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闻时效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要素.与新闻价值的大小息息相关。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把握新闻的“新、快、早”等方面下功夫。还要练就“慧眼识金”的本领.注重从形式上看已经快起来的“新闻”背后.是否潜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并要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澄清。比如。围绕新闻时效中“及时报道不等于及时指导”“明确的日期不等于明确的时间概念”“是时机不等于是新闻”的三个关系,就有必要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20日,是中国直面SARS疫情的转折点,“抗非传媒大战”由此开始。 公开透明不等于放任自流 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媒体应该客观、如实地把事实真相报道给群众。但要想“悄除受众因不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动所引发的心理恐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仅靠及时公布准确信息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台风“菲特”袭击浙江,宁波电视台直播车开进余姚主城区报道灾情,直播连线报道没有明显失实,记者却被群众围堵数小时.这说明,无误的报道不等于最佳的表达.本文对这起“走基层”引发的意外进行梳理,认为媒体在灾难类报道中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平衡”,应急处置要尝试变通,破局之道是以积极心态回应群众“关切”.  相似文献   

5.
如果每一次采访,仅仅为了写成一不做反刍、不进行思考,就等于新闻材料的浪费。成熟的新闻工作者要重视新闻素材的“效益”。记者尽管是奔跑的事业,但一个人的奔跑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每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成就报道是新闻界难做又非得做的文章,相对于文字报道来说,电视成就报道似乎又更难做。尽管如此,我们的电视工作者做得还是很努力,调动了各种报道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切入,但总的境况仍不尽人意,原因为何,不少文章已涉及到,在此不赘述。有人认为,成就报道多是些应时应景之作,所以很难讨好观众,这种说法有其道理,但“难”不等于“不能”。也许就是非功过论成败,我们时成就报道不应该妄自匪薄,但就成就报道手法、角度上如何讨好观众,我认为成就报道不应该固步自封,我行我素。正如王安石诗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  相似文献   

7.
李东生在第9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撰文认为,延伸传统的“新闻”定义是现代电视新闻理念的逻辑起点.我们应重新认识和领会“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的含义:“新近”不等于“明日黄花”式的报道,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更加符合电视新闻的本质.电视新闻要大量增加正在进行时的消息报道,尽可能让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与传输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8.
吞食量与消化力当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脑力,过硬的笔力,而且要有好的消化力。记者天天吞食“新精神”(上边传达的东西),如果不细消化,吃什么拉什么,好的营养成分不能吸收,吃得再多再好也无用。中央的方针、政策,知道了不等于理解了,学习了不等于真正懂得了。此如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单从字面上学并不难懂,但真正要从实质上理解,就需要“细消化”。不然,难以写出有深度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具有其他新闻单位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然而必须清醒的是:“优越”不等于“优势”。优越条件仅仅提供了形成报道优势的可能,就像撑杆跳高那样,有了手中助跳撑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飞越那高高的横杆,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党的十四大,不同于人代会、政协会,因而在报道的公开程度上的要求也不一样。会前,十四大新闻报道组明确  相似文献   

10.
记谈新闻的作用,常用“探寻事实真相”描述。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些报道看就会警醒:事实不等于真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喜欢足球, 但看中国足球老是令人沮丧,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干脆不看也罢。所以现在的足球比赛我已看得很少, 当然没有过多的时间也是一个原因。不看足球,不等于不看体育报道与其他项目的比赛,每天看报中又发现有时离开赛场,写写生活中的运动员的另一面也不错。比如5月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夏,西藏《日喀则报》“实践三个代表,加速后藏发展”、“学习贯彻地区工作会议精神,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访谈录”、“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的大型系列报道,开篇就推出了引导64万日喀则各族人民前进的新思维:优势不等于市场,不等于效益,不等于创新。其间,日喀则人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嬗变,行为的转轨,不啻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9,(9):71-72
一、“工作经验”不等于“工作通讯” 军报编辑部和新闻函授中心经常收到一些部队内部的经验总结材料,其目的自然是想把经验总结材料作为工作通讯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据调查,有些机关干部(往往是部队的“笔杆子”),养成了将材料和报道“一稿两用”的习惯:先是拉开架子搞个内部材料,材料定稿后,再删删改改做点“技术处理”,这样,“工作经验”轻而易举就变成了“工作通讯”。  相似文献   

14.
涂俊明 《青年记者》2010,(17):77-77
记者是专门报道他人的,但不等于说记者自己的照片不能见报。但这类照片(暂且称为“工作照”吧)怎么拍也大有讲究。说好拍也好拍,合个影就是了,但如果显得过于亲密,不仅令人感到有点戏谑,甚至令人产生报道是否客观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戴畅 《记者摇篮》2010,(9):28-28
创新难不等于不需要创新,更不等于不能创新。领导政务性活动的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推陈出新,是当前尤其需要研究与探索的课题。正因其是新闻报道创新难的领域,才更需要创新,关键在于记者开阔政务报道思路,用创薪的体裁、创新的题目,针对新闻事件本身特点,采用最适合、最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方式来报道。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6)
对明星的宣传,特别是报道“星”们的隐私及其并不高尚的趣事轶闻,媒体的管理部门曾多次提出要求,一些正真的读者也慷慨陈辞,进行过尖税批评。然而,仍有那么些报刊对“星”兴趣甚浓,跟在“星”的屁股后面,围首“星”闻作文章。在这些报刊看来;“星”闻即等于新闻,而且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广,挖掘越来越深,情节越来越细,色调越来越“艳”,大有一股沙里掏“金”,不掏个“金娃娃’誓不罢休之势!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人这种要强、打肿脸充胖子,是别人不做的,做就等于当傻子。”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刊登了温风同志的《真的“不断”吗?》一文。作者认为,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开幕式的掌声》在描写会场气氛时用“不断”一词不妥:如果掌声真的不断,怎么能作报告和听报告?于是,作者断定“不断”这个说法即使“不是套话”,至少也算是“过头话”。对此,我不敢苟同。“不断”是合成词,其意义不等于几个词  相似文献   

19.
解题之前,先举一例: 一次,我们单位有位通讯员采写了一篇党委改进作风的报道,文章写得漂亮,但是内容真假参半,有些荒唐,被报社采用之后,引起了舆论哗然。一些同志要找领导对质辩论,弄得党委十分被动。党委在会上宣布这篇报道是假的,并做了一些工作,方挽回一定影响。经过这样一折腾,一些读者说:“这样的报道,还不如不写。”“还不如不写。”不写,在刊稿登记本上是零;还不如零,那岂不是负数吗?文章很漂亮,刊用时位置又很醒目,但是失真,就显得十分丑陋了。这岂不象代数中“正负相乘等于负”的公式吗?  相似文献   

20.
誠如漱因同志所說,从新闻最主要的特性——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出發,可以認为“对事实的邏輯的最完善的表达”是“新聞語言的特性的主要表征之一”;而“最完善地表达事实的邏輯,不能成为对于新聞语言的全部要求,而且也絕不等于新聞語言的具体形式,它仅仅是途徑之一而已。”(见“新聞业务”1957年第二期“谈新聞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