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的发展历程,对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地位及其理论架构作了简要的评述,并紧密结合目前医学教育与医院工作实际,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龙的疾病书写中,最成系统且被后世不断演绎的,要数孙思邈救龙的故事。孙思邈虽是唐代人,但人救治龙的情节模式在西汉时就有所萌芽,其中的人与龙的形象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衍变,龙身上的神性和人性特征不断明确,孙思邈的形象经历了由负面到正面的转变。龙的疾病隐喻着民间对神人关系的看法,龙生病并向人类求治,背后隐含的是其神性的弱化和神的人性化,龙的疾病的成功治愈,为孙思邈的高超医术与《千金方》增添了神秘色彩。它丰富了龙的文学形象,也展现了其中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孙思邈医德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孙思邈被世界医学界称之为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三大医德名人之一,国内对其医德思想进行研究的愈来愈多。许多专家认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隋唐的统一以及开放的文化交流,佛、道兴盛以及前代医学医德思想经验的积累,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判官令     
扫墓的鞭炮声惊动了阴曹地府。判官大怒:"阳间这是怎么啦?每年的今天人们都肆无忌惮地放炮,今年又加了个‘更’字。"众小鬼忙说:"这是人们祭奠我们呢。他们说这样会让我们幸福。""胡说!这样我们就能幸福吗?相反,倒让我们不得安宁。他们哪来的炸药?""回判官老爷,是孙思邈发明的炸药,"一小鬼回答。"把孙思邈给我叫来!""是!"孙思邈进了大堂。判官问道:"是你发明的炸药吗?知道你的发明造成了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5.
孙思邈为中国历代大名医之一,他在中医事业上做出无与伦比的承前启后的贡献。他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留下了宝贵遗产,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然而孙思邈的医学声誉在唐代的影响力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127页《孙思邈和〈千金方〉》,开头写道“隋唐时期,医学有很大发展”,接下来只见“唐”而无“隋”:(1)唐太宗时创办分科较细的医学校;(2)高宗时编写了《唐本草》;(3)孙思邈的《千金方》。显然,这一目的名称跟文字、内容出入不小,彼此不能相符。孙思邈之所以被尊为“药王”,不可或缺之点盖缘于其超越群伦的高尚“医德”。课本未能触及,乃大缺憾。名实相距甚远$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刘则明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他是医学家和药学家,在养生方面也很有心得,他写的《卫生歌》、《养生铭》、《摄养论》被历朝历代养生者奉为经典。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指出,老人养生宜三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  相似文献   

8.
川西孙思邈崇拜、药王会习俗及其现代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孙思邈为医圣和药王的神仙信仰在川西地区比较盛行,长期以来形成了医圣和药王崇拜文化及药王会的民间习俗。药王会不仅是民间祭祀孙思邈,弘扬医德医风的重要节日,也是中药材集中交易的盛会。本文建议重视和发挥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结合四川省和成都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在成都市规划建设中药材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促进成都市和四川省中医发展和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人一向重视医生的品德修养,中医古籍中有关医德的论述相当多,这其中不单是在医著中一般地提到,且有许多对医德问题的专门论述,孙思邈《大医精诚》即属此类。《大医精诚》节选自《备急干金要方》卷一,作者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学家,他学通经史百家,名著隋唐两代,拒受帝王诏聘,精心研究医药,在临证各科、食疗、药物学、养生学等  相似文献   

10.
孙萍 《考试周刊》2010,(26):57-58
故事一:"老师,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相比,谁的医术更高明?"我班的"小百科"张瑞一本正经地问我。结合当时全班学生都在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我就顺势说:"同学们能回答张瑞的问题吗?"学生纷纷给出答案,订的说:"孙思邈是药王,他的《千金药方》非常著名。"有的说:"华佗也很有名啊!还被称为神医呢?"……看来学生的答案是表面肤浅的。  相似文献   

11.
彭孙,北宋福建汀州人,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青年时期的彭孙协助官府平定叛乱因封赏不公而沦为盗贼,后率众为宋朝招安.彭孙招安后屡立战功,在所其经历的战争中表现勇猛,逐步由一名普通武官升至路级钤辖.但在彭孙为官过程中,宋朝其他官员多因他曾为盗贼这一经历而对其歧视,导致彭孙难以充分展现其军事才能并获得与能力相称的声望.  相似文献   

12.
谢彬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著》。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留学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受孙中山赏识。归国后,赴新疆考察,著有《新疆游记》一书,孙中山称他为有志之士。后赴云南调查,著成《云南游记》。在北伐战争中任职,大革命失败后,退隐家园,著书立说。1947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第二年病故,享年61岁。毕生著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  相似文献   

13.
关中一带的青龙节习俗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很普遍地要吃炒熟或爆熟的玉米、大豆或面丁等,因为吃炒豆的习俗,当地也生发出一些有趣的传说;二是要剃头理发,因为当地有正月剃头会死舅舅的俗信,还有其他一些忌讳;三是因为旧时青龙节后,农事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于是,此日也有与农事有关的一些活动;四是关中民间又以是日为医药节,这是基于耀州孙思邈是全国人民崇敬的“药王”这一现象;五是关中西部还有“抬懒婆娘”等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东晋孙绰批评西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究其因:山涛两度隐居,一为养名,一为避祸,总在伺机出仕;晚年屡求引退也只为“功成身退”;出仕期间,既有吏能又为官清廉,但每每中立于朝,与时俯仰,为人处世过于圆滑,且“身入局中,未尝心存事外”。山涛可谓深受老子思想影响,在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上始终未臻至超尘脱俗、应物无累的境界,表现得颇有机心。而孙绰深受庄学影响,追求“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他对山涛的批评实际上反映了玄风盛行时庄学影响下的士人与玄风初起时老学影响下士人仕隐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刘基弃元仕明,虽不克获得大用,赍志以役,有识之士为之抱屈不已,但毕竟在入明后官拜御史中丞,爵封诚意伯,后世更视其为开国军师,配享宗庙。但自钱谦益在《列朝诗集》暗示、金堡澹归在《列朝诗传序》中明言刘基有遗民心态之后,400多年来一直未有很好的回应。其实,刘基的仕明,几番荐举征聘,绝非轻出;出山之后,又多有荐人,则显非如钱谦益所谓"迹与而心不与",实出"天命有归"的志愿;后来生出的遗逸之想,乃是不尽其志的牢骚心态而已;而其荐人之举,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中,尤具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6.
论诸葛恪     
诸葛恪是孙吴侨寓士人新生代的杰出代表,自少才思敏捷,善于辩论,为人则较为随便,说明其家族门第及文化并非典型的儒学世家。孙权对他颇为赏识,助其参与军政活动,希望他将来能够辅助太子。孙权死后,诸葛恪为幼主孙亮之首辅。为树立威望,诸葛恪进行了政治改革,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引起了骚动。诸葛恪性格刚愎自用,在军事并无战略与战术的安排,听不进反对意见,终于导致北伐失败,他本人回师后也为政敌杀害。诸葛恪之败亡,体现了孙吴政权内部南北人物之间的斗争,也是孙吴皇族与士人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庚子销夏记》是清初孙承泽重要的题跋文字。“题跋”认为在收藏和品评书法的研究中,应建立在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为主要代表的晋法框架之内。这一思想不但显示了对碑刻书法的重视,而且对汉隶、清季隶书的振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使人们在收藏和品评书法时认识到初唐楷书皆取法于王羲之,并明显带有隶书的特点。唐代的楷体直到柳公权才意法皆备,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显示出居于正统地位的宋帖是以“气韵朴厚”为审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思想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由于肩负的历史使命相同,也由于孙中山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民主性的精华,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须借鉴孙中山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孙中山思想在各个方面进行“扬弃”的结晶,这种“扬弃”具有批评、改造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孙奇逢、李颐、黄宗羲为明清之际儒学之宗,被时人并称为三大儒。作为明朝遗民,三人拒绝仕清,将精力转向了文化学术领域,私家讲学即是其重要的学术活动。通过对三大儒讲学经历及讲学内容、功用的考察,可看出其学术思想和清初儒风的嬗变。孙、李、黄同出于阳明学派,又都不同程度地对心学进行了反思和修正,在讲学时以包含实学思潮的理学、经世致用之学为主,戒空谈心性,主张由“虚”返“实”,以“实”补“虚”,表现出由阳明学返朱子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