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密度"本文指一堂课40分钟内教师在有效调节教学内容内部各要素、各层次、各环节紧凑而又科学组合的前提下课堂内容的容量。"高效低耗"的课堂必然有一定的密度,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密度过小,学生就"吃不饱";密度过大,学生就会"食而不化"。那么教师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呢?一、课前准备充分夸美纽斯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  相似文献   

2.
杜朝阳 《考试周刊》2013,(46):148-148
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对于平均密度来说,又是对密度知识的进一步升华运用。只要熟练地掌握密度和平均密度知识,就能够对相关问题清晰理解、灵活应用。本文分析了"平均密度"的运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考中,密度测量是"明星"考点,中考一般不是直接考查测量密度的一般方法,多数情况下是考查学生间接测量密度的能力。密度间接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且题目常考常新,是中考的一大亮点,也是学生中考应考的难点,结合近年来几道中考密度测量题,对密度间接测量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精神。"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抓好体育课的密度,达成教学预设目标。文章通过对练习密度概念、计算方法、科学预计与实施策略及调控练习密度的意义等方面的据理阐述,重视从提高课的密度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层次,充分体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种版本教材编排"测量物体的密度"内容存在异同状况。人教版、苏科版、教科版、沪粤版教材均设置了测量物体的密度的学生分组实验;沪科版、北师大版教材没有编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研究6种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可以使我们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6.
质量和密度     
考点聚焦质量、密度是常用的物理量,主要内容有: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密度的概念,会用公式ρ=m/V及其变式耐=ρV、V=m/ρ确切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会测量质量、体积和密度,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1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吨,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将——.(选"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质量是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对"运动密度"与"练习密度"在课中能否达成给予了关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对待运动负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练时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地理课程中关于季风的章节已经知道暖空气轻,冷空气重,并且通过《物态变化》一章中"常见温度计测温原理"的学习,对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中学无法精确测量易吸水、易溶于水、易与水起反应这几类不规则物体密度的问题,本实验设计将波义耳定律和密度公式结合,把传统的"排水法"测体积演变成"排空气法"测体积,并根据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推导出新的密度计算公式。此外,用传感器采集数据,用两种方法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0.
"密度"是初中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历年中考物理试题中经常考查密度的测量问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往往不高,密度的测量可分为常规测量和特殊测量两种类型.本文在常规测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密度的特殊测量问题,归纳了密度测量的多种方法,例如排水法、液体压强法、浮力法、杠杆平衡法等,以此促进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更好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丹晨 《初中生必读》2009,(Z2):52-55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之一,它不仅跟压强和浮力等重点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跟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密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密度概念,因为概念总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于是许多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或大量做题来巩固知识,教学的有效度较低。可是密度这一概念却又非作理解不可,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因此,本文致力于探究"密度"的本质,将密度的概念由隐性走向显性,提高密度教学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13.
何善亮 《教育学报》2001,(10):20-23
本文介绍了探究学习的特点,指出与探究学习相适应需要有与传统教材不同的教材,着重介绍了美国的"密度"教材的特点,并与中国的"密度"教材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标准大气压下,我们认为海水的密度是不变的.但是对于不同海区海水密度有不同的值,这取决于海水中的含盐量,因此海水密度是没有确定值的.波罗的海的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红海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在大河出海口处海水盐度甚至接近淡水,密度较小.但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的原因使得海水密度增大,还可能由于海水不同深度的原因,海水密度会产生差别(强大的水压致使水分子稍紧凑些,密度增大,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的),而且某些地区海底还存在"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该物质不稳定,可分解产生甲烷,致使海水中出现大量气泡而密度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5.
正《密度》这章节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从这些课标要求来分析,密度知识重在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提升同学们应用密度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使这些目标顺利达成,就要对相关知识效突破。具体可这样做:一、吃透密度概念书中密度的定义是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而这个定义是建立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之上的。例1小明在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密度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它不仅是我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辨别物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接触密度概念之前,同学们经常会有"铁块比木头重,木头又比棉花重"的错误看法。因此,能否掌握好密度知识是日后学习浮力及压强的关键,并且密度的测量,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物质密度的探究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科学探究实验之一,也是初中学生最早涉及的对于数据精度要求高,操作相对复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然而学生往往不能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常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有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内容.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想想做做"的问题: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2—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的情况,采用游客密度指数和流质指数两个评价指标,对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进行分析,为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流始终保持着"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中国入境旅游流形成"三核集聚"优势,京津地区、江浙沪地区以及粤闽地区游客密度和流质高于其它地区。中国入境旅游流的游客密度和流质之间存在着空间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决定物理学习成败的王牌——密度密度是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夸张点讲,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八年级下学期的浮力和压强等知识的"成败".因此它是学好浮力、压强等知识的王牌.〈教师教学用书〉中写到"本章继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之后,介绍质量与密度,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打基础""密度是学习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学习压强和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