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教论坛》2015,(34):74-74
鄂甜在《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22期中撰文,介绍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实质内涵,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的新挑战,并提出了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策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就是由过去经济超高速增长的“非常态”转入经济适度发展的“新常态”。在此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是中高速的,但是结构要比过去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例更高。要实现“既适度增长,又结构优化”的新常态.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一、“以人为本”成为职业教育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准确认识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数量特征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准确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挑战。本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从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入手,从劳动力供给变化、资本效率变化、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贡献率变化和潜在增长率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常态特征,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情境模拟对要素投入型增长以及效率—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进行模拟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十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国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后,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词是"新常态"。尽管人们对"新常态"的理解各异,但其内涵不外是:在经济增速方面,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在城乡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仅要关注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还要关注结构优化与调整。现阶段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同步进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从依赖于劳动力数量、土地规模供应等低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新常态"一词,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经济术语。回首即将过去的2014年,经历了全球经济的波谲云诡、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对2015年,中国经济也将走向"新常态":从重视规模速度的粗放型经济,走向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的精致的现代经济。在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李静  李文溥 《高校理论战线》2015,(2):116-128,158,159
对新常态的判断不宜仅仅着眼于经济增速。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阶段的转移,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从政府主导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过渡的新的常态发展路径。宏观调控方面,短期而言,经济稳定是重点,但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也出现了不同的特征和变化;长期来看,新常态下的"稳增长"应着重依靠改革开放、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以来,新常态一词不仅成为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更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遵循的重要规律。2015年4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文本试图从哲学和经济学的学理上研究探讨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在哪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逻辑演绎规律是什么?与世界经济新常态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应该采取哪些战略举措,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共话新常态     
<正>3月3日、5日,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阶层、领域的代表、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新常态是两会热词之一。"新常态"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几个主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5,(4):24-28
在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下,抓住机遇、适应新常态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的首要目标。针对安徽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变化和障碍,政府要为安徽经济顺利适应新常态有所作为,就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市场制度体系,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扩大三大需求、实施需求拉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扩大经济增长点、实现多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新常态"必须要从"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问题、新动力三个维度入手。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趋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高速转变成中高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成果由更多的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政策;出现"泡沫经济";缺乏创新能力。我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正确认识、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新形势、新要求。本文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对苏州经济"新常态"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要求进行了翔实客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苏州经济"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进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呈中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更加关注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何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议还首次明确给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这对于摆脱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陷阱,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促进经济发展由"旧常态"走向"新常态",就需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形态、分工、结构正向更高级、更复杂、更合理的方向转变,这种经济的"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发展阶段。面对经济"新常态",本文对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提升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背后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生转换。立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实际,基于需求侧视角分析经济减速的因素,认为消费是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优化收入分配等视角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年GDP增速低于8%之后,2015年的GDP增速创25年新低,为6.9%.当前,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正从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旧常态"转向经常项目收支趋于平衡、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并据此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从"九五"时期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再到"十二五"末"经济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始终是我国改革发展中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架"的重要经济思想,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两只鸟论"。腾笼换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世界各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期,并逐渐复苏。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在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四万亿"政策扶持的GDP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出现低谷阶段。是继续高速发展还是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是政府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两提经济新常态是对这个问题很好的回答。本文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出发,分析其特征,提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着契合。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逻辑,打造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新常态"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经济新常态下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要把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就业市场需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三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这个词,是当前经济领域比较热门的关键性词语,也是新一代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特征的判断和预期。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对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我是个"门外汉",粗浅地理解,是不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受这一理论的诱发,最近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回归本源、适应"新常态"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