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幻想文学以它"亦真亦幻"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征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刚刚兴起,应运而生的一批创作各具特色.薛涛的新作<精灵闪现>,在这些创作中显得突出而富于世界儿童幻想文学名著的风采.它不仅充盈着哲理感、使命感等深刻的内容.同时,在幻想文学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薛涛是具有强烈文本意识的作家.评析<精灵闪现>的文本意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幻想文学.  相似文献   

2.
陆蠡的散文创作以他的三个作品集为标志,可以明显分为三个时期。在海里》集里,作者以一颗稚朴的童心,去追求爱与美的理性生活。同时,诗人的气质,又使他常常沉浸于孤独的幻想中,作品夹杂着淡淡的忧伤。而到了《竹刀》时期,抗战即将全面爆发,作为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陆蠡努力在时代大我和个人小我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作者的精神在情感的追求和严酷冷峻的现实实际遇之间游走,开始以清新优美的笔触,寄托现实人生的冷酷,名篇《竹刀》就是在这种矛盾纠葛中产生的。在《囚纪记》集中,作者已完全摆脱了青春的纪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发出愤怒的喷喊,这时期的散文创作也由青春式的幻想、知识分子的精神高蹈而变为成年的忧郁、周帐和深刻的时代感伤。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四部(《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充满了奇妙的幻想,为小读者提供了快感。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幻想是他们的天赋和本能,体现在一切活动里,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创作,必然要反映儿童的幻想,并且通过儿童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唤起儿童的幻想,发展儿童的幻想,可见,幻想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童话是最具幻想特质的儿童文学样式,为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爱。作为长篇系列童话,《哈利·波特》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创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洋溢着浪漫气息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氛围,让小读者感…  相似文献   

4.
幻想文学是21世纪儿童文学除了幽默文学之外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幻想是开启未来的钥匙,是超越现实的力量。陈丹燕是一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命空间的最深层的作家,她用幻想的手法触摸到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种种心灵触动,其幻想小说代表作《我的妈妈是精灵》准确寻找到了儿童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薛涛,男,1971年3月生于辽宁昌图。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辽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文学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家的月光电影院》《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长篇小说《精灵闪现》《废墟居民》《泡泡儿去旅行》《夸父与小菊仙》等近20部,先后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等奖项。多篇作品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材,被日本等国翻译发表。我爱写作文:薛老师您好!很高兴来访问您!我们就直接进入话题吧。您笔下的小说往往都有动人的情节,比如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的《黄纱巾》,读后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中国新文学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张承志为我们奉献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心灵史》便是其中之一。自它问世以后,以其强烈的艺术震憾力和更大的文学价值,浓厚的宗教情感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文学界的评价。本文拟从文学文本、苦难意识、民族情感以及精神家园的寻找中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全套定价:110.8元“幻想文学”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的主潮流,它以奇丽诡异的想象、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深切关怀,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艺术魔力,从而让儿童读者乃至成人读者沉浸其中。所谓幻想文学,即“运用小说的写作手法,创作的一个现实世界所不存在的长篇幻想故事”。《大幻想文学精品译丛》是最优秀的幻想文学经典之作。《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永远说不完的童话》《鬼磨坊》《大盗贼》《小怪物》这六本书的作者都是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8.
余英时和赵冈在创作论上的论争具有典型性质,它代表了一种顽固的红学研究惯性:将文本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以现实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力图找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无论在旧红学(索隐),还是在新红学(考证)中都有体现。它的焦点集中在对作家创作论和文本世界的理解上。它暴露出文学本身的弱点,有必要揭露清理它,重新厘清创作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期深刻地影响着法国以及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写作。本文试图从存在哲学这一角度来审视杜拉斯及其文学作品,并通过对其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四部文本(《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副领事》、《劳儿的劫持》和《情人》)的细读的方法,从存在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其作品中所闪现的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雷雨》作为一部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表演性的剧本,以触及天地的视野和现实主义题材探究生命存在的奥秘,文本内涵丰富、情节交错并蕴含着宿命观。文章运用当下国内新型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对具体的台词、情境、角色书写等要素进行细读,发现曹禺一方面通过这些要素具体书写着“命运”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创作心理与社会背景融入文本,更增强了作品的宿命意识。在文本细读视角的整体观照下,宿命意识这一短语的属性已经逐渐从名词性过渡到动词性。它不仅是文本表现出来的某个观念,更是文本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增强悲剧美感、扩大文本张力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细斟薛涛十六岁到二十岁入乐籍期间所作的《十离诗》和其他咏物诗之创作背景与情感内容,前人有关薛涛“诗格卑下”“殊乏雅道”的评说是欠妥帖公允的,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在这里我们将提出向儿童介绍图画书的不同方式。 【我们要发展哪些理解能力?】 向儿童介绍图画书的过程即是向儿童介绍整个阅读的过程。这样的介绍包含经由文本获得新意义、进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也包含帮助儿童了解他们阅读的目的。它还包含文本是如何组织的,作者和插画家是如何运用文字、图画产生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20,(4):60-65
鲁迅《奔月》是一个具有丰富互文性的文本,借助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观念,分析其内含的"互文本结构",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本的阐释空间,也能够更深入理解鲁迅《故事新编》系列独特的文学价值。《奔月》文本与传说"故事"、与现实"本事"、与鲁迅其他创作等三个层面的对话,共同构成其"互文本结构",背后是鲁迅在创作手法、风格与思想层面,试图打通"古代"与"现代"、"文学"与"现实"、"严肃"与"油滑"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王俊生 《考试周刊》2012,(81):13-14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指涉.还包括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即言语所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关联。莫里森的名著《宠儿》在创作中成功地体现了文化和文本的互文性,使其成为一部扣人心弦之作。  相似文献   

15.
语言形式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主潮,“文本”概念就是在这一思潮中生发出来并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最常用而使用又最为混乱的重要术语之一。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董希文博士《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文本研究》)一书知难而进,对“文本”进行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深入阐析,其理论勇气委实可嘉。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文本理论的专著,对于梳理文本观念发展脉络、正确开展文本分析与批评,进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涛的系列幻想小说《山海经新传说ABC》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一、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作者复活中国远古神话,寻求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幻想文学的本土资源。二、批判了现代化所带来的文化压迫对人的自由、个性的束缚。三、面对难以抗拒的现实,作者也流露出一种矛盾和无奈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的处女作《命命鸟》从小说创作来看,颇具小说艺术的实验性。小说本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小说本文之外的潜在文本,以独特的角度将佛教与文学在一个叙事文本中加以融合,并在小说叙事行进中,呈现出两种独立存在而又相互对话的不同声音在叙述。这是作者最具有小说叙述探索性的作品,在当时作家群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成立的一个理由,在于“审美意识形态”是可以在文学艺术文本的批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首先是在指明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说的,并不完全指一篇篇的具体的文本的性质;但是既然文学活动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那么它就不能不在文学活动中的一环——文学文本——中体现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寻找出“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之间的对应点,或者说中介。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和《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意蕴”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文本中的对应点,它承载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故可以进行审美意识形态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三家村札记》在杂文史或者说新中国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面世时其作为政治文本的一面远远大于其文学性的一面,并且留下的研究资料也多为政治方面的,对其作为文学文本的研究远远不够,其作为文学文本对研究当时的文学现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作为政治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和作为文学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及对其的研究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