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课堂关照下的教师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效课堂一般特征入手,提出有效课堂中教师具备基本素养的必要性。明确阐述了有效课堂关照下教师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即较高的德性(包括热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智慧(包括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且具有创造知识的能力,处理个别化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能力,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强调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它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从四个方面简单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发挥优势,榜样示范。(3)因势利导,展示自我。(4)情景再现,激活全班。  相似文献   

3.
启事     
何云峰 《中国德育》2006,1(7):94-94
美国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影响课堂环境因素的测试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才是趣味性(生动而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自信心(感到有竞争力)、归属感(相互联系的感觉)、权力(自我调控、自我接纳)和自由(抉择权、自治权)。由此,笔者曾有过一个设想,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教师试着把课堂视为“学术家庭”,采用一种家庭式规范,把课堂当作家,把学生当作家中的成员,那么教师会以什么方式来同学生讲话,又会怎样对待学生呢?“家”给人一种温暖、亲切、可靠、安全、信任、依恋的感受。“家”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王培德 《江西教育》2002,(11):19-21
“探究—建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实现心理结构自我建构的教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问题,做为课堂教学的结果。使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学习,实现认知与心理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健全个性,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一、教学模式1.教学目标(1)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和完善的能力结构;(2)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相似文献   

5.
文洁 《广西教育》2008,(29):37-37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尝试运用课前认知,激发探究乐趣;课堂质疑,相互交流研讨;课后延伸,开展自我评价等教学方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课堂。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流程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一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一(情境问题化)一学生探究问题一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思维展示过程化)一达到掌握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一句话,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自主地、灵活地、轻松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课堂环境与任务难度对学业求助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务关注的课堂环境比自我关注的课堂环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尤其是工具性求助。(2)完成难度适中学习任务的学生比完成高难度学习任务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尤其是工具性求助。(3)在任务关注的课堂中,成绩好的学生更愿意求助,并倾向于作工具性求助,在自我关注的课堂中,成绩差的学生更愿意求助,并倾向作执行性求助。  相似文献   

7.
调查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现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基本呈正态分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学生干部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显著优于非学生干部。高职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较好,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67名高职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职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2)女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发展显著优于男生;(3)大二、大三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和总体自我和谐发展都显著优于大一学生;(4)父亲的过分干涉(F3)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亲的拒绝否认(M3)对自我刻板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分干涉(F3)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M1)对自我和谐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总体发展水平较好,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职生自我和谐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伍才英 《山东教育》2014,(10):50-51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这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儿童,有效创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促使学生在组织与参加和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中获得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3S”课堂是针对知识碎片化、活动高耗化、思维低幼化等低效现象对症施策的高质量课堂样态,“3S”即self-direction(自我引导)、socialization(团组讨论)、self-surpassing(自我超越)。“3S”课堂以“尝学—商学—赏学”为基本流程,并形成三种操作策略:树立大观念,使知识结构化;设置大任务,使活动有效化;追求强思维,使思维有质化。  相似文献   

11.
1.优势与突破:生成了一种真正由“自我”出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传统的自然学习环境有三大弊端:(1)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和有限的课堂学习时空限制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与有效交流,一节课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同时进行提问和发言讨论;(2)有限的纸质学习资料无法使所有学生同时共享学习资源,造成学习资源占有的不均等现象;(3)学生缺乏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2)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呈V字型发展,大二学生自我概念最消极;(3)男生在自我满意、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4)城镇学生在社会自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对538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良好。(2)男女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3)一年级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学生。(4)文史科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结论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良好,与其所学学科、所处年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元情绪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情绪的认知和调控,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了539名高中生的元情绪水平。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男生的自我情绪辨别、分析和调控水平高于女生,而自我情绪注意和他人情绪体验水平不及女生;(2)高二、高三学生的情绪注意水平高于高一学生;(3)班干部学生在元情绪绝大部分因子上得分都高于非班干部学生,即班干部的情绪认知和调近代能力普遍优于非班干部学生;(4)非独生子的他人情绪体验高于独生子;(5)父母离异组学生的自我情绪注意和自我情绪特点知识高于非离异组。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公寓是学生的“家”,是学生学习、休息、交流和生活钓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践课堂,是高校重要的教育阵地。目前,高校学生课外教育和管理,主要由学生所在学院(或系)的学工办负责完成。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对861名民办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在总的自我同一性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在总的自我同一性、意识形态领域和人际关系领域呈现相似的年级特点,即扩散型同一性、延缓型同一性和成就型同一性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排他型同一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且三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得分;(3)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在总的同一性和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差异。方法:采用自我效能综合量表,对江苏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1)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2)复读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高于应届生;(3)应届生中,男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复读生中,男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低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于农村学生;(4)理想目标越高的高三学生,其自我效能感也越高。  相似文献   

19.
以601名初中生为被试,对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2)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和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较强的预测作用;(3)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和学生创造性思维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明确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现代教学对话理念下,阅读教学中至少应该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对话: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编者与文本的对话等。那么,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这一时代要求面前,现代教学对话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文学课堂阅读教学的整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试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