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间接证据,又称环境证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在我国,学者对间接证据的定义,基本形成了一致看法,但是,与间接证据理论的奠基人的观点有所不同.不少著名学者也曾从不同角度阐发过关于间接证据的理论.该文将客观地分析比较这些观点,以期给间接证据的理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魏彩莲 《甘肃教育》2007,(11S):36-36
词汇教学应当是启发性的,根据具体的词汇,可以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对比法、直观法、同义近义辨析法、图表法等。教无定法,教师可视具体词汇,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证据按证明方法的的不同 ,区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在许多复杂的案件中 ,往往是从搜集间接证据着手 ,尔后才取得直接证据。本文概括了间接证据的优点及作用 ,并进一步研究运用间接证据这一规则 ,使其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但是案件事实一般情况下不是依靠某项孤立的证据就能证明得了的,必须建立起完整的证据体系,各项证据间紧密衔接相互印证,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证据的作用使案情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在英语写作中运用较多,尤其是不同句式的间接引语中引导词的选择,间接引语中的语序,祈使句的间接引语的形式(即转述请求和命令)等都是英语写作课中常用的语法形式,熟练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抓获经过在司法实务中具有重要的证据意义。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应具备必须的要件,同时也应该对其证据的种类进行正确的归属:抓获经过从性质上分析应归属于证人证言而非书证。另外,抓获经过的名称也是普通用语而非法言法语,不能全面反映该执法行为的全部内容,正确的概念应是"归案经过"。  相似文献   

7.
论事实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事实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推定只不过是对于我们已经掌握的间接证据通过运用推理这种思维工具,将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起来,使间接证据能够起到证明案件事实某一环节的作用,即事实推定是法官在认证过程中的一种推理活动,事实推定就是一种间接证据证明;并进而说明事实推定不是一种降低了证明标准的间接证据证明,而且并非所有的间接证据证明都是事实推定。  相似文献   

8.
史云燕 《考试周刊》2012,(10):70-71
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运用层面,对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的制约因素,如何在间接引语中再现直接引语的内容和如何以间接引语的形式重新述说直接引语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力图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9.
筹资方式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 ,这两种筹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从动态的角度看 ,这两种方式可以统一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长远发展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10.
司法认知在世界各国的证据法规则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分析,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可分为案件事实和法律事实。其中,案件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科学规律、经验法则及其他事实;法律事实则包括本国法、外国法及国际法事实。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加以准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刑事诉讼传统证明标准弊端的不断暴露,近年来学界出现了各种学说,归纳起来有:客观真实说、实质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两个基本说等观点。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证据形式外,又出现了诸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电子证据形式,电子证据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特点,立法应肯定其证据资格,明确其在证据法上的地位,依法进行审查判断,使得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适用于私人违法取证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无法可依。通过结合域外的经验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辩方在取证举证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状况,对于私人以违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以不排除为原则可能更为合理。在这一原则下应兼顾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与新《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协调一致,还顾及了我国目前私人取证的极大需求和弱势地位,同时也不致一味采纳所有违法取得的证据而造成更大的侵权。此外,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也必须完善,以期在明确易行地解决私人违法取证问题的同时,也能够预防未来的私人违法取证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诉讼中的无效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的认定和取舍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问题。本对有关此问题的相关观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无效证据的观点,并对其成立的基本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检察官办案制度的改革,制定刑事起诉证据标准显得十分的必要。从研究国内外证据制度出发,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证据标准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刑事起诉证据的两个原则标准和具体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案件中,普通公民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自行取证,而私自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存在着诸多学说与理论,美国坚持的是不应排除说,德国应用法益权衡理论,也有法秩序一元说的支持者。我国立法上对此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私人不法取得的证据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因此,急需确定出我国私人不法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彭丹 《培训与研究》2004,21(1):55-57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本文从认识论、价值取向与现实分析三个角度对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客观真实”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法律真实”观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当前主流诉讼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应提倡以“法律真实”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人权保障是司法中效率与公正在当今时期和国际场合新的诠释。刑事简易程序的构造也必须贯彻这两者的统一。以中日刑事简易程序为视角,试图探讨我国刑事简易程序改革中在效率与人权保障并重目标追求中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世界法制史上先后出现了三种刑事审判认证模式,其中法定认证、自由认证分别演进为英美法系的严格规则主义和大陆法系的自由裁量主义。两大法系刑事审判认证模式各有优缺点,并呈现相互结合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认证模式为完全自由主义认证模式,但其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我国应当选择严格规则主义和自由裁量主义相结合的刑事审判认证模式,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4,(3):65-68
证明标准是贯穿整个诉讼程序的一支主线,在证据法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证明标准逐渐显露出种种弊端。认为在理清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司法理想与司法现实这三对矛盾的冲突基础上,构建以"排除合理怀疑"为总要求的多元化刑事证明标准,同时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可以成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改革的较佳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