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在国家治理中切实把核心价值观用起来,这就要求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的价值所在,激发内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能力。概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治理价值:一是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二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精神内核,三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关于核心价值观建设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观点,在文化传统上可以上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特别是秦汉之际的政治哲学。因而,今天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对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视,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产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客观现实状况,从策略上做好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着力深入实施“主体协同”策略、“过程调控”策略、“认同强化”策略、“文化渗透”策略、“制度嵌入”策略和“生活涵育”策略,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更好推动社会发展和更快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治理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推动功能。具体而言,其社会教化功能是实现社会善治的智力支持,社会整合功能是实现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社会引导功能是实现社会善治的价值导向,社会推动功能是实现社会善治的不竭动力。在社会治理系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机理主要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培育公共理性,实现合作治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引,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加强制度建构,提升制度效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轴心,完善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是其融入社会治理的逻辑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同向性是其融入社会治理的逻辑前提。在社会治理走向善治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治理的理性指导和精神支柱,同时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生态理念。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在文化建设、道德引领、制度规范、法制建设等方面融入推进,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引领治理理念转变、激发精神力量、凝聚价值共识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作用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现,具体包括决策、协调、实施、评估、反馈和调节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随着世界形式的变化和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复杂多样情形的出现,时至今日,我们更有必要将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任务。新时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既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又涵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其次,作为文化治理的生动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完善的价值支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从而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个体化社会的兴起,社会价值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对社会价值整合提出了挑战。在个体化社会背景下进行多元社会价值整合,对于化解当前价值认同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个体化背景下进行多元社会价值整合,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价值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协调的原则,把利益整合、制度整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遭受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上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可回避,相反,我们要坦诚面对,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出可行的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和进一步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随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紧迫性显著增强。认识和把握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维度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对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价值"表现的是客体满足主体求要的一种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要围绕在国家、社会、个人的三个层面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对人的需求关系的体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目标指引、动力支撑和共识凝聚的作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制度体系、行动体系和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保障、行动践履和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深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发挥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应有的作用,我国主流价值观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要努力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贯通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的决定性途径,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运用政治力量和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不同的内容方面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更牵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而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能拓展核心价值观的外延。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坚持导向与取向结合,在导向中实现取向的发展,使导向回归取向又高于取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公民行为伦理规范——公民的具体的伦理行为。该路径应用于社会工作职业领域的具体路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者行为伦理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伦理行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括社会价值、专业价值和操作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包括关于社会价值目标的假设、关于社会的价值假设和关于个人的价值假设,据此可进一步推导出相应的专业价值、操作价值和社会工作行为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杨军剑 《天中学刊》2014,29(6):24-28
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面向实践,面向大众,应当在了解、研究大众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考察大众实践.研究大众价值取向问题,应从大众价值取向的理论视角、现实实践、负面因素多维度剖析.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让兴国之魂走向大众实践,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科研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其价值共识的凝聚对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剖析社会转型期研究生价值共识的现状,发现研究生价值生成的阻碍,探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研究生价值共识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进而从拓展教育路径、深化实践路径、优化环境路径等三个方面入手,以期促进研究生价值共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实需求和认识的错位问题,然后从时代要求、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发展以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讨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现行职业教育政策、国家现行职业资格规定、我国传统职业核心价值、国家提倡和引导的择业观和从业观以及国际先进的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讨论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