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朝至隋唐五代间的女人结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晋至隋唐五代间流行的各种私社中,有一种由女人结成的私社颇为引人注目,本文拟对这种私社略作探讨。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佛教结社广为流行。这类私社大多由在家的与出家的佛教信徒组成,多数从事以造像为中心的佛教活动。这类佛教结社一般称为邑、邑义、邑会、法义等,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类私社统称为佛社。由女人结成的邑、邑义、法义,也是佛社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社的性质,中外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或者把它看作由在家的与出家的佛教信徒组成的宗教团体,或者认为它是由出家的佛教信徒组成的宗教组织。本文依据北齐《天保三年四月八日邑社曹思等石像之碑》及其它有关材料,指出法社实际上是祟信佛教的传统里(邑)社,法指佛法,社指春秋二社。并对法社的活动内容与法社的理论依据《法社经》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把有学问的隐士称为居士,转而为佛教所用,意为居家修行之士,即不出家的佛门信徒。对在家的佛教信徒尊称为居士,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傣族佛教信徒皈依行为的原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信仰及参与佛事活动是傣族人传统行为习惯构成的核心。德宏傣族将加入佛教组织并有资格按教规修行称为“入会”,入会是傣族佛教信徒皈依婀一个明确标志。对个人皈依佛教,傣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入会是随心的,即什么时间入会是个人的意愿,但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50多岁、60岁的人就应要求人会。傣族佛教皈依者大多数为渐进型皈依者,年龄、同伴团体的吸引及子辈的敦促、娱乐是影响傣族老年人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皈依佛教对傣族老年人维护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杨文会、欧阳渐为代表的在家佛教徒将现代教育的知识取向、学校制度和价值观念引入佛教,重新定义了佛教传承的内容、形式和主体,改变了中国佛教中神圣、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方式。他们不仅有意识地为居士争取全权的宗教地位,而且形成了机制独立、师承有序的信念团体。这一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具有真正独立于僧伽佛教的自主性的中国现代居士佛教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旋绕礼拜是古印度历史悠久的传统仪式,后来成为佛教的礼佛形式。文章对学者们所关注的敦煌莫高窟古代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旋绕礼佛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莫高窟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典型洞窟中塑像和壁画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莫高窟第23窟绕塔礼佛壁画中的图像资料及佛教典籍关于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规范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古代佛教信徒旋绕礼佛遵循了以主尊佛为准的右旋礼佛仪轨。  相似文献   

7.
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作为“夷狄之术”的佛教从印度辗转来到中国。《维摩经》正是体现在家信徒形象的一部大乘经典,经中所谈及的成就佛国论、在家菩萨的利他实践观以及超越有无二道的存在观等,蕴含着现实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对大乘般若空宗理论的诠释,更为精彩。本文试就《维摩经》中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文人用“居士”为号的很多。“居士”一词《辞海》释为:①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②在家信佛的佛教信徒。现集录部分供识记:青莲居士——(唐)李白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相似文献   

9.
佛教与台湾现代社会关系密切 ,其特点如 :僧尼、信徒、寺院、教团激增 ,使台湾佛教出现前所未有的兴盛 ;提倡“人间佛教” ,以出世精神 ,走入世之路 ,使佛教适应现代生活 ,深入寻常百姓家中 ;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宗炳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具有深厚的佛学修养,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质、规范颇有建树。宗炳的绘画理论和佛教理论印证了其艺术家与佛教信徒双重身份之间关系密切,对其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的表现基于佛教圣迹的形式、内容和供养方式等。圣迹文化是以佛教教理为核心,对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文化等重新进行构造,成为佛教信徒所接受的文化要素和内容。本文以藏传佛教寺院贡本(塔尔寺)为背景,尝试对藏传佛教道场圣迹文化加以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妮妮填字     
横向 一、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信徒 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  相似文献   

13.
寥若晨星     
唐代宗教盛行,各种教派都聚众讲学,争取信徒。华山寺庙众多,佛教势力很大,当和尚讲佛时,听讲者熙熙攘攘,很是热闹。与此相反,道士传道时听的人却很少。为了与佛教争夺信徒,华山女道士亲自出马,在讲说道经时甚至以卖弄风骚来吸引信徒。韩愈曾写一首《华山女》诗来讽喻其事:“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意思是听讲的人稀稀拉拉,就像早晨天空的星星寥寥无几。现在我们还常用“寥若晨星”这个成语来形容数量稀少和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14.
佛教团体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在释迦涅槃之后,并不是某位具体的高僧大德,而是组织中共同信奉的传统与信念,统而言之即“佛法”;因此民间佛社在当代管理学意义上类似于典型的“使命型组织”。以主要从事的佛事活动、共同趣向等因素作为区分标准,唐朝民间佛社大体可分为四类:诵经佛社、佛事结社、经像佛社与净土法社。这四种民间佛社各个具有不同的人事关系和管理模式;具备成功社邑范例意义的民间佛社,在完成接引信众、护持修行的同时,使佛教与佛法的目标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楚国的“浮屠仁祠”陈亚萍徐州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它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佛教信徒──楚王刘英;徐州境内,东汉楚国的“浮屠仁祠”,则是中国最早的佛寺,它比传统认为的我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早建二年。中国最早的佛教信徒是楚王刘英。刘英,...  相似文献   

16.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为单位,由无党派激进系统的活动家和一般学生所组成的全学共斗组织。它与一般的单位自治会或单位自治会联合团体不同,它包括研究院的研究生和教职员。一九七○年在同安保斗爭结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云南边地佛教兴盛,大理白族地区的汉地佛教寺院经济、中甸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寺院经济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派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显著民族宗派特色的佛教寺院经济。直到今天,它还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的经济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而人文精神与公众的道德心性却日益颓废。人心转换,道德建设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佛教关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成佛得解脱的阶梯,一直以来就是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发挥佛教对社会人心转换、道德建设的独特作用,是佛教适应社会、利益社会的需要,也是佛教扩大自身影响、弘法的需要。发挥佛教道德教化作用前提是挖掘,其关键是以人间佛教入世度生来凝聚亿万信众,加强佛教信徒自身的道德建设,以其为基点感化、影响社会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合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广泛流行于欧洲、美洲、大洋洲。在非洲与亚洲也有它为数众多的信徒。据国外资料统计,基督教现在拥有信徒九亿八千余万,在三大宗教中它流行最广、信徒最多、影响最大。基督教和它的组织——教会对世界历史上和现代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