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涵盖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精神目标三个层面的要求。法学专业教育目标和管理部门量化标准,客观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应强化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然而,我国当前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不尽完善。本文拟在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时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想,以期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法律人才培养的无差异竞争态势要求加强法学专业特色建设。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特色定位及其选择,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体现地方需求特色,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等原则,在强化应用型同质基本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异质"的差异特色。独立学院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法学专业特色建设,实施法律人才培养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应坚持"立足普通应用型、突出特色化应用型"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具有特色的卓越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5-108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中,与其它高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回顾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中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但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强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本体,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功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以专业方向为导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尚在探索的高等教育类型。重庆文理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深刻认识其地位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办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职能,应用型学科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互支撑,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性院校办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法治建设以及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各地方高校应培养立足国内、根植地方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法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强化实践教学是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地方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与设计模式,依托校内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化的实验实训平台,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专兼职师资队伍与校企合作法学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实践与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与监督机制,培养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6.
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具有其学校优势学科基础知识与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确立"交叉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式"的办学组织形式和"实务型"的教研模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逐步提高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我国法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应以此为发展契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概括地讲就是蕴含人才培养理念及其相应行为方式的组织运行机制,具体体现于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以及检测评价四个基本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科学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才自身成长规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立足"大众化"、"地方性"、"应用型"特点与要求以及自身发展实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检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人才,高校法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应时代要求,亟待变革。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因而可以作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推进翻转教学改革,高校须在软件配置、资源引进、师资储备等方面进行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改革步子不快、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就业率不高等问题。为优化与改革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一些院校开始探索与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就业全面合作的新型校企共育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举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是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教学的有益尝试,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也日益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类高校都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皖西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以"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为契机,实施"142"模式,多措并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符合自身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现办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地方性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一个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式,通过互动方式、互动环境、互动价值的管理和建设,提升机制的运行效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解决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临的资源短缺、成本收益控制失调、产学研合作环境差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性院校建立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是在法学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法律案件的援助和服务中,除具有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功能外,同时也体现对外服务功能.有利于推动法律实践教学和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对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应了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培养普遍存在困境,为走出当前困境,我们应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契机,按照其要求,改革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校地方性与实务性并探索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建设优秀的法学师资队伍;完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培养高素质的集知识复合型与能力复合型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为现今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质量必然会受到考试这一教育过程重要环节的制约。该文旨在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各地方性高校也纷纷开设本科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性高校有许多共性,因此宏观地探讨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设置最优化的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而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应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突破口,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及学生自我培养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国家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目标导向型嵌入式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利于为地方输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经贸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复合型为导向,以应用型为根本是学前师资培养的基本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适应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然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针对民族地区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现实,反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围绕教育观念更新、招生渠道拓展、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