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为持 《教师》2011,(36):22-22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安排方面一般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相似文献   

2.
"穿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全新的事物。但"穿越"文化的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走红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青年群体热衷于包括"穿越"网络游戏、"穿越"影视、"穿越"小说等"穿越"文化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嬗变。深入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群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复兴国学的运动中,章太炎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历史。这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主体将其"自身"作为文化主题而主体化的心智洗礼和心性历练过程,更是其自身文明的自我觉醒和自我保卫以及自我启蒙。他的目的在于重建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因此,它在政治上主张:相应文化主体必须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在法治和政治等关涉人间秩序的一切事务上,形成符合本文化主体的文化传统的道德审美和价值观的意念、态度和情绪。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亦是重建"国学"的政治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青年农民工自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分析汇总。结合富士康跳楼事件,提出了缺乏自我价值认同、自我角色混乱、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及"维特效应"与青年农民工的自杀密切相关。预防青年农民工自杀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心理卫生中心等机构的通力配合。  相似文献   

5.
吴亚娟 《江苏教育》2013,(12):37-39
学校文化规划的编制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自我描绘"的学校文化规划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文化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需要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实现。即"学校文化规划"不仅仅是最后的一个文本,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动态的过程,它是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必要前提,是学校对自身未来的自我设计,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推进器,它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蒲振枝 《广西教育》2011,(17):20-21
语文阅读教学,向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在误读"个性化阅读"的情况下,高一、高二的阅读教学课堂,越来越显得感性化、趣味化、娱乐化、随意化。或者随意给文本贴标签,忽视对语言的体悟,过分强调政治与道德;或者忽视了创作动机、创作背景,过分强调自我  相似文献   

7.
现代日本人有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特别遵守社会秩序,禁忌多,自我约束意识强大等很多看起来非常适合文明社会的所谓高素质人群的特点。这些特点与经济发达还有受西方先进文明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个民族本身血液里所流淌的"名誉"与"耻感文化"。本文从"武士道"精神中的"名誉"与鲁思.本尼迪克所命名的"耻感文化"的"知耻"心理中寻找当今日本人严谨的行为约束力与严守社会秩序意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其本质是主体的"自我反思性构建",自我超越是"文化自觉"的根本要义。"文化自觉"与教师教育场域之间具有的内在耦合性及教师教育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诉求是促发教师教育文化自觉命题的"双轨"动因。教师教育文化自觉的向度、意涵、基本价值构成等体现为"文化自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教师教育场域中的具体释放或表征。从新世纪教育的使命出发,"文化自觉"应为教师教育实现21世纪"人文重建"使命的实践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9.
贫困文化是对贫困的一种"适应"和"自我维护",是构成学前教育男生专业成长困境长期存在的深刻根源。贫困文化的消解和改造必须使学前教育男生意识到"贫困文化"的存在;树立正确的性别价值观;在尊重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架构"自我支持、自我构建"的专业成长体系。  相似文献   

10.
崔红彬 《林区教学》2012,(2):107-108
青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描述了在这一时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自我形成的一般规律;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它在人一生中起定位作用的同时决定着个体终生发展的方向,并开始渗透至教学计划领域。通过对基于"青年中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下的体育教学课程计划进行研究,希望建立在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心理层面上的变化来规划并制定的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对当代体育学科建设,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等会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南京市青年基督宗教信仰者的深度访谈表明:在青年接触与信仰基督宗教的过程中,相当普通地存在"领路人"角色,他们或者是青年宗教兴趣和宗教意识的激发者,或者是青年接触与信仰宗教历程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这些主要由熟人有意或无意扮演的"领路人"角色,虽在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上存在差别,却深深地嵌入中国人的宗教皈依过程,对我们理解宗教传播的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的异质空间里,乡村走出的男性在物质上征服了城市,但在精神上仍因为"农村出身"而遭受歧视,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阎连科的《和平战》和《风雅颂》以"两女一男"的情感关系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由自身"农民"身份产生的焦虑体认和身份否定,他们将在城市面前的自卑转化为在乡村面前的自恋,以此达到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缘何频繁出现于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超越"学术人"的学术动机异化、自我约束让位于自我沉沦的学术道德缺席、数量先行于质量的学术制度偏离、法治旁落于人治的学术监管失灵、经济效益博弈社会效益的学术载体功利以及失范的学术教育是学术不端的主要根源,治理学术不端就是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自我导向作用是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自我差异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该文化心理的运作机制予以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进而揭示出在扬弃儒道"理想人格"模型的过程中,"文化自觉"原则所理应受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韦仕喜 《广西教育》2011,(17):31-32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细胞,是班级形象的名片、窗口,是班级精神风貌的缩影,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部分。"显性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6.
流散作家由于无法疏离母国文化,也无法认同居住国文化,处于"无根"的状态。"无根"性的产生有其地缘政治、殖民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文化身份、自我认同的原因。对于流散作家来说,流散经历带来"无根"的痛苦,更带来多种文化的体验、精神家园的追求和"根"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中发现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恰好解决了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存在问题、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以是建构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场域,青年学生作为信息接收的高敏感群体,其思维范式、行为模式与自我认同会受到直接或者间接冲击,呈现出交互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这对青年学生幸福感的构建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阐述新媒体下的空间公共化与个人社会化,以自我认同为视角,探讨青年学生新媒体自我呈现,并从多个层面探索新媒体场域青年学生幸福感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斯一  王致兵 《教师》2011,(20):114-115
"天涯文化"的"定义"值得商榷。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天涯文化的源头和根系;其次黎族文化和海南的热带岛屿特征,是天涯文化最独特之所在;再次天涯文化接纳和融合了诸多域外文化,使天涯文化具备了包容和开放的性格。天涯文化也许很难准确概括,但天涯文化绝不是各种文化的简单"拼盘",而是一种文化吸纳和融合后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的教学过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需要进行跨文化与跨语际的交流。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翻译"实践。近年来翻译学科的"文化转向"尤其是有关"翻译政治"的讨论,势必对对外汉语学科的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产生重要的启示。能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将对外汉语教学理解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已成为决定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