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入理解“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角色,是理解课程思政“道”与“术”的基础。其中,思政课程是实施“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该任务的关键步骤;教师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这三个要素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各有重要性,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完成“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在理论上理解这三个关键的关系和大思政课的实质,还需要教师追求育人之“道”,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之“术”。课程思政的“道”与“术”不仅是建立新时代大思政课框架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意识的必然要求。只有掌握了课程思政的“道”与“术”,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教书育人的“道”与“术”;只有“道术相济”才能系统培养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继人才。  相似文献   

2.
知识社会学作为研究知识与社会之间关联的理论和方法,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知识的价值负载性与社会建构性的命题,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课程知识在不同的教育场域中,依据不同的建构规则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规定性和表达。知识的“生产场域”蕴涵课程思政的育人本源,“再脉络化”场域孕育课程思政育人的生长点,“再生产”场域中教学实践的转化推动着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实现,必须尊重课程知识的特性,把握课程思政育人的内生路径;须关注不同形态的课程知识,探索课程思政与社会境域的双向互动;须增强不同类型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推进“大思政”格局;须转变教师课程角色,实现课程知识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确立了一种职业的专业地位,是确立专业性的根本。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一)如何界定教师专业知识,如何确定专业知识“围内”与“围外”的界线通常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什么”的学科知识和“如何教”的教育知识,前者又被称为本体性知识,后者又被称为条件性知识。实际上,它们都是学科性知识。教师职业除包含学科性知识外,还包含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可言说的和不可言说的两种形态,而旨在帮助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个人理论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应该是教师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双高计划”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知识特质出发,从“知识专业化”“知识高深”“知识体系”三个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地中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性、专业性、职业性视角出发,提出“围绕消费者需求建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建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为人才市场提供高附加值教育产品(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339,自引:1,他引:339  
教师在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身如何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什么知识基础 ?为什么教师学了教育学、心理学 ,还是不会教书 ?教师如何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这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焦点。文章从教师的知识构成入手 ,将教师的知识分成“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然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内容、状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并强调了“教师实践性知识”这一概念的赋权意义和专业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是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细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健全评价体系的同时,结合师范院校特点,注重师生间知识的互通性、团队建设的专业性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以实现学生真正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做过了”“做得到”到“做得好”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受教育的个体与社会的完美统一。各专业类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正是对这一教育目的的具体实践形式。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是围绕一定的认知对象,以一定的“影响半径”而形成的不同面域。专业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之间存在着分离式、交叠式、包容Ⅰ式和包容Ⅱ式等4种模式。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些关系可以统一为新型关系模型,即“知识团”(知识点的聚合体)的专业性和思政性。地质类课程的知识团可以划分为“状态—描述”类、“现象—识别”类、“规律—归纳”类、“要素—分析”类、“结构—搭建”类、“作用—解释”类、“性质—阐明”类、“设备—操作”类、“工艺—设计”类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引入高职“双创”课程思政建设中,构建“课程项目+思政项目”的“双任务”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知识和思政内容的关联性;将竞赛与教学有机融合,深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将优秀职教思想引入“双创”课程思政建设,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为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熊楚卉 《成才之路》2023,(24):69-72
“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综合课程。高校在“战略管理”课程中落实“课程育人”,对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心同向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战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探讨“战略管理”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并对“战略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情况进行研究,指出高校要深挖思政元素,精准对接思政教育和知识传授;运用案例汇报、PBL项目等形式,融课程思政于案例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生动体现课程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昵?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两种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特点;“知识中心论”受到抨击的原因;在课程学习中知识的重要性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教给学生知识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设计在原有认知纬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分类纬度,成为两维教学目标设计。该纬度将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知识与知识进步的两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知识(local knawledge)是与普遍性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它不是狭义地指某个地城或某种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人们领悟到,从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进化是知识的进步,同样,从(貌似)普遍性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地方性知识的进化也是知识的进步,这两种进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识既有自然的力量,也有自觉的力量;既有能力的力量,也有伦理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很容易把人的全部力量缩小为能力的力量而缩小人的力量的范围和作用,把人的能力当作人的所有力量而扩大能力的范围和作用。知识伦理性和知识能力性本身结构关系和形成的复杂性、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及其产生的巨大和无穷力量、效能和作用就是知核力。知核力研究和教育教学、社会管理应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与品德复杂关系的研究;更加注重知识转化为强大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让知识充分尽性尽情挥发德性的光辉和智慧的核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和知识。一个组织如果能够既拥有优良的人力素质,又拥有良好的知识管理系统,将更能有效面对变动复杂的竞争环境。这一点对于传道解惑授业的学校而言,尤为必要。论文主要诠释了对于学校组织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知识范围,以及学校管理者如何透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最优化知识的价值从而达成和发展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是21世纪现代企业的一种主导型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知识管理是知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知识管理背景、内涵、阶段、模式、对象和功能的全方位论述,可以深刻地揭示了知识管理的本质性特征,为我国企业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共享和重利用,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在分析知识地图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检索、知识获取、教育应用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型.教育应用模型由学习诊断和专家知识地图两个子模型构成.  相似文献   

17.
专业化和社会模式的定型化导致了两种文化的分裂。二者的不合理割裂引发了个体发展的片面性。反思两种文化的本质和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人的主体作用参与下,实现专业化背景下的知识融合是个体知识合理建构的重要内容。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将成为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与知识树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本探讨了在网络计算的环境下的知识与知识共享应用,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机制,构造了企业知识树模型,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条件、困难和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共享,通常,激励的方法包括知识薪点工资制度(按知识的灰度不同设置薪点,灰度越高薪点越高)和其他的常用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9.
知识的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之间横亘重大差别。所有教学中之被命名为知识的教学内容,从来就不是一种整合的人类的认识结晶,而首先是也直接是具体时空境遇中人的知识,以分立的个体或者说有限知识的形式存在。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师生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发掘具体的知识的有限性并对之加以充分思考和运用的问题。作为个人的具体的知识总是有不完全、不充分、不均衡的局限,它们约束教学过程中个人知识追求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及其方式,因而,教学的互动交往、对话探究具有了决定性意义,知识教学的任务就集中到增长知识和增强责任两个方面。无论增长知识还是增强责任,单纯的定论式的输入接受都不可靠,它们只能依存于个体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的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是大学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提高大学自身价值的手段和过程。大学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代价性、技术性、能力性、服务性、灵活性、契约性的原则。实现知识共享、加快知识创新、实施团队学习、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