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保持愉悦的心境能让人更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和挑战自我,同时也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快乐能使人自信,能帮助人通过外在美和内在美从容地走向成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快乐性格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在童年时代。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可通过给幼儿提供决策的时机和权利,教会幼儿与同龄人相处,关心爱护他人,帮助幼儿学会在困难中调整心态,让幼儿学会满足和自我节制,鼓励幼儿多参与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善于从身边小事情中去发现快乐,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快乐性格。  相似文献   

2.
印度有句谚语"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人非智力心理品质的核心,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会相当稳定地存在下去,也即成为这个人的内在心灵"长相"。性格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性格培养应该放在婴幼儿培养和教育的首位。而活泼开朗的性格是我们对婴幼儿性格培养的终极目标,"快乐"则是婴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外在表现,快乐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婴幼儿快乐性格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7,(6S):10-10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意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7,(11):32-33
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要加深与孩子的感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在强调学前教育是人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后,指出幼儿健康性格培养的五个互相关联的方面,同时指出幼儿健康性格地培养须遵循年龄特征,准确把握心理特点,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艳菲 《教育导刊》2005,(12):63-63
情绪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但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如果长期处于某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虑、悲伤中,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被打乱,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他(她)的各种活动和他(她)的人际交往方式.所以,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朱琳琳 《家庭教育》2006,(1X):12-15
心理学上把符合道德,符合人类正常心理状态的性格称之为健全的性格,孩子健全性格的培养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七大计划,对您育儿大有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叶建红 《湖南教育》2002,(15):45-45
尊重幼儿的性别差异,克服他们的性格偏差人往往因性别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比如女孩子一般比较文静,爱整洁,口齿伶俐,善于表达,会关心人,但胆子较小,感情脆弱,好哭,爱生气。而男孩子一般心胸比较宽广,说话办事比较爽快,意志比较坚强,有一定的忍耐力,比较有主见,思维较迅速,但粗心,不善观察,办事不精细,粗野,不善表达等。男孩与女孩的性别差异,往往使人们形成偏见,认为男孩玩“布娃娃”是没出息,女孩子玩“冲锋枪”不应该。过早的女性化损害了女孩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过早的男性化也影响了男孩子思维的细致性和…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教育与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性格形成要给予充分重视。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学生在早期阶段形成的性格一般难以改变,对其日后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所以,作为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关注学生的性格健康教育以及对性格的培养。围绕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性格教育与培养问题,探讨提供性格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性格培养的方法等。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小学低年级性格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则主要讲解培养学生良好健康性格的具体方法;第三部分则为学生性格构建对日后学习、生活的长久意义;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并收束全文,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方块壮文是历史上流行于壮族民间,以假借字和仿造字为主体,兼容部分自创字的民族古文字。以往对方块壮文构造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借源构形方面,其自源构形剖析极少涉猎,且依凭字例相对狭窄。因此,应进一步拓宽字例范围。在研究中兼顾借源构形和自源构形的同异质特性,并从方块壮文营构理据上对其进行深层剖解。这对于深入透视方块壮文的构造方法进而从宏观上把握其形态特点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的"德福矛盾"要在制度的不完善、道德观念的转轨、公民意识的缺失以及媒体的负面引导等方面找原因。在理论上可以论证德福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开展荣辱观教育、提升公民意识、发挥媒体舆论的正面作用等方面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实现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培训合同的法律规制却严重滞后,学术界对培训合同的研究也相当薄弱。通过对培训合同的培训机构主体资格、未成年人作为受培训方及利他培训合同的第三人等问题进行探析,以明确培训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具有关心精神、主体精神、求是精神和自强自新精神,具有高级实现能力或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跨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这类人才必须采用产学研结合,教学做合一,形成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使用一体化,并融知识、能力、素质及做学问、做事、做人于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新兴的一种测评指标体系,有别于传统评价指标,它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测评对象,力求使之量化为具体的评估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倡导"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幸福指数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测评指标体系甚至有取代GDP的趋势。通过对幸福内涵的解析,以对国民幸福指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为基础,探讨了幸福指数测评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幸福指数的量化、幸福指数与GDP的关系、幸福指数设定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国民幸福感的根本途径——广泛开展"幸福学"尤其是"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幸福的三大原则是:意识正确,即人们对幸福的意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选择适当,即人们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相一致;行动原则,即人们追求幸福的努力与修养自己的品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该文拟在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代幸福观较为科学地阐述了感性物欲幸福、理性道德幸福以及个体幸福、群体幸福之间的关系;在影响幸福的诸因素中突出了公共社会领域制度的作用;并突破了传统以德求福观念的束缚,强调追求幸福手段的多样化,尤其关注了个体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针对大学生关于幸福理解的误区,借鉴其有益的观点和有效的做法,对我们打开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婷 《中国德育》2008,(2):17-19
幸福是个体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人获得幸福体验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幸福教育可视为在知识上科学“求真”、在品德上积极“扬善”,两者完美统一,最终达到“唯美”境界的教育。只有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幸福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分层次的,而对幸福的追求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生理的幸福是最低层的幸福,依次经历稳定的幸福、社会身份的幸福,最后是最高层次的幸福真善美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