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通过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报告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通气无氧阈及相关生理参数。从数学、最大吸氧量百分利用率、绝对和相对有氧代谢能力三个指标探讨了男、女间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指标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省126名,其中男75名,女21名优秀划船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和对不同项目划船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差异性检验,为我国优秀划船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功率自行车上测得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与在皮划艇测功仪上测得的最大吸氧量基本相同.男子皮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41L/min和55.59mL/min/kg,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50L/min和56.62mL/min/kg,女子皮艇运功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15L/min和45.60mL/min/kg.同其他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氧吸量相比,皮划艇运动员每分吸氧量较高,而以体重计算的最大吸氧量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4.
此研究对象由24名11~12岁青春期前的儿童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个为期10W的有氧训练计划对青春期前儿童有氧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影响。训练组经过10W的有氧训练后,VO2max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种增加在女童中更为明显。VO2max增加的比例和初始VO2max(ml.min-1.kg-1)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前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氧训练后,VO2max能得到增加,如果考虑到初始有氧能力水平,那么男女孩VO2max的增加将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1)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最大吸氧量的相对值还是绝对值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对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更大。(3)在进行散打运动员选材时,应注意遗传因素对最大吸氧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负荷方式对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斜度跑台、平台及功率自行车三种不同负荷方式,在渐增负荷运动中测定最大吸氧量(VO2max)和无氧阈(AT),探讨了三种不同负荷方式对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三种不同负荷方式中,斜度跑台测定的VO2max和AT要大于平台、功率自行车的值。VO2max和AT受运动负荷方式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测定大学生VO2max和AT时,应选择斜度跑台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运动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的影响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年游泳系统训练后,男女运动员VO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无显著性变化,无氧阈明显提高。表明,AT的显著改善并不需要VO2max明显提高。训练后,AT和心泵血功能都有显著性提高,并且CO与AT的相关比CO与VO2max相关更为密切,提示,AT提高与心泵血功能变化有关,心功能可能是影响AT的重要因素。训练使心脏舒张功能得以改善,这是心脏对运动的又一适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校运动员运动训练中最高心率差值追踪测试和Vo2max的A^0Strund列线图法实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的负相关关系,对于今后高校运动训练,利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提供了运动生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赛艇运动对最大吸氧量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试与分析,探讨了赛艇运动对最大吸氧量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几种估测最大吸氧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卡尔普曼PWC170机能试验的方法对3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进行测试,估测最大吸氧量。同时,用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Fox法和陈文育法对最大吸氧量的估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普曼法对最大吸氧量的估测低于Fox法,高于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而与陈文育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性别的60名受试者进行了摄氧量、心率及氧脉搏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比较优选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在此方面,由于公斤体重的氧脉搏可同时消除体重和心率等因素的影响,故它比最大摄氧量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体育经济的视角,对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体育发展的形式、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应遵循的原则、怎样正确评价农村群众体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季师敏  姜文凯 《体育与科学》1997,18(4):27-28,26
本文报道了我们对本所研制的TJK92运动员选材测试系统的跟踪实验,介绍了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年的跟踪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研制的仪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目的是优秀自行车女选手训练过程的几个主要生理指标的评定与监控作用。结果表明:选用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血液激素、血乳酸、血红蛋白、心率等生理指标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机能综合评定是可行的,运用于训练监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习武健身的生理生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名习武青少年进行了60s奋力蹬车测定和自选拳术演练强度测定。结果表明,自选拳术演练主要以无氧酵解供能;60s奋力蹬车与自选拳术演练相比,可获得更大血乳酸值,其功率变化可作为提高无氧耐力的辅助训练方法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运动疲劳过程中肌电图耗氧量及积分肌点耗氧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力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积分肌电图(IEMG)显示:在静力疲劳过程中逐渐上升、动力运动则有波动,但两者的总趋势一致;静力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VO2几乎呈线性上升,动力运动时前几分钟迅速上升,以后缓慢上升,近于平台;VO2和IEMG比值在动静力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变化不同,反映了两种工作方式的疲劳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因素有:氧运输系统被称为中枢因素,骨骼肌氧利用系统被称为外周因素。研究表明,运动形式不同,限制因素不同。心肺系统是人体在完成最大全身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而骨骼肌内外周氧扩散梯度及线粒体容量是人体在完成局部肌肉活动或单侧肢体运动时起主要限制作用。而线粒体容量和氧运输能力在解释不同动物物种间的最大摄氧量差异时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erobic dance on physical work capacity,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young middle-aged women. Maximal oxygen uptake ([Vdot]O 2 max), heart rate during submaximal treadmill walking, resting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composition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a 10-week aerobic dance conditioning program in 28 women (18 experimental and 10 control), aged 25 to 44 years. During the 10-week treatment period,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45 min of aerobic dance at 70–85% of the heart rate reserve, 3 days · week –1,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participate in any regular strenuous physical activity. Chang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Vdot]O 2 max expressed in 1 · min –1 or relative to body weight or fat-free weight (5 to 7% vs. – 5 to – 8%), time on a continuous grade-incremented walking treadmill test (16% vs. 1%), heart rate during submaximal stages of the treadmill test (– 9% vs. 1%) and resting heart rate (– 8% vs. 2%). Rest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ody weight; percent fat, fat weight, and fat-free weight estimated using underwater weighing; sum of seven skinfolds; and sum of seven circumferenc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either group. It was concluded that aerobic dance performed 30–45 min, 3 days · week –1 for 10 week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hysical work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but without dietary control, does not alter body composition in sedentary middle-aged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