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眼识天下     
有两个成语:一个是“一叶知秋”,一个是“蛛丝马迹”。细想的确意味深长。无论是“从一片落叶可以觉察秋天的到来”,还是“从蹄印蛛丝可知马的去向和蜘蛛的所在”,包含其间的道理都发人深省,这就是,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就足以从看似微小的痕迹中发现某种重要的规律或秘密。  相似文献   

2.
“一叶知秋’与“一叶蔽目”是两个相反意义的成语。“一叶知秋”比喻的是根据一个微小的事件而洞察整个事物的全局与发展趋势;“一叶蔽目”指的是被一微小的事物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能洞察事物全局与发展趋势。为什么‘一叶”这样小的东西竟  相似文献   

3.
一叶知秋     
小朋友们知道这个成语吗?如果知道,那就太厉害了!“一叶知秋”的意思,就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了。换句话说,就是从一片落叶推理出秋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下列每句古诗中都有一个成语,请你找出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答案:万籁俱寂两小无猜发人深省一叶知秋雪中送炭读古诗觅成语@曹铁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熟语”做如下解释:“只能整体应用,不能随意改变其形式和成分,往往也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的固定词组。如‘一叶知秋’‘东虹日头西虹雨’‘猫哭老鼠——假慈悲’等。”在清楚了什么是熟语之后,我们还应该知道熟语的范围是什么。以上例词中我们知道“一叶知秋”是成语,由此我们清楚熟语的范围包括成语。除此,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歇后语(芝麻开花——节节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惯用语(露马脚/碰了一鼻子灰)、俗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兵败如山倒)也都属于熟语的范围。在长期的生活和生…  相似文献   

6.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形成和使用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汉民族的思维.本文从空间认知和转喻认知的角度对成语中的"东"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成语中"东"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有些班主任常常在班上发生不良事件后,追悔莫及。早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不在它初露端倪的时候就控制和杜绝呢?同样,如果班主任能够"一叶知秋",未卜先知,岂不就减少或  相似文献   

8.
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知"即在旧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生长点。温故而知"新法"即总结学习的方法,从字面上找规律,从结构形式上找规律,从韵律上找规律,总结学习成语和复习成语的方法。"可以为师矣"即学以致用,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语言积累,尤其注重成语的积累,教材从第二册起单元的练习中安排了"熟记成语"一题,其目的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让儿童在记忆力强时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这些成语或结构相似,或围绕一个中心,或意思有关联。对于这些成语的教学,我们不能陷入逐字理解、背诵解释的误区,应该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儿童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熟读成诵,促进积累。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汉民族的一块瑰宝,它形式上虽短小精悍,却浓缩着许多领域的知识精华。基于此,主要研究与成语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包括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对成语本身折射出的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显性心理分析和成语误用心理分析,旨在以成语为特殊的"心理学教材"来获取一些心理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汉语是一种表意能力很强的语言,而成语则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教师若能在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小结时,精心设计,自编一些物理上的"成语",来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语"式小结按其产生原理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万建  杨日红 《新高考》2010,(11):22-23
每年高考语文卷中的成语运用题几乎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是考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成语运用这一题型的"制高点"并不难,关键是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本文拟结合2010年各地高考题来探寻此类题型设置的一般规律,以帮助广大考生提高答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寓言类成语是成语中难度较大,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因此,在寓言成语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要图文结合,以理解义喻、学会运用为重点,让学生真正学会这类成语,学好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书面语言中,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而被继承下来的,有比较概括的整体意义,有紧密固定的结构。大多数成语都具有文言词语的性质。讲解文育语法,可以充分运用成语的特点,探讨成语和文言语法的内在联系。由成语入人手,学习有关文言语法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熟悉的语言材料类及生疏复杂的语法规律的途径之一。既便于记忆,又可以互为印证,收相得益彰之效。现就教学实践中的初步尝试,归纳如下: 一、借助成语阐明古今词义的不同用一组成语举例,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易于为初学者接受,一经指出,即豁然开朗。由于成语具有习用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有些词语,在成语中还保留着古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起  相似文献   

15.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兴趣之所在,却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迄今为止,对外汉语的成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外成语文化对比研究这一方面,而缺少对成语学习与教学规律的关注,更缺乏对成语教学的具体指导.针对外国学生在成语学习和运用中所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及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文章总结出6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说文解字法;溯源及流法;触类旁通法;辨体定性法;创设语境法;汉外对比法.  相似文献   

16.
在汉民族语言的宝库中,珍藏着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成语。成语是具有十分精练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然而,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只注重成语的使用,却忽视了读——成语本身具有的内部节奏——停顿。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准确读出成语的停顿,同样的,读准了成语的停顿,才有助于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因而,在成语的教学中,成语的朗读停顿不容忽视,应该有意识地读出它固有的语意停顿。   由于成语以四字居多,并且以并列结构形式为主,朗读时往往也以两字一顿习以为常。比如“争先 /恐后”…  相似文献   

17.
成语历来是外语学习者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成语特殊的语义建构方式和丰富的比喻义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汉越语中情感成语的表现形式、语义构建及隐喻模式,发现其共性和个性差异规律,为学习和使用汉越情感成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所谓"虎"字成语,是汉语中含有汉字"虎"的成语,或在泰语中含有"虎"的泰语形式的成语。成语的概念在汉语和泰语中不尽相同,"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形象也有差异,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间存在着三种对应关系,应根据这种对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Z1)
纵观2005年高考试题,考查成语能力的试题仍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归纳高考成语试题的错误类型,掌握成语试题的命题规律,将使成语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2005年高考成语试题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明辨这些词语的褒  相似文献   

20.
<正>成语作为汉语和汉文化的"活化石"和"全析原",很多德育内涵和学科知识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解读。以成语为窗口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入点小,学生有抓手,容易从千头万绪中找到"线头"。同时,成语作为词语的一种高级形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以成语为学习起点,能化难为易。我们认为,成语是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文化基础的强大资源,构建成语课程,注重成语学习,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作为城乡接合部的一所初中学校,如何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