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对过去的二十余年我国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和专业信息的分析,文章总结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现状,从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合理利用政策调控、加强地域和专业类差异宣传和指导三个方面提出了以提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其中的专业认证标准是整个认证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我国目前整体的专业认证环境进行了对比,找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科学、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标准,提出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师认证制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工程专业认证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现状,评介了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我国正在研究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试点阶段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将对高等工程教育产生的潜在影响。认为实施专业认证将引导学校调整工程教育计划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改革方向,推动学校自身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发展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地方工科院校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促进专业建设的契机。文章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含义及特征进行剖析,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容,并就专业认证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和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将首次采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新体系.文章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系,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于工程教育认证而言是打了前站、做了贡献、大部分实质等效、并正在接轨和改编;分析了评估(认证)新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阐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对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新一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需学习新理念、认识新标准、采用新方法、实施新体系的四个实施核心.最后,指明专业评估(认证)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从评估到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自动化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培养模式的区别,研究了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对自动化专业实施工程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主要期刊文献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的实施、推广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相关标准规章,全面综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内涵及其内在关联,对一些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研究的主要释义和界定,以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当前在这一教育改革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学校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教育部建立的"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快速发展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竞争力,推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总结了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包括如何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改革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同时,归纳和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首次采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新体系。本文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系,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于工程教育认证而言是打了前战,做了贡献,大部分实质等效并正在接轨和改编;分析了评估(认证)新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阐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对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新一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需学习新理念、认识新标准、采用新方法、实施新体系的四个实施核心。最后,指明专业评估(认证)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从评估到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关于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研究中,较多地关注了其微观的具体操作层面,而忽略了相对宏观的教育体制背景,须知同样的措施在不同背景下运行会有不同效果。分析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双轨制"、市场运作与高"执业起点"、中介机构的工程师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情况,或许对中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工程教育争论的焦点,不同国家处理这一争论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美国,教育界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如同钟摆不断寻找平衡;而欧洲,双元制的工程教育体系分别侧重于工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程需以科学为基础的观念影响更深、更广,尤其是60年代后,工程教育甚至忽视了实践、经验等特性,使得"工程"与"科学"、"工程师"与"科学家"界限模糊,工程师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质疑。自70年代始,"回到实践"的呼声强烈。本文认为,CDIO是对当前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CDIO只是应对目前工程教育困境的诸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就CDIO本身而言,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具体情况的学校可能会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唯一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面向“新工科”建设内涵,分析了传统工科专业(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设计构建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创新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核机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阐述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依据CDIO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描述各级能力目标的设计和教学项目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Today we are confronted with a new challeng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Diversity”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eams. Such diversity means to “mirror” within the tea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ustomer groups: the two genders,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correspond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represented in today’s society. Thus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developed in this way are expected to serve more specifically the different customer groups within society. This approach has already been proven successful, {\rm e.g.}, in some areas of car design and consumer goods. Therefo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ould in this sense become concerned with diversity across society. In particular engineering education needs to focus on different student groups, especially women. Both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ch focus on these new and different customers groups. But what sounds so easy in a pragmatic view, become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under consider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means accepting different motiv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especially women. It means also to accept different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us,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both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e way to develop engineering education further as suggested here, shows the new approach of “Gender Studies in Engineering” to b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定位不明确,缺乏办学特色,这是影响工科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美国不同层次的工科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工程教育最缺乏的就是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系统是一个集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多组织活动的联合,是一个包括政府、大学、生源单位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生源单位和社会各界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工程硕士学员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育质量保障的期望、价值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需要在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ta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Europe today and it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The author gives his views on how to develop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Europe and how to organi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specially their centres of excellence. Finally SEFI's role in this work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成立了面向全院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训练中心,用工程教育新理念引导实践教学。自创建以来中心在工程教育训练模式、教学体系设计、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实践。中心创建了多元化、多样性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了立足于校企合作和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特色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确定了各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整体目标、分期目标、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分层次、分阶段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实施了面向全校师生,统筹安排,统一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