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邦是很善于运用统御术者之一。其统御之术,归纳起来大体有神化术、封赏术、慢侮术、杀戮术四个方面。这些统御术为他夺取皇权和巩固皇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邦是善于运用统御术之一,其统御之术,归纳起来大体有神化术,封赏术,慢侮术、杀戮术四个方面,这些统御术为他夺取皇权和巩固皇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其人着了大量笔墨,除《高祖本纪》以外,还散见于《项羽本纪》、《留侯、世家》、《吕太后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列传》等,它们相互映衬、补充,为我们再现了汉高祖刘邦敢作敢为、足智多谋,善得民心、任人唯贤的高大形象,同时作为直史又再现了汉高祖形象中的另一个方面,虚伪、奸猾、残忍。  相似文献   

4.
《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区别主要袁现在其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刘邦形象的塑造而言,司马迁善于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互见法”,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对比、反复等文学手法。总之,《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成功,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善纳谏言是刘邦之所以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项羽,奠基汉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邦善于在决策活动中纳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善于在用人中纳谏,保证了用人的准确性;善于在有过错时纳谏,保证了改正错误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是现存最权威的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记传,其大事年代以刘氏攻沛“自立沛公”为界。自此以后所述不厌其详,而自沛公以往,太史公称作高祖“微时”或“布衣时”,其内容简略色彩神秘,竟成研究刘邦的空白。笔者细考《史记》各篇对刘邦及其相关人物的记述.并参照班固《汉书》和历代《史记》、《汉书》注解,将自己切实贴近司马迁所属的时代,初步发现微时刘邦真实的一面。同时深刻体会到处于皇权淫威下的太史公在记述当朝皇帝私情一类棘手问题时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7.
汉高祖刘邦缺点很多,做泗水亭长时“好酒及色”(《高祖本纪》);“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项羽本纪》);做沛公时,六十多岁的长郦食其求见,“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陆贾列传》);做皇帝时,大臣周昌求见,“方拥戚姬”(《张丞相列传》);更匪夷所思的是“诸客冠儒冠来,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郦生陆贾列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詈骂是人们言语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有不解之缘。借助詈骂创造个性,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特殊手段。这种手段包含两种方式:一是由骂辞反映个性,一是写詈骂区别个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刘邦充分吸收了楚文化的丰富养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在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中闪烁出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熊心与项羽的关系决裂,熊心遂被项羽放逐到南楚地区。义帝在迁都郴县的途中,刘邦、田荣等反项势力迅速崛起,使项羽对战后分封秩序趋于失控。面对义帝可能的大反击,项羽阴令英布等人弑杀义帝。而义帝之死为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制造了借口,使刘邦获得巨大利益,助益了汉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熊心与项羽的关系决裂,熊心遂被项羽放逐到南楚地区。义帝在迁都郴县的途中,刘邦、田荣等反项势力迅速崛起,使项羽对战后分封秩序趋于失控。面对义帝可能的大反击,项羽阴令英布等人弑杀义帝。而义帝之死为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制造了借口,使刘邦获得巨大利益,助益了汉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史记>对人物的刻画,可谓"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形象总是那么血肉丰满,神形毕现,淋漓尽致,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以大环境(历史背景、人物经历、主要事件等)作烘托背景,做到有详有略,紧扣人物性格特征,层层揭示成败原因,最终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史记》等典籍中记载的刘邦欲要"烹吃"父亲的行为,其实是在特殊情况下,刘邦对双方实力、项羽的个性经过详细考虑、分析后采取的果断措施,是孝子刘邦的一次有把握的冒险行为,而非真正的不孝。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于重庆云阳的扶嘉,曾为刘邦出谋“定三秦”,刘邦认为他“志在扶翼”,故赐性“扶”。后来又被刘邦委以廷尉之职。归隐乡野之后,发明吸卤煮盐的方法,使云安成为中国最古老的盐场之一,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扶嘉在《史记》中无传,但以扶嘉在历史上的贡献,他不应该就这样默默无闻,该文意欲通过对历史的梳理,使关于扶嘉的扑朔迷离的东西清晰,并彰显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按理说,对于教师们而言,出现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中的选文《项羽之死》,其教学重点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们赏析文本中的项羽形象。不过依旧还有老师将情节的梳理、文言语法知识的归纳视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处理首先就与单元目标相脱节。此外,有些老师倒是重视"形象"教学了,不过纵观整节课的文本解读,其对项羽的形象分析过于表层,比如从"垓  相似文献   

16.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史记》的记载中.在元散曲家笔下,刘邦形象的一些方面得到了展现,在肯定刘邦功业的基础上,暴露了他德行上的问题以及屠杀功臣的事实.元散曲家将散曲中的刘邦形象作为自我表现的载体,他们选取的这些角度实际上蕴含着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即对统治者的质疑、对功名的厌弃和对归隐的向...  相似文献   

17.
西汉开国之君的刘邦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文化上竟无所成。  相似文献   

18.
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与他广集人才、知人善任、因势利导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9.
刘邦的哭     
当项羽兵败垓下,刘邦把前线上士兵争分到的项羽的尸体并全,确认无误后,上报楚怀王追封项羽为鲁公,把尸体葬回项羽的老地方谷城,并且亲自主持了项羽的葬礼。而就征这个时候,刘邦忍不住哭了。我想刘邦这次的哭是真实的,在我看到的关于刘邦的记述里,刘邦很少哭。  相似文献   

20.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以布衣出身,在秦末揭竿而起,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历经风险,建立起西汉王朝,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本人善于纳谏、敢于纳谏,纳谏的特征亮点纷呈,作用显著。纳谏也成为刘邦用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治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