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主义思想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本性所在。费尔巴哈在打破以往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把它作为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并以“感性思维”提出了关于人的“类本质”和“宗教情感”等人本主义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以实践思维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重新界定了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变革世界”,实现了关于人本质认识的历史性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 ,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直观性”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提出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路线。这表明马克思要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本质特点的。马克思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贯彻了自己提出的这条哲学路线 ,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及其他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观点 ,因而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是如何实现哲学变革的  相似文献   

3.
诠释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所依据的文本应当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最主要的应当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哲学著作。如果只依据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来理解他的实践观,就很难摆脱从认识论和人本主义视角解读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偏狭性。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诠释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是指人的自我生成活动,能变为全面诠释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要把它误解为基本内核+合理内核。《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在于阐明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要准确把握《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区别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才能真正认识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实质。辩证唯物主义不宜易名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之一,它从属于唯物性、辩证性。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思维方式的革命,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是辩证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开始于1842年《莱茵报》时期,完成于1844年初《德法年鉴》时期。笔者认为,不能只看他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是否占了上风,因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主要是在历史观而不是在自然观上实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观点也是矛盾的,还受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强烈影响。马克思1845年写的《神圣家族》开始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1845年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其彻底完成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标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明确指出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质上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引入社会领域,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指明了新唯物主义立足于新的阶级基础,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的文本解读,并对它与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的思想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类本质思想,它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不同的哲学思想阶段对其有着不同的哲学认识。在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形成了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从理想态发展到科学态的发展路径。因此,探讨这种发展路径的演变内涵及其根源,并揭示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如何由理想态走向科学态的演变轨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哲学界有这么一种看法:马克思早期所阐述的人学观点还带有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痕迹;有人干脆说,马克思早期的人学观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直率地说我们反对这种看法。反对的理由有二;第一,这种观点根本没有看到马克思早期的人学观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马克思的人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东西。第二,这种看法断然否定了人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似乎“人”只是地主、资产阶级哲学家感兴趣的东西,它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勿庸讳言,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中汲取了一些合理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克思在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化自然等问题上的观点与费尔巴哈截然不同,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在1844—1845年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的人学观。限于篇幅,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辩明。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人本主义,他反对神学,认为神只不过是人对自己无限本质的反映.他要树立人的地位的第一性,主张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人学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人学思想,他主张用人的活动性来解释人,认为人是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费尔巴哈基于人学和神学的对立从而论述了宗教异化的思路不同,马克思基于人与人的劳动的统一和对立论证了人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并在共产主义理想中展望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著作分析,我们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辩证扬弃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实现了从自然神论到唯心主义无神论、从唯心主义无神论到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理论思想转变,其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思想对马克思完成上述思想转变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不断革新与超越,马克思才能够完成其哲学思想的理论变革,完成了其唯物史观的科学构建,进而实现了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双重超越([1])。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则”揭示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开启并引领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度批判,才形成了“感性活动”的理论源流,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将黑格尔的“对象性活动”融入“感性对象性原则”,接续完成了对黑格尔形而上学本质的解构和超越,就此开辟了“感性活动”这一崭新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全文发表后,在西方理论界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手稿》中突出地强调了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的思想,某些所谓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就错误地认为,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费尔巴哈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尽管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毕竟有质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其中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发展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可知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发展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即从信仰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到批判并与之彻底决裂,进而在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形成自己哲学世界观的过程.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发生转变的动因何在?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基本规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奠基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到底存在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阶段、人的异化问题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个维度,概括马克恩人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 ,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轨迹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以宗教的本质、根源、消亡为具体切入点进行剖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完成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思想的扬弃和超越,根本原因在于哲学方法上的超越。这种扬弃、超越是用科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取代抽象的直观的人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先后提出了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两次论断的着眼点从“类”转变为“社会”,出发点由人自身转变为实践,这种嬗变体现了马克思由人本主义逻辑框架向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框架的深层转变.这一逻辑转换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有着丰富的理论蕴涵,相较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但是,费尔巴哈毕竟没有彻底走出旧哲学的窠臼,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最终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从不成熟阶段到科学阶段的过程。其中,对黑格尔市民社会观的扬弃是重要环节。在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建立在唯心史观上的市民社会观,但也接受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私人等级"的规定,同时完成了向市民社会领域研究的视角转换。从《论犹太人问题》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依然囿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维框架,但由于马克思开始将市民社会引入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市民社会研究内容的转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文本中,马克思开始与各种唯心史观决裂,尤其要着力清除自己观念里的人本主义的赘疣,其市民社会观因而站在了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实现了由人本主义下的市民社会向唯物史观下的市民社会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在总体上没有超出旧唯物主义消极直现的范畴,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却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启迪下,马克思发现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等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阐明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总结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根本特性的观点,肯定了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构成了科学的实践观。探讨费尔巴哈哲学的中介作用,对于研究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生长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