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今传媒》2014,(12):80-82
"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是俄罗斯着力打造的国际传播媒体。通过近9年的发展,该电视台已经成为与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比肩的国际重要媒体。通过对该电视台运营方式的分析,可以对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以下借鉴意义:一是要坚持"内容为王",以鲜明的观点、独家的内容吸引受众;二是从人员聘用到内容制作,应大力实现本土化;三是将"微传播"真正当做一项中心事业,要到受众的舆论广场中心去传播。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内容是重中之重。要始终保持内容为王的定力,在内容质量上精益求精,在内容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在内容传播效果上下足功夫;不断强化自身内容制作优势,结合正能量与大流量,用心做有格调的内容,打造更多大众喜闻乐见、刷屏传播的作品;通过优质内容吸引流量,赢得发展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宋娟 《新闻世界》2022,(7):32-35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受众对内容和阅读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让融媒作品出新出彩,必须吸引受众参与互动。本文以媒体微信公众号文章为研究对象,分析让稿件提“色”增“鲜”的办法,从音频、视频、SVG互动、海报长图等方面入手“,内容为王”与巧打组合拳相结合,创新内容,让不同样态的产品有机结合,扩大内容传播的力度、广度、深度,增强内容的传播力、穿透力。  相似文献   

4.
王勇  戴爱红 《声屏世界》2016,(10):20-22
在我国省级卫视竞争的过程中,"内容为王"一直是业界的共识,但随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快速崛起,各省级卫视纷纷在新的传播渠道上发力,"渠道为王"的理念逐渐兴起.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传播渠道、内容生产和媒体产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省级卫视的竞争核心仍然是内容,并且因传播渠道的增多和精品内容的稀缺导致"内容为王"的理念进一步突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互联网已成为音频内容的重要传播介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取代传统的收音机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终端,利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程序以及播客定制下载已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途径,对此,广播媒体不可不察且应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6.
郭全中 《出版广角》2013,(15):34-36
如果传统期刊仍然继续过度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其必将从旧传播时代的主角沦落为新传播时代的配角,要想继续成为主角,必须变"内容为王"理念为"信息服务为王"理念,打造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全产业链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内容为王,受众为本”是广播媒体恒久不变的追求。媒介融合进程的推进,不仅使广播的音频内容实现了媒体形式的突破,而且还衍生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媒介终端和消费模式。作为美国国内收听率最高的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网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和渠道拓展方面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庄雯雯  杨颖 《东南传播》2021,(4):123-125
同网络媒体的平台优势相比,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内容生产方面.在台网融合的趋势之下,电视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发挥内容生产所长,寻求网络平台合作.本文以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合作的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为例,探讨电视媒体如何在坚持"内容为王"理念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出发,汲取短视频的微叙事模式、探店"Vlog"和网络综艺等网络化制作与传播经验,借鉴平台宣传策略和分季播出模式对纪录片进行内容运营,以最大程度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9.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中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从时间节点、用户使用与内容生产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各自的界定性特征。广播在旧媒介范围内属于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由专业人士负责内容生产;之后经历了互联网的第一代媒介到第二代媒介,广播在传播技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在不断演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播APP在突破了旧有传播范式的基础上,更是在知识付费、线上收听、线下体验上寻求内容生产多元化、受众需求精准化的策略。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着重对于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从"广播"走向"窄播",走向定制广播的内容生产和个性化需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何波 《视听界》2013,(2):62-65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浪潮,带来了传播形态的突破和视听内容的广泛发展。尤其是2011年以来,国内视听网站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电信运营商加强与视听网站的合作,涉足内容制作和集成分发领域;第三方内容制作机构如雨后春笋,移动视听内容不断丰富,互联网视听业务得到进一步延伸与补充。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内容构成和传播特点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作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电影国内票房突破200亿,创历史最高记录,以中小成本电影大放光彩和持续了10年的国产大片热降至冰点为标志而进入了"小"时代;电视业的节目制作水平和广告收入增长也创历史新高,最引人瞩目的是电视内容产业全面步入高投入、大制作的"大"时代——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动辄达百万以上,电视纪录大片成本已达2万元/分钟以上,各大卫视的春晚、跨年演唱会资金投入达数千万,一些引进国外版权模式的选秀节目投入数千万乃至上亿。  相似文献   

12.
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汲取以往全国"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通过大数据报道与媒体融合,积极与央视对接,走出甘肃看甘肃,为受众传播了"两会"期间的内容信息。技术突破与全媒体的运用,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省级卫视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11,(9):22-23
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看到借助新媒体平台综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的可能性。报业把开发视频信息资源作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爆破点”,不仅可借此突破平面介质的局限,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诸多机会,迅速应对传媒格局遭遇新媒体冲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进入全媒体时代,传媒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但制胜关键还是内容。专题策划作为传统媒体以"内容为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手段,对新闻深度挖掘、内容厚度积淀,突破发展桎梏、发挥原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专题策划的特点入手,剖析专题策划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和迅猛发展,不仅意味着传播技术的提高,更体现了传播理念的革新,因而导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的必然性变革。新媒体的互动性和时移性、便携性和伴随性、强制性和随机性,从多方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对作为媒体灵魂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无疑成为内容生产者一个好时代,它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发展的机遇。它不仅促使传统媒体反思自身的内容模式如何改革、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它也促使传统媒体重新认识自身的传播特质,持续开发潜在的内容资源,更好地借鉴或"嫁接"新兴媒体的优势,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领域。为了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惯性思维,应对新媒体时代对内容生产的新要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2009年3月20日,以"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为议题的第四期传媒沙龙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6.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语境下国际传播具有了新的特点,新媒体跨越地域和时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在表现手段上丰富多样更具针对性.以用户制作内容出现的新媒体接纳内容成为国际传播重要的民间力量,以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内容呈现的网络电视是国际传播未来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从"好看"到"有用",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市井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的二十年,确定了"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然而电视有声画一体、形象生动、冲击力强、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视觉听觉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宁恢 《出版参考》2024,(1):66-67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全面强化优质内容创作,扩大优质内容供给。《读者》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如一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歌颂真善美,也始终如一与时俱进,传递时代价值。守正创新,制作与传播优质内容,是《读者》的核心。融媒体时代,《读者》立足于优质内容生产,借助新兴传播手段,搭建全媒体矩阵,通过延长内容生产链和产品价值链,持续扩大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放大内容价值,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李淼 《中国编辑》2018,(9):76-80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音频作为新的媒介形态迅速崛起,并带来数字化有声阅读和知识付费的热潮。本文从媒介实践视角切入,考察移动音频的生产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深刻嵌入的互联网社会特性,认为其激活了现代人移动生活的多维场景,满足了碎片化传播时代的知识共享诉求,在以主播与听众互动、以知识IP为节点的网络扩散中引爆社群,带来融媒场景中的数字"新声活"。  相似文献   

20.
杨一帆  刘翼 《传媒》2017,(23):52-54
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大军中,网络电台APP将传统广播重构,"95后""手机一代"即将步入社会的主力军,逐渐成为音频类APP的目标人群.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为代表的网络电台APP将音频作为新的入口,以构建完整的音频生态圈为目标,从UGC+PGC内容生产模式到提高整合效率,在行业内率先大规模应用大数据技术,基于音频内容的传播特点针对搜索及推荐算法进行系统性地研发.基于用户画像、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与服务,从而实现手机用户、汽车、智能硬件的场景分发最大化.现如今,音频类APP已逐渐接入智能家居、汽车、音响等领域.对比美国音乐类和音频类APP日活1:1的比率,我国音乐类APP日活为7.5亿,音频类日活只有2.5亿,比率为3:2,我国音频类APP以及承载的知识付费内容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尝试洞察以"95后"为主体用户的音频类APP当下以及未来的使用市场,探索提高用户黏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