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被弱化的挑战。为此,需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维系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当前的大学教育中,高校忽视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任其自由发展,降低了高等院校国家责任意识。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国家认同的教育新途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值得高度关注.本文调查并分析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培育人才、争取人心、维护稳定、引领风尚上发挥不可替代作用。本研究在对2 073名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关系。基于上述关系,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对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认同是新疆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分析,探索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不足,以及自然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其民族认同逐渐强化,相对削弱了国家认同。为了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人"、"中国梦"和"中国路"的认同;创新利用互联网,推行"互联网+国家认同教育";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切身感受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全省大学生中的比例也在全国处于前列,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状况、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的表现规律,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运行机制,以有利于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文化、和谐心理。以保山学院和大理学院为调查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不同的价值观之间会引发一定的冲突,从而会引发国家认同问题。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其国家认同感强弱与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国家认同危机问题刻不容缓。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截至目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现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性问题。为此,在实践中,要以文化和历史教学为纽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为主导,以多元文化教学为重点,切实提高民族与国家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分子。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长治久安。本文以“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视角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对国家的地位、作用和国家主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显得尤为重要.高度的国家认同来自充分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雄厚,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选择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基础,正视西方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关键,强化主流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现有的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普遍水平较高,且与汉族学生差异不大;但仍然存在造成国家认同危机的潜在因素,对民族国家来说,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仍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以群际接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方式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同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动机认同、行为认同构成建了社会内容的主要框架,而随着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新的现象和问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表现维度、特点的分析,提出从心理学角度来构建社会认同的有效机制,希望对于引导和推动该群体作为新主体更加积极地关注和介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实树立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基,从而进一步规避社会发展风险、减少社会发展代价、切实改善民生,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个人成长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现实观察,梳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从提升思政课效果,拓展新媒体教育功能,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表示认可、接纳的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与其所处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认同是一种基于政治合法性和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表达个体与国家相联系的情感联结和归属意识。通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整体认同度比较高,不仅具有较坚实的心理和情感基础,也具有较强的行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建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要以中华文化教育为基础,筑牢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根基;要以实践教育为载体,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真实感受;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广泛使用“认同”的概念,国家基于此提出了“四个认同”的概念,四个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重要.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不一导致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本文就汉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