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也开始重视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和体现,但是许多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和体现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鉴于此,针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进一步缓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7.
8.
广播电视新闻是受众获得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要不断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同时认真思考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工具,获得更多的采访资源,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与信息,在采访工作中获得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赢得受众的认可和喜爱,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与公信力。本文以新闻记者的视角,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民众的信息源,使得民众能够从多种途径获取到自身所需要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快速发展中的新媒体成为重要的传播主体的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网络新闻搜集与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其信息的生产还能够和观众的互动充分结合起来,新媒体的用户黏性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超过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视域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该改进其新闻采访等方式,以应对新闻事业的变化需要。 相似文献
11.
易军 《记者观察(上半月)》2020,(2):74-74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发生的变化,以及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来探究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2.
13.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提问要详细具体。新闻作品中的生动之处来源于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广播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记者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遇到采访遭拒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遭拒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范斌 《记者观察(上半月)》2020,(1):48-49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采访的形式捕捉到多种新闻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把握其中有价值的新闻含义,从而通过此种方式,增加新闻报道的效果,展现生活的真实性。本文对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中应变能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调整采访方向、重视新闻价值、把握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2014,(6)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各种原因致使采访无法进行的情况发生,其中不乏有采访对象不配合或配合得不到位的实例。此时记者往往没有掌握采访的主动权,或在采访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而丧失了主动权,被采访对象的情绪、意志牵引,无法达到准确了解情况、深入探讨话题、全面展开交流,导致采访对象失语,记者得不到想要的新闻素材,采访失败。 相似文献
20.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重视采访的“首次效应”“首次效应”即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对记者来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近素不相识的采访对象,并能与其进行深入采访,这其中“首次效应”的运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1998年举行的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著名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出名就是因为在“两会”上被朱基总理点名回答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