智力必不可少的工具。智力测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认为用数最来权衡心理活动的特点是理所当然的。过去科举考试用的对偶和我国民间常见的七巧板、猜灯谜等都是很好的智力测验方法。在西方,最早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其助手西蒙于一九○五  相似文献   

9.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以来,纸笔智力测验就成为人们甄别学生聪明与否的重要手段,并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Howard Gardner)指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纸笔测验测量的只是人们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应该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创造出有价值产品的能力.加德纳在《智力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传统看法认为,智力以逻辑和数理能力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1904年,法国公共教育部部长委托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设计一种量表,以便对法国儿童的智力水平作出一种客观的评价。次年,他们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智慧量表》,从而开创了智力测验的先河,并且迅速地形成了心理测验的大潮流.但是,随着这一运动的不断深入,对它的非难也与日俱增。从目前来看,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他的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以后,智力测验作为心理学的一种应用工具,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了。智力测验被人们称为本世纪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二十项科学成果之一。在我国虽然起步较迟,但经过近几年来广大心理学专家的努力,智力测验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智力测验已开始运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公安、航空、企业管理和外事等方面。本文试就我们对WAIS—RC(中国修定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认识以及智测实践,谈谈智力测验对于教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一九○五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智力测验量表后,随着测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测验对象也加以日趋详细的划分,再加上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人们对思维异乎寻常的强调,在国外,关于思维技能的专门化测验也就应运而生了.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本世纪五十年代率先提出"发散思维"的概念,这一概念深刻地影响着思维研究;他提出的智力结构三维学说,在美国以及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他同时着手进行思维测验量表的编制.下面是他亲自编制的测验人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智力测验的方法、发展及局限鲍方根据心理学字典的定义,智力测验便是列举一连串的问题,由受试者试行解决;或是列举出一连串经过设计的工作,由受试者试行完成,从而决定这个人的智力等级(智商高低)。目前流行的智力测试方法,源于1894年。当时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开...  相似文献   

14.
情绪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A.Binet和医学家T.Simon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以来,人们对智力的研究倍感兴趣。然而,早期的智力概念是由理性决定的,情绪因素被排斥在外。在历史上,许多人认为理性优于情绪。情绪被当作是一种内部的、经常扰乱人类天性的因素。近百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对智力的理解日益深入,智力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1960年,巴布娜·柳纳(BarburaLeuner)在发表的论文《情绪智力与解放》中首先提出"情绪智力"一词。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描述  相似文献   

15.
智力测验的真正创始人,是法国的比奈(Binot,1857—1911),1903年,他发表了《智力的实验研究》,1905年,他与西蒙(Bi mon,1873——1961)合作制成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工县,即比西量表。这个量表又经过1908年和1911年两次修订。一般认为,用比西量表来测量人的智力,是科学的智力测验的方法。因此在比西量表发表后,世界各国智力测验曾盛行一时,许多心理学家,结合本国情况对比西量表作了修正。在我国,1922年费培态将  相似文献   

16.
引言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1896——)是美国心理学家。1939年,韦氏在美国贝勒维精神病院编制了一套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测量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0——60岁。后来,他又分别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其中的WISC编制于1949年,而韦克斯勒在1974年又对该智力量表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工作,这样就产生了WISC—R,测量对象的年龄范围为6——16岁。 WISC—R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智力量表。在美国,韦氏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纳量表是当代最为盛行的两种智力测验。另外。WISC—R已经先后在二十多个国家里  相似文献   

17.
王玉 《贵州教育》2009,(3):12-14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概述 自从1905年比奈和西蒙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智力测验量表,人类对智力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化,为数众多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结构说,桑代克的三因素说,瑟斯顿的群因素说,  相似文献   

18.
保健卡     
小儿智力测验及其用途浙江儿童医院:王继跃智力测验就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测量人的智力水平。目前,医生们通过某些能反应智力现象的材料来观察受试人对这些材料的反应.并把这些反应与标准作对照,从而来了解—个人的智力在人群中所处的水平。这一过程就是智力测验。测验的结果用智商来表示。一般正常人的智商在100±15之间。  相似文献   

19.
1990年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这一术语 ,后得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完善和推广。戈尔曼写了《情感智力》一书 ,指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 ,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它不同于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的智商 ,而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中养成 ,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 ,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情商”作为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一个新概念 ,一经提出 ,就受到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情感智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战,只有20%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也就是智商水平的高低、而80%是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鲜为人知的情感智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论文《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中,即已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但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斯勒在他的论文《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后,非智力因素才为世人所公认。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