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治林 《视听纵横》2005,(1):100-101
李少红、陈凯歌、关锦鹏、管虎、吴子牛,这些曾经是一个年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纷纷投身电视剧,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叫好却不叫座的现象屡屡让这些艺术家受挫,相对而言,电视剧的回报更快更简捷。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投身电视,大有电影导演纵横荧屏之势。他们用拍电影的方式拍电视剧,这种做法不仅吸引了更多行内人对电视剧的兴趣,观众看节目时也会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作品历来被影视导演所青睐,她的作品多次被改变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本文将以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与许鞍华导演的同名电影《半生缘》为例,结合小说作为语言艺术和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通过探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与影视改编的区别与联系,为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他是个学新闻的导演、爱刷微博的导演,爱逼演员喝酒的导演。从最早的警匪连续剧《征服》到电影《风声》,再到《西风烈》,以及最近的《神探亨特张》,据说他的电影、电视剧是黑社会入道必看。他还拍了《东京审判》,大历史厚重起来,似乎有点出"格"。再拍了《一场风花  相似文献   

4.
范卫珍 《大观周刊》2012,(23):55-55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化的时代,尤其是电影得到了迅猛地发展,这些电影中有很大一部分改编自小说,罗兹玛改编的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以其注入其中的全新观念赋予我们一种时尚的感觉,一种思考的力量。而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的力量,使电影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导演生命的一次燃烧,是导演与观众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虽然女性导演在中国影视界是极少数的群体,但胡玫、李少红等这些中国女性导演群体中的佼佼者的鲜明的创作风格与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从她们在大传媒背景下的电影创作经历,大体也可窥见中国整支导演队伍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电影改编成电视剧是电视剧领域一个热门现象.改编是一种文化艺术策略,不仅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而且可以丰富文化市场增加精神产品,满足观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拟从电影改编电视剧的可能性及动因入手,结合电影改编成电视剧的经典案例,对大银幕到小荧屏的现代转换做一简要分析,寻求电影的电视剧改编的深层原因和改编策略,以期对今后电影的电视剧改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其实大家对于我在这十年商业电影的弄潮中,给我的某种尖锐的批评,我都是看到的。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中国电影市场那么大,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商业片导演,全部让给了好莱坞导演,我觉得那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愿意以一个年轻人的心态来拍这些东西,我往后还会拍。这是我的一个有意而为之的事”  相似文献   

9.
陈思诚被公众认识是因为《士兵突击》。其实,除了通俗的电视剧,他还参演过娄烨的艺术片,也自己尝试写过剧本。这一次,他做起了电影导演,希望用几个寓言般的小故事写出人一生会遇到的爱情与困境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5月18日,由人民出版社、王府井新华书店主办的作家兼电影导演江小鱼的新书《20位电影思想者——20世纪电影大师小传及作品》签售会在北京举行。《20位电影思想者》展示了中外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20位电影导演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与情怀,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电影艺术家一个个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江小鱼,又名江熙,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11.
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一起共同构成了华莱坞电影的核心部分。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下,华莱坞文艺片日益没落,大批文艺片阵营的导演转战商业片。然而,在国际市场华莱坞商业片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冲击国际电影奖项屡屡失败,但是与此同时作为东方文化深刻载体的文艺电影却时常受到国际电影节的青睐,这一现象引发了华莱坞导演的反思与转型。2014年,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艺术影片《白日焰火》和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归来》都在中国内地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其后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侯孝贤导演《聂隐娘》等文艺电影陆续入市。2014年被视为华莱坞文艺电影的复苏之年。  相似文献   

12.
姜滨 《东南传播》2014,(2):109-112
中岛贞夫是日本著名的黑道电影、任侠电影导演,他也是东映最后一代契约制导演之一,在他的电影中,突出表现的不仅仅是时代性的人间悲喜,还暴露了日本当代文化积垢所带来的意识危机。而且,因其在作品中融入的个性鲜明的情感认知和社会价值观,也形成了与同时代电影导演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导演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今的中国电影研究中,专门的导演研究已不多见。在这种学术语境中,向宇的《跨界的艺术:论李安电影》一书专论李安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但考虑到李安在当代世界影坛的影响力,"特殊对待"也不为过。导演研究看似目标明确,实则难度不小,尤其像李安这样的导演。李安电影题材广泛、风格多变、语境复杂,如何把握重点、挖掘神韵,是需要费一番心力的。况且,海内外关于李安电影的评论研究复杂繁多,怎样推进挑战不小。读者只需稍稍翻阅该书"海内外李安电影研究现  相似文献   

14.
齐钢 《东南传播》2011,(11):1-5
台湾电影研究虽然一直较为薄弱,但经过学界多年努力还是有所发展,不论是台湾电影史、电影导演、新电影还是华语框架下的台湾电影研究,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比较大陆和港台学者的台湾电影研究,可以发现双方不同的兴趣偏好。尽管台湾电影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通过梳理台湾电影研究脉络,我们认为台湾电影研究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电影的逐步市场化,中国电影的娱乐功能被最大程度的释放了.一批或是演员或是作家的明星人物作为导演新力量逐渐崛起,将只有知名大导演才能立足中原的局面打破.虽然这些跨界导演功底比较薄弱、拍摄手法不够成熟,但却凭借自己独特身份引起的话题性和原本的职业习惯、资源整合等优势,锁定目标观众进行整合营销,他们的电影成功捕捉了观众心态、呼应社会热点,使得国产电影票房持续井喷,但在票房神话的另一边影片质量却饱受争议.从长远来看,跨界导演成为产业现象的同时,如何让电影产业更成熟似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沈斯 《出版参考》2007,(3X):19-19
近来,韩国电影、电视剧、韩服等大举进攻中国各类市场,以至于有关部门频频发文加以限制,而近几个月来有关韩星主要是电影、电视剧演员以及歌手的专门杂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周立萌 《视听》2018,(11):79-80
本文通过对费穆导演的电影作品与理论研究进行剖析,试图总结出其在中国影像本体现代性探索上得到的宝贵经验与遗产。费穆是中国最早强调电影与戏剧分离的导演之一,先锋性的旁白与独创性的"空气说"都使其在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费穆的电影美学进行探究,对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具有深刻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好莱坞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具体分析影响其导演风格的各种因素,探究其很多电影成为经典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王建丽 《东南传播》2015,(12):47-49
自2014年电影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几乎人人都来当导演,巧妙的是所导影片必能获得较好的票房,一时间电影的艺术质量无人问津,只是争相去看或颜值或喜乐或好奇的电影元素,跨界导演的个人魅力成为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电影市场繁荣的当下,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给电影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国产电影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自我,另一方面,在电影事业急速发张的情况下,这些电影的出现不知是提高了电影市场的竞争力,还是降低了电影的艺术质量,这样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站在商业化偏重的现象上,从利与弊两方面浅析电影市场的现状,并呼吁艺术的"归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电视电影虽说已整整"十岁",但其自身并没有发展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类型。从电视电影发展史来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靠的结果。电视电影具有"类电影"性,它所唤起的只是电视观众对电影的一种想像;而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新影片则成为电视电影催生的动力。电视电影在发展中面临着电视剧、影院电影和VCD、DVD等观影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