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法治建设举足轻重,发挥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不仅能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发展;还能在引导农村实现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更能使整体社会实现协调、全面、持续性发展,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一直以来农村法治建设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为此,有必要加大加快研究力度,在充分掌握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探究必要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偏向惩罚,而法治本身则属于一种较为理性的办事原则,它与强调法律的执行不同.如果想从法律制度中追寻社会法治,就需要搞清楚两者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法律制度与法治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从法律制度中追寻社会法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律思维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明区别于已往文明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法治原则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并成为一条不证自明的文化公理。实行法治原则,意味着在处理涉法性社会争议时必须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和做出决定。中国能否步入法治社会。关键要看法律思维方式能否深入人心。否则,即使国家制定了各种法律制度,人们懂得各种法律知识,但如果人们仍是按照道德的、政治的或其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理解法律制度,解决法律问题,法治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当前,为了发展经济,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环境压力,不管这一压力是来自自身的开发建设行为还是别国的开发建设行为。因此,许多国家除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之外,在国内则着力于本国的环评制度的建设,本文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定义、历史、作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历史的论述,进而阐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合拍之处,并从立法、守法、执法、司法的角度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立法工作,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是切实推进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立法已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立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立法的任务和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公共利益而起诉,不仅仅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方式,其对司法制度的影响,人权的保障,法制的完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从无到有,更折射出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道德规范的立法转化、司法体现和法治文化建设方面规划了大跨度提升的"蓝图"。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益积淀的基础上,应把握"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转化标准,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道德规范的立法转化工作;在司法体现道德规范的实践中,应坚守司法的法律实施活动本质,力避以道德规范代替、否定法律规范,在具体规则缺失或模糊的情形下再适用一般性条款。可以考虑通过降低美德行为事实主张者就此事实的证明标准、强化社会各方的证据收集协助义务等举措破解司法体现道德规范实践中的事实困惑;进一步推进全民普法、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培育公民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夯实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8.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 ,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这就意味着我国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然而 ,我国在法治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 ,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法治、理智地确定中国依法治国方略无疑是有意义的。   1 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制定了三百多个法律 ,国务院制定了七百多个行政法规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五千多个地方性法规。这就是说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 ,它…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校所依之“法”除国家法律外,还有科学完善的高校内部制度。虽然高校内部制度不是法律,但其建设必须纳入法治视野。必须坚持法治原则,依据国家法律,符合法律程序,体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关键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历史抉择。《决定》立足我国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法治建设的180多项新制度和新举措,这些新制度和新举措将给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带来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党在人治与法治方面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轻视法治、重视人治的阶段 ,重视法制建设阶段 ,主张法治阶段。轻法治、重人治是治国误区 ,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加强法制建设 ,主张法治是我党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法治都属于法现象的范畴。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而法治是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 ,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两者存在着位阶上和属性上的差异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的中国 ,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治建设的制约与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法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村法治环境不健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低等仍然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障碍,在新的时期,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存在,并找准农村法治化建设的着力点,促进农村法治与农村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4.
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尊重保障人权,重视推进法制建设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对性善与性恶问题的争论,曾在某些方面对我国的立法与司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法律又为道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古老的但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二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与德治并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公民伦理作为现代法治的伦理基础,在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以及市俗伦理精神诸方面为法制现代化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支持与引导。市场经济不成熟、民主宪政不足以及传统宗法伦理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我国公民伦理的发育,使得法制现代化深层乏力。实现法制现代化,须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法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现公民道德和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制因各自的属性不同,在腐败治理过程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局限,因此,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制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在腐败治理过程的不足,即构建德法兼治的治腐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治腐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思想的内涵日渐丰富,其重要作用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对于中国而言,法治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发展方面。法治解决了政治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政治制度化这一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心问题,并为培养出适应中国政治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 ,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