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民族文学的整理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地方民族文学研究的广泛深入,能促进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研究的丰富与提高。随着地方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进来各地对区域民族文艺的研究蓬勃兴起,各类地方文化丛书层出不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乡族、保安族这两个甘肃特有民族的传统文学考查,研究其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魔鬼形象.追寻其根源,探讨东乡族、保安族文学作品中的魔鬼原型.从而对这两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审视与反思.更准确的揭示其生活真实及艺术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的观点“比较文学”在今天已经够上“显学”的头衔了,但是,什么是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学是什么?对此,学者们仍众说纷纭.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跨越语言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书籍、情感的交流”(基亚语).美国学派认为,“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雷马克语).苏联学派认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研机构,是在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作家研究机构。“中心”特聘中国作家协会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特·赛音巴雅尔为“中心”主任,聘请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金星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包明德等为“中心”顾问。“中心”以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收集、珍藏、展示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作家为己任,将努力把其建设成为我国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基地。“中心”自筹建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布赫亲自为“中心”题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占荣、校长陈中永亲自主持并召开了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中心”主任特·赛音巴雅尔同志为“中心”的建设积极奔走,曾奔赴多个省、市、自治区联系作家、征集作品。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紧张等备,“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于2005年9月15日如期举行,同时与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联合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展和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出席揭牌仪式暨作品展和研讨会的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原国家民委副主任文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建成,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顾问周德海等有关领导。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主持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陈中永教授致开幕词,欢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省、市、自治区少数民族作家们的光临,并祝贺这次揭牌仪式、作品展览和研讨会圆满成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对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展开幕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宣部文艺局助理巡视员路侃代表中宣部文艺局宣读了致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的贺信。贺信里写道,欣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展开幕,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召开,中宣部领导十分关心,中宣部文艺局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研究是我国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对于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不少作家为了进一步融合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重塑民族形象和重振民族文学而做出努力。寻根文学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产物之一。它涵盖了反思型寻根文学、乡恋型寻根文学、互补型寻根文学以及地域文化型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不仅摆脱了政治的束缚,重新回归到文学本位上来,而且促进了文学创新和变革。发掘民族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以及要处分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了寻根文学的本土归向。同时,寻根文学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6.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它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一、概念 所谓影响,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它由中世纪拉了语Vnflunetic衍化而来,原义为使他者产生反应(或反作用)和变化。中国《辞海》  相似文献   

7.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它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它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研究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中,它已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一、概念 所谓影响,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概念。它由中世纪拉丁语Vnflunetic衍化而来,原义为使他者产生反应(或反作用)和变化。中国《辞海》  相似文献   

8.
明代木氏家族共历15世,世代子孙皆雅好诗文,其中尤以木公、木增文学成就最高,且有诗文集存世。在研讨多洛肯、王铭璇辑校《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集》的基础上,以木公、木增为中心,对木氏土司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进行研究。木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展开,内容涵盖山水游赏、诗酒遣怀、交游酬唱、文化休闲与风物民俗等方面。木氏家族的诗文反映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深度融合,加强其研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格局、问题意识及方法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文学史理论研究出现了转型性质的变化,产生了一批新术语和新观念,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形态的文学史研究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新世纪以来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新格局。问题意识的转变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是形成这种格局的基本前提。当下全球化的进程为多元民族文学在交流与融会中逐渐凸显文学理论所具有的一般共性与地方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也为差异互见的中西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前提,全球化语境是影响当前及今后文学理论发展和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的中国文学史理论研究中,要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意识,凸显中国文学自身的精神特质,培养自觉的理论创新意识,建构具有民族特质的文学史哲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韩国在民族、国家面临危机时“启蒙”是“救亡”的急务之一,当时两国新文学精英用文学做“启蒙”的工具。所以两国产生了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的新文学。本文通过对中韩现代文学发生时期的启蒙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国新文学创作思潮与启蒙意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干族是我国回族的后裔,其民族发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语言认同、民族文学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教育认同五个层面调查了中亚东干族的文化认同现状。  相似文献   

12.
民族性格和民族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图分类号]1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451(1999)-01-0040-04文学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特点本是老话了。老话重提,是因为我始终认为它并没有被彻底讲透、讲清、讲明白,以至在关于民族文学的研究及讨论中,它成了一个虚浮、空洞...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唐前是我国史传文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由于“前四史”首先是历史,所以历来人们比较多地从史的方面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则相对较少;就文学方面的研究而言,对某一部史传著作的文学性研究较多,而对唐前所有的史传著作的文学性作集中全面的文学研究则寥寥无几。张新科教授最近出版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研究角度的新颖独到。历代有关唐前史传著作的研究,都以单独研究某一部著作为主,因此作者就另辟蹊…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之间文化、文学的交流对话,主要指的是一种深层的精神上、心灵上的对话,它是各民族文化、文学之间的互相选择、互相参照、互相激活、互相阐发、互相启示、互相理解、互相批判,最终达到各民族文化、文学的自我调整、整合、创造、重构。因此,走向中和才是文化、文学交流的理想境界。中和是传统中庸观的核心,它的经典表述应该是和而不同。不同是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和是指和谐相处,互渗互补。从这一角度观照中国文学,可以发现走向中和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种认为中国文学不如人或中国文学是一种外发型文学的说法是对一种误解;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时期偏离了中和之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上的返魅趋势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弹词文学是明,清之际最为辉煌的文学品种之一,它由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原因促成。其中主要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市场的需要,明,清之际特殊的民族,民主矛盾的宣泄,妇女思想解放意识的觉醒,深入研究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种与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对发展,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学事业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7.
犹太文学在当代的崛起与繁荣, 主要原因是: 犹太文化中心的出现; 空前的民族灾难对犹太作家创作动力和创作灵感的激发; 世界各族人民对犹太文学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犹太文学发展前景黯淡。主要原因在于: 随着犹太民族文化生活的日益西方化, 其文学的民族个性更加弱化, 而西方化的品性更加强化, 导致其丧失了作为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是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张力中发展的。新文学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建构文学的民族性。其理想的状态不是简单地确认和复归传统,亦非模仿和移植外国文学,而是在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下重构。它要以多种文化为参照系,穿越中西文化的壁垒,在人类性的高度上重新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对其进行取舍,以具有民族独特性的文学来表达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文化精髓,达到民族性的借重和人类性的超越。新时期文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实践,其成就和不足都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追求,始终伴随着知识分子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着鲁迅"立人"思想的延续。这一世纪性的文学主题,体现着中华民族在追求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民族自省精神与民族忧患意识,也是激发民族自新、自强的巨大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