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四、苏东坡自叹着棋不如人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观棋》诗中的名句。苏东坡(1037—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仁宗时加佑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苏东坡是位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2.
没耐心 钓鱼者:“你看我钓鱼都看了三个小时了,你为什么不自己试一试呢?” 旁观者:“我没有耐心。” 浮子 有一次,有个喜爱钓鱼的人带着他的朋友一起去钓鱼。他的朋友不会钓鱼,但他也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他们俩来到河边开始钓鱼了。忽然,那位有生以来头一次钓鱼的人说:“哎,那些红色的玩意儿值多少钱?” “你是说那些浮子吗?噢,很便宜,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应该赔你一支,我那支浮于刚才沉下去了。” 进步 我的邻居和大多数喜欢钓鱼的人一样是个乐天派。一天早晨我问他钓鱼的情况怎么样。 “比以前进步了。”他回答,“上星…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工厂,坐了20多年办公室,既无作为又无嗜好的人。鬼使神差,让我迷上了钓鱼。 开始学钓鱼,笑话出了不少。每次都讲给爱人听,满以为她会嘲笑我几句。出乎意料,爱人却高兴地说:“总算是个业余爱好。”这等于是一张可以钓鱼的通行证。初尝钓鱼的乐趣,加上妻子发给的“绿卡”,使我想到了买一套渔具。咨询朋友买什么  相似文献   

4.
刘亮 《健身科学》2013,(1):57-57
苏轼,号东坡居士,所以又称苏东坡。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同时还是一位美食家兼食疗专家。虽然在仕途上很不得志,但苏东坡能在65岁的“高龄”安享晚年,与他豁达的心态和重视养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张友 《钓鱼》2006,(12):70-70
我这个钓鱼迷是从退休以后才开始学钓鱼的。记得在孩童时代,自己也曾经钓过鱼,还到河里摸过鱼,那时感到钓鱼、摸鱼很好玩,很有意思,很新奇。参加工作后,看到有人去钓鱼时,我总认为这么大的人了,还去“玩鱼”,是思想落后、不求进步、不务正业的表现,我可不能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婿骗我去钓鱼,结果跟他钓了没几次,我就上了“贼船”。俗话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此后我对钓鱼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久而久之就成了钓鱼迷。钓鱼为什么会这样吸引人呢?因为钓鱼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实在太多。第一,有“鱼获”,可以做美味佳肴,改善…  相似文献   

6.
季明 《垂钓》2001,(5):79-79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钓鱼的人,妻子叫我“季迷”。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本地每年6月初到8月底是最佳垂钓时间,这个时期正值我休假,从1993年开始,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是在卧龙湖度过的,真是充分地享受了钓鱼乐趣。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8,(12):62-62
2008年5月8日,一个吉祥的日子:倍受全球瞩目的奥运圣火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同时火炬也开始在深圳激情传递。也正好在这一天,2008全国钓鱼锦标赛(深圳站)隆重开幕。这也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成为全国钓鱼锦标赛惟一指定饮料合作伙伴的第三个年头。“我喝红牛,我加能量!”、“渴了,累了,喝红牛!”已经成为钓鱼场上最流行的口号。  相似文献   

8.
闫晓胜 《垂钓》2008,(1):33-35
曾在一篇钓鱼文章中看到一句话:“钓鱼是三分技术七分饵料。”这话说得一针见血,我也想从这句话开始,谈谈个人对钓技、钓组和饵料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笑     
《钓鱼》2013,(2):66-66
你是第五条 一个人看见有个钓鱼的拿着一面镜子站在水里。“请问,你在那里干嘛?”“在钓鱼。”“用镜子钓吗?”“不错——这是新发明的一种钓鱼法。”“你能把这种方法告诉我吗?”“可以,但要付100块钱。”那人好奇心盛,于是如数付款。“方法是这样的。”钓鱼人开始解释:“你把镜子对着水面,一看见有鱼游过就马上用镜子的反光去吓它,待鱼儿吓昏后你就把它捞起来。”那人听了勃然大怒:“胡说八道,这样怎么可能钓到鱼,你钓了几条了?”“今天你是第5条。”  相似文献   

10.
颜恒 《钓鱼》2008,(23):40-41
与钓鱼书刊朝夕相伴已是20余载,其中对钓谚的耳濡目染最甚,当然这应归功于本人生性对文学的执迷,尤喜诗词歌赋,故对钓鱼文海中以诗立意的钓鱼谚语情有独钟。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最负盛名的“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这四季钓谚耳熟能详外,要数这“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闹”记得最牢了。人的认识能力不会长期停留于一个“站口”,在早些年,这条钓谚给予我的导向是重要的,故曾在七八十年代间,  相似文献   

11.
童钓     
苗连贵 《钓鱼》2013,(11):1-1
小时候我和哥都很“顾家”,这也许是母亲的影响,也许是穷家小户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没有什么“生财之道”,住所正对着一泓湖水,我们最向往的便是湖里的鱼。因此,我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学着钓鱼。  相似文献   

12.
“龙王恨蓝鲫旺鲫杯”全国钓鱼大奖赛虽然胜利闭幕了,可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让我这个老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把它说出来,献给热爱钓鱼的人和被钓鱼人热爱的人。巾帼丽影国钓“鱼龙大王奖恨赛蓝鲫参旺赛鲫运杯动”全员486人,其中有几位女选手尤其引人注目。她们是来自福建的吴丽玉、张杭菊、张笑姬,山东的山丽云,陕西的魏瑜,北京的邱慧等。她们的参赛,给本次盛大的钓赛平添了几分风采和妩媚。女子钓鱼,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开始,便呈现蓬勃发展的气势。上届全国女子钓鱼比赛团体冠军“龙王恨”女子钓鱼队甫出江湖,就让…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地方有一种迷信:男人出门去钓鱼,碰到的第一个人如果是女人的话,肯定会被“剃光头”。如此,女人钓鱼那就更加不得了。可我不信那个邪,妻子第一次跟我去钓鱼,就在木棉水库钓得一条大鳙鱼.被众人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4.
林敬武 《钓鱼》2005,(14):M002-M002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位同事很是惋惜地跟我说:“老弟,你年纪轻轻地就开始钓鱼,是否早点了?”那时我刚刚学会钓鱼不久,但很快就体会到钓鱼的乐趣,我很坚定地对他说:“我觉得是太迟了,如果早学几年,我就可以早快活好几年啊!”是的,如今几年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钓鱼,从中体会到的钓鱼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15.
我喜爱钓鱼,1984年离休后开始钓鱼到现在整整10年。开始钓鱼用的是一根竹条和一把“放线排”都是自己制作的,现在竹条变伸缩式玻璃纤维手竿、海竿,自动竿样样俱全,惟独“放线排”还是老样没变,效果仍然很好,3~4个小时钓白鲦5~6斤不费劲。 “放线排”构造简单,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别有情趣,但这种钓法很少有人知道,在此,我把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钓鱼,也喜欢阅读《中国钓鱼》杂志。因为我是从医多年的医生,最喜欢阅读“钓鱼与健康”栏目。我对钓鱼能治病深信不疑。在我周围就有许多钓鱼爱好者,他们中一些人在垂钓活动中不但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有些患各种慢性病者在垂钓活动中恢复了  相似文献   

17.
我打什么时候开始钓鱼?文化大革命。我摸着这么个规律:上午挨斗,下午没事;下午挨斗,第二天上午准没事。心烦,没地方去。我家对面有个小湖,湖里有小鲫鱼那时不提倡钓鱼,钓鱼是“四旧”。这竿都没地儿买去,我在旧货商店看见一个,人家自己做的,我说这个我买了,花了十来块钱。我钓鱼去的时候,把竿藏在袖口里,怕人看见。从那时起,我越来越爱钓鱼,吃了甜头。有时写东西时间长了,脑子麻木了。得了,钓鱼去吧!天天早上钓鱼去,钓这么三天两天的,  相似文献   

18.
王建国 《钓鱼》2009,(1):42-43
在我这不大的钓鱼圈子里,我是臭名“近”扬了——在同去钓鱼的十个钓友中,有九个几乎整天没有一个信号,全部是“空军司令”的情况下,我却碰到了6条大鱼,然而,1条也没有拉上来!  相似文献   

19.
老朱钓事     
姚军 《钓鱼》2014,(21):48-49
我和老朱是多年的好钓友,后来他下海了,这几年就没在一起钓过鱼.以前我、大曹和老朱足钓鱼三友,一到双休日我们就下乡钓鱼.三个人中,数老朱的钓技最差,但钓鱼的热情,三个人谁也不输谁.去年11月份,老朱从浙江回米,我们有幸又聚在一起钓鱼,想不到这次老朱完全成了“主角”.  相似文献   

20.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百看不如一试。” 曾经在许多期《中国钓鱼》杂志上看到“魔力促饿鱼饵”的广告,心里总不以为然。但看多了以后却让我忍不住试上一试。去年8月份,我向安庆德鑫渔具厂邮购了10瓶“消食精”,10瓶“抢吞”,10袋“饿鱼宝”和10袋“醉鳖宝”。“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我加入钓鱼行列时间不长,钓技当然很一般,甚至经常“光头”。但是,自从9月份我得了此宝以后,我却成了一鸣惊人的“钓鱼高手”。我是前年参加我们林业学校钓鱼协会的,由于没有钓鱼经验,前年的比赛中,我仅钓了一条可怜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