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则不尽完善,本文着重就当前计算机犯罪的定义、法律特征,新形势下计算机犯罪的形式,以及全方位防治计算机犯罪加强计算机犯罪的专门立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行为。计算机犯罪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危覆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计算机犯罪:有多种类型,并具有智能性、隐蔽性、跨国性、匿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危害性趣来越严重,为了预防并惩治计算机犯罪,我国制订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97刑法》最具代表性,但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其犯罪主体,犯罪手段,侵害客体、犯罪结果等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法律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与计算机犯罪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在管辖权,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处罚尺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论述了计算机犯罪的界定、特征、社会危害性、分类,我国关于计算机犯罪立法现状及建议,如何防止计算机犯罪等问题。指出应尽快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技术、法律、道德三方面同时协调、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遏制。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罪犯提供了新的犯罪机会,计算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打击计算机犯罪,是当前我国法学界探讨的热点。本从立法学的角度着手,在分析计算机犯罪特征的基础上、主张设立滥用计算机等五个新罪名来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种全新的高科技犯罪,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文化等都构成了威胁。计算机犯罪形式多样、特点突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计算机犯罪,必须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卫,加强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加强对计算机使用人员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犯罪是当今信息化社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界定计算机犯罪的概念,透视计算机犯罪的原因,科学地提出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存在与泛滥,困扰着人们社会生活,严重损害人们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计算机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盗窃;非法进入并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征:犯罪分子年龄偏小现象严重;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高智能性;社会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对策:加强科技性防范;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强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认识和防范计算机犯罪,也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该从计算机犯罪构成入手,分析计算机犯罪,提出防范措施,以达到预防计算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以网页篡改和垃圾邮件为主的网络安全事件不断攀升,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也呈现出剧增趋势。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都是高智能型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特殊、犯罪行为隐蔽、作案区域广泛、犯罪证据难以查证等特点。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加大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防治力度,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程中,认真探索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探索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是为了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正是为了理顺人们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是为了探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从预防和打击贪污犯罪的目的出发,从身份、行为、财产以及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对贪污罪建立严密的法律规制,设立多层次的刑罚处罚,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打击贪污的作用。但是,由于刑法对贪污罪的起刑点、刑罚配置等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使得实践中对贪污犯罪的处理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完善。应该在立法中降低入罪门槛,不将数额作为定罪依据,而作为量刑依据更合理;创新贪污罪的刑罚,增加资格刑配置和取消死刑,让刑法的惩罚和教育功能得以体现,在预防和遏制贪污行为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的流动和基于能力的发展是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本质特征。现实中,职业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区域空间和职业领域、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层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难以支撑受教育者向乡村流动,受教育者难以向高层次就业发展和通过职业与技能向上流动,以及他们返乡后生存发展遭遇新困境等。为此,有必要提升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发展能力的水平、拓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范围空间、构建旨在强化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功能的制度保障,以此加快类型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增强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提升人才的社会配置效能。  相似文献   

14.
说服主要应运用好认知说服、情感说服和榜样说服三种方式。首先要注意认知说服,重视理胜,并找到接受的适度点、最佳时机和接受说服的适合人选,提高说理效果。其次要利用情感说服,既要注意围绕职工合理需要的正向情感激发,也要充分发挥负面情感刺激的反向转化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行为意向引导功能和行为动力激发功能,注意榜样行为引导和榜样的树立,并进行榜样认知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该瓶颈问题,关乎重庆经济能否更快更好发展,须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业绩提升、信用建设,以及增加中小银行数量、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完善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方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如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给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提出了挑战,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杨雅  苏芳 《中华家教》2022,(1):25-32
媒介为我们认知外部世界的图景搭建了桥梁,而技术赋权也使得家庭媒介使用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面貌.家庭是贯穿我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和重要传播场域,是代际沟通的关键场景,也是媒介技术驯化的重要情境.在后喻文化时代,子代开始向亲代进行数字反哺,共同增强家庭传播中的代际沟通效果.这不仅成为家庭传播中的新现象,也给代际沟通带来新的挑...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信息搜索、获取、吸收、传递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在网络信息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语文学习服务,培养快读、快写、快思的语文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网络信息所显示的快捷、新鲜、繁多、不确定等特点,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有效地筛选并获取信息资源,实现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和发展。笔者在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课中,尝试利用网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索和截获语言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时代,应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并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恢复性司法模式下,犯罪人、被害人以及社区等各方参与司法过程,尊重各方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首先,可以让犯罪被害人倾诉感受,找到平衡,以求抚平创伤,为犯罪被害人提供具体帮助。其次,有利于犯罪者深刻认识犯罪性质及后果,明确罪责,便于其内心的平衡与真正服罪,利于其悔过自新。再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在发生刑事案件时,可以有更多的人出来制止和抵抗犯罪,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受害人和犯罪者,从而减少和预防新的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管理的理念和学说有了不断变化和发展,但其共同特点是探求最佳的途径和方法,追求管理的实效性和艺术性。为了避免没有实效或效果不佳的管理造成管理工作的失败,可以从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艺术、与时俱进,学习、适应现代管理的理念和经验、采用知人善任,形成"释能型的用人机制",完善制度管理与加强民主管理,营造宽松、和谐、积极的文化氛围,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智力等方面加强管理,同时研究并运用先进管理成果,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艺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