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闻主要报道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它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新闻的特殊性和采写上的不得方法。致使经济新闻可读性差,读者想看看不懂,或看后获得的有用信息少,影响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效果。那么如何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2.
左琳琳 《新闻世界》2013,(10):106-107
由于经济新闻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内容呆板乏味而缺乏可读性,不能迎合读者对通俗、易懂、有用的需求。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经济新闻报道应积极转变视角,采用故事化手法,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让经济新闻可亲可感。  相似文献   

3.
在读者市场逐步细分的传媒业发展背景下,都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开创了有别于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的全新话语模式,这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同时对社会形成了反向的建构作用,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进程。本文拟从价值指向、挖掘经济信息影响力、避免错误报道三个方面,分析《新晚报》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述提升服务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使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报道什么内容,如何报道,才能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是众多地市级报纸在经济新闻报道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仅针对报道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新闻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内容呆板乏味而缺乏可读性,不能迎合读者对通俗、易懂、有用的需求。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经济新闻报道应积极转变视角,采用故事化手法,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让经济新闻可亲可感。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报道要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呈现给读者,就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通俗、易懂、有趣、生动的形式来表现新闻。如何写好、写活经济报道,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让经济报道形象化,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入手,多些贴近性、指导性,少  相似文献   

7.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09,(11):42-42
在新闻采写的实践过程中.作者没有更好地转变采写思一路,拓宽报道领域,挖掘经济视角,掌握宣传时机是造成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新闻报道)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仅从与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法制、科技等领域入手,探讨如何挖掘经济视角,从而编织五光十色的新闻报道的“渔网”.捕捉到“活鱼”并“烹调”出令读者回味无穷的“新闻宴”来。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然而,在经济新闻繁荣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动态性、工作性、一事一报的报道比较多,分析洼、解释性、关联性、建设性的报道少,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前瞻陛研究,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使得地方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在地市级党报新闻报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简单经济动态报道,往往以枯燥的数字和术语充斥文稿,很难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要想让读者从经济新闻中学到新知识,感受到经济发展新动向,就必须写出经济报道的观点和深度。那么,党报财经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地市级党报经济新闻该如何采写?如何区别于都市报写出党报经济新闻的观点和深度?总结十多年来的经济报道实践,笔者作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田洋 《新闻窗》2011,(4):50-51
经济新闻历来是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但纵观各类媒体的经济新闻,普遍存在语言枯燥、形式呆板、手法僵硬、堆积数字术语等问题,总让读者读起来觉得太累。笔者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平时工作中感受最大的是,由于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要做好经济报道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同时应该是党报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本文就经济新闻如何用百姓的视角来采写大家能读、爱读的新闻,使党报经济新闻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亮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陈亮 《新闻世界》2009,(11):78-79
金融危机给经济报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当下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从宏观、微观经济报道,区域经济报道、突发性重大经济事件报道等几个方面着手,满足金融危机下对经济报道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加速实现经济新闻报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质量,笔者认为,要改变对经济新闻报道的认识,培养专业的地市党报经济新闻报道队伍,准确把握报道视角,创新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报道,使地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怎样才能做出可读性强并具有生活化倾向的经济报道?这一点值得探索和努力。从2010年以来,贵州《黔西南日报》经济新闻部以百姓的视角为重点,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把经济报道的"大问题"与读者的身边大事、小事结合起来,"大"题"小"做,从而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生硬的经济报道通俗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介于经济政策和现实经济生活间,既有传播前沿知识之功效,又有释疑解惑、评点经济现象之义务,由此也就决定了经济报道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经济报道如何既保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共性,又能走出因偏专、偏深、偏宏观而难以吸引普通读者的误区,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创刊于1843年的《经济学人》杂志是目前仍在出版的、历史最悠久的世界知名综合性周刊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经济新闻报道更是高人一筹,其读者的定位是"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读者遍布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学人》主要的报道重点集中在政治和商业领域,除常规新闻报道之外,每两周还会就一个特定地区或领域进行深度报道,并且在这些深度报道中形成该杂志独有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在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连续报道多,虽有策划但仍脱不了就事论事、就现象论现象的窠臼。看似报道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却由于限于表面经济现象或事件而未能对其作出合理定位、把握、往往生硬、艰涩。地市报要走出经济报道困境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做到形式上贴近读者,内容上有实用价值。写作上有深度、有厚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推进,人们的经济生活变得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经济报道越来越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重心之一。而作为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地市报的经济报道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加大报道分量。不过,与地市报整体的新闻报道相比.经济报道尚面临着不少难题和需要突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普通百姓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晚报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增加经济新闻报道的比重和分量。然而,做经济报道对晚报来说,又是一个弱项。这是因为经济新闻的"数字化"、"术语化"现象,导致经济报道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而晚报对可读性的要求又是相当高的,这就构成了晚报经济新闻宣传的难点。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报道面上的东西多,点上的内容少;报道领导部门的措施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分析报道少;抽象系统枯燥的报道多,  相似文献   

20.
李佳 《新闻窗》2006,(5):35-36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经济信息的关注日渐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张面向市场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如何为读者提供报道及时、内容鲜活、信息量丰富的经济新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贴近读者的生活、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广大受众服务,是做好都市类报纸经济新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