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春燕 《出版参考》2021,(10):63-66
新时代编辑应以文化自觉为引领,坚守出版自觉.强调新时代编辑的文化自觉与出版自觉,从外在原因上说,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是编辑响应国家号召的责任;对出版业自身而言,是我国出版现状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编辑应培养政治意识、学术意识、品牌意识,共同推进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与印制质量的提高,狠抓原创,积极促进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明中叶后徽州出版的兴盛助推了徽商好儒之风,也加强了徽商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徽州商业书出版有助于商业文化的传承,助推了徽商的持续发展.以史为鉴,时今,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从业者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珞珈 《出版科学》2012,(1):1+11
正刘云山同志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突出强调了文化自觉"(201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文化自觉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盛夏 《编辑之友》2012,(7):41-43
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建设主流价值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在此宏观态势下,中国出版传媒业如何适应新形势,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决不意味着文化趋同化,更不是"全盘西化";坚持发展出版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要从弘扬民族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等方面坚持和发展出版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杨军 《现代出版》2013,(3):61-63
传统出版文化和现代出版文化不能单纯地以时间来划分,而应该从出版物质文化、出版制度文化及出版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作整体分析,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交错共生、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7.
“创意”一词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的频率极高,人们已明确认识到创意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成了推崇创新,推动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的活动,并形成了能够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孙晶 《出版广角》2013,(5):34-37
出版的品质取决于出版人的素质,具体而言,也就是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追求。这一理念也正在为更多的出版人所认可。出版物是文明成果得到积累、文化传统得以流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人则是这一工作系统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出版事业便丧失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外化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一旦有了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贯注,出版则成为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国民精神发展、人类文明承传的重要渠道。通观中外有影响的出版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出版品质的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出版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文化是人类文化长卷中重要的一页.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观念,在一定出版观念支配下进行出版实践和由出版实践所创造的出版成果及其影响的总和.出版文化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出版文化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发展人类文化的必要条件;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形势,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做出了一些调整和转变。但是,笔者认为,不论如何改变,广播的文化自觉要求坚决不能缺少。本文就广播内容的文化缺失现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广播主体人文素养,建构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使广播的文化自觉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出版数字化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显然是数字出版实践中最需要讨论的问题。从出版数字化转型给人们的阅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而讨论阅读文化重建的理念和实践,显然有利于客观审视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有利于人们趋利避害地接受数字出版,有利于从根本意义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出版业态。阅读文化问题,主要涉及到阅读的意义、阅读的价值、阅读的方式、阅读的选择、阅读的环境等,其中,核心的是阅读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业与生俱来的文化本质特性及其首要的社会功能--传播与传承社会文化,这二者的辩证统一应该是任何谈论出版活动的前提和终极目标.综合考察历史和现实,我们的出版业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然而,或许是太熟悉的事情更容易被忽略,抑或是在社会转型期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开了.总之,出版文化这个话题被边缘化了.幸好,有了出版文化丛书这个难能可贵的总课题,出版文化研究能够得以继续深入开展下去.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式地对已有的各种见仁见智的研究成果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出版文化提供积极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江凌 《出版科学》2010,18(1):10-13
出版业是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与其时代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清代前中期,儒家理学思想得到复兴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出现了大总结局面,朴学繁荣,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学术空前繁荣。在清代文化专制政策统治下,由于文化的繁荣,传统出版业出现了不衰反荣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第四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谈谈新闻工作者的“文化自觉”》一文,指出:“文化自觉”,指的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新闻报道或文化传播活动中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尊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包括基本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出版科学》2009,17(4):44-48
出版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出版实践活动之中,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文化,是文化理论运用于出版研究的成果。出版文化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我们对出版活动内在机理的揭示,是一个宏观的出版研究新思维。当前国内出版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影响力的不仅是服装、饮食等这些浅层次文化,而且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图书"走出去"要注重传播深层文化。图书出版要注意文化传承和深入浅出:出版经典著作一定要解释得浅显易懂;出版通俗读物则要赋予其文化意义。如此,基于文化传播的图书"走出去"才有深厚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是基于对少数民族如何在文化转型的社会求得生存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而后这一概念逐渐发展深入,被认为是国家层面上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的理论前提。在地方视域内,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富有个性的传播实践所体现出的本土文化自觉,能够起到加强人与地域的互动、强化文化认同、建构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社会逐步卷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惊涛骇浪之中,给农村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然而另一方面,农村原有的历经几千年绵延的文化传统迅速解体,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这种“文化堕距”的影响下,农村文化出现了“荒漠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后,便获得普遍的认同并伴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获得理解上的深化。"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当前,经多方专家学者分析归纳,对文化自觉的阐释已形成一个递进的逻辑过程:即文化自觉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