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元元年卫绾奏罢贤良方正,是因为他们当中一些人提出了与黄老无为不同的思想主张。卫绾所维系的是黄老思想,并非尊儒。董仲舒对策不在此年。建元二年窦婴、田虫分等尊儒失败,虽然可以归咎于守旧的窦太后,“鲁学”的保守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建元五年设立五经博士,是儒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3.
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就是黄老"无为"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无为"政治的持续推行,以至于在景帝末武帝初年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余财的繁荣富足局面.黄老"无为"政治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都能从消极处世的黄老思想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4.
“文景之治”乃“黄老无为之治”,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热门话题,也是史学界的一致共论。本文从微观角度,通过对文景时期的有关政策,贾谊、晁锡在当时所起的实际作用,及各自思想体现等的分析,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吸取黄老“道论”、“精气”精华,充实儒家天道理论体系;采纳黄老“无为”精要,弥补儒家“治术”不足;提炼黄老养生之道,充实儒家修身之术;融会黄老阴阳尊卑学说,论证儒家伦理三纲,成功实现了对先秦儒学的革新与转化,使儒学由先秦学术的一支成为封建社会定于一尊的官学,进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汉代“无为”思想承先秦“无为”思想而来,但有它新的特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高祖到景帝末,“无为”思想被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武帝建元、无光间《淮南子》和《论六家之要指》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先秦以来的“无为”思想作出了总结和发展;儒家独尊、黄老失势后,“无为”思想在政治方面巳无突破性进展,但在宇宙观和人生观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兹略述如下。一、黄老派实施“无为”后的成效及局限汉高祖初定天下,儒生陆贾就从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从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  相似文献   

7.
初登皇位的汉文帝,外柔内刚,掌控军权,朝内无权臣;使南越归属汉朝,对匈奴积极备战却高挂免战牌;关注民生,节俭无为,奠定了强国梦的坚实根基;朝议决策,不独断专行,创立了举贤良制度,无愧仁君之称.他对时局的把握与政治改革,使一个从战乱废墟中新创的国家进入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相似文献   

8.
先秦至汉代,国家意识形态经历了从“以吏为师”到“黄老无为”再到“独尊儒术”的变化过程,至汉代以后,儒家思想一直成为封建国家的指导思想。本文着眼于《论六家要旨》和《艺文志序》中表现出的汉代上层政治思想,考察其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汉初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礼治思想的第一人。剖析贾谊的礼治思想,对于认识贾谊的社会政治观和西汉时期政治指导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贾谊礼治思想的提出汉初的统治者,鉴于秦王朝厉行法治导致速亡的教训,在西汉王朝建立后,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作为当时的政治指导原则。但这种“无为”政治,并不是一切放任自流,而是主张在承袭秦王朝既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生事,不扰民,因循苟安,维持统治,不再改弦更张就是了。因此,汉初的黄老政治,并不是对秦的法治的否定,它不过是对秦制因陋就简的继承而已。例如汉初的《九章律》,就是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汉初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汉初《二年律令》中有关条文的考察,讨论西汉初年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西汉政府在黄老无为政治环境中,对法家思想和法律手段维护家庭关系仍然十分重视,目的是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保证国家在家庭稳定基础上加强户籍管理,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利益和徭役的征发。  相似文献   

11.
晁错虽生活在“文景之治”时代,但当时社会仍然潜存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清除当时的积弊,晃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主张,如“徙民实边”的耕战主张;“务民于农桑”的经济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削藩”主张等。这些主张的实施对当时及其后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芳 《小学生》2013,(2):9-9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他是我国"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他开启了"以德治国"的先河,大力推行"黄老无为政治",顺应民心,还权于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分权的权力结构,保持了社会稳定。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不忘进行经济与军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西汉建立之初,汉高帝制订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即位以后,社会"衣食滋殖"。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当时社会滋长了淫侈趋利之风。受此风影响,农民"背本  相似文献   

13.
孝文窦皇后因独尊黄老刑名之学,而为历史学家所诟病,但就其政治功效而言,孝文窦皇后强令汉文帝及太子诸窦续<黄帝>、<老子>之书,为继续推行汉高祖刘邦制定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和政治路线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起到了正本清源、固其根基的积极作用,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西汉“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是汉文帝,汉文帝能够当上皇帝,是老子“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生动例证。他善用老子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日慈、日俭、日不敢为天下先(不要主动去生事)。”汉文帝终其一生深信黄老哲学,推崇“无为而治”,践行了老子这三件法宝。  相似文献   

15.
无为是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老子》和《庄子》,通过政治理论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对“无为”思想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比性地分析《老子》与《庄子》的无为思想,能更清晰地展现出无为的治国理念与个人修养的作用,有利于探讨无为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老”是黄帝、老子的简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因此,《史记》是研究黄老历史的文本依据。对黄帝、老子的尊崇孕育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运用于政治形成黄老道德之术。“黄老”是道家思想发展的产物,其特征在于学术与政治的联姻。  相似文献   

17.
"无为而治"成就了汉初"文景之治"。宋太宗仰慕汉初"无为而治",在其执政之初就表达出对"无为"政治的向往,而其宰辅大臣亦有同样的憧憬。其在政治实践上也多次强调宽政慎刑、轻徭薄赋而不扰民,生活上提倡节俭。然而宋太宗所面临的却是不能无为的时代,内忧和外患不断迫使宋太宗君臣不得不创制立法,勤于政事,屡有兴作。这就陷入了理想与实践相冲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天下”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天下”主要是指百姓和社会。老子要求统治者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关注百姓的生存,去除自身的私欲。老子天下观最重要的就是天下秩序和治理天下的问题。老子寄希望于作为最高统治者能够效法道成为“圣人”,稳定天下秩序,实现万物的自然本性。这一思考对道家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天下是否应当治理。庄子的天下观念展示了对理想秩序的向往、想象和建构,认为天下无需治理,体现了庄子独特的精神追求;黄老道家更加关注国家与百姓,提出了“因循”“审其刑名”等具体的治理原则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窦氏青山     
“窦氏青山”是一座高大的坟墓 ,它是汉朝窦皇后为她父亲窦涓修建的。“窦氏青山”是人们的俗称 ,正式名称为“安成侯墓”。“窦氏青山”位于武邑县东南 1 4km处。窦皇后名叫窦猗房 ,是最早的一位衡水籍皇后。她幼年时家境贫寒 ,其后不久被吕后选为宫女 ,后来幸运地成为皇后、皇太后。她喜好黄老学说 ,对西汉“文景之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