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公共艺术教育的功效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公共艺术教育在师范教育中虽与专业艺术教育有相似之处 ,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能。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互相借重 ,互渗互补 ,并在塑造现代师范人格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民族人格化。师范教育应把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终身化、社会化、师范化作为目标。师范教育应保持其师范性与民族性特征,并通过"智慧教师素质"的培养与"大师范教育体系的构建"确定其自身的时代定位。  相似文献   

3.
师范专业价值研究是回归价值追求,发展师范教育理论,指导师范教育实践之必须。而社会主导价值、教育行业价值以及教师价值是师范专业价值的基本界域,要提升师范专业价值,必须在认清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现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关于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进行了由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过渡,目前这一过渡尚未最后完成。但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对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特别是本科学历小学教育师资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教育向一级师范教育过渡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拟就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5.
清末,随着新式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苏北师范教育也得以起步,创立了一些师范学堂(校)和师范传习所。苏北地方官绅推动了苏北师范教育现代化起步,师范学堂体系以初等师范学堂和传习所为主。清末苏北师范教育为苏北地区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师资和人才,推动了苏北地区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奠定了民国以后苏北地区教育(包括师范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尔 《南昌教育》2007,(12):5-5
师范教育被形象地称作教育的“工作母机”,这一非同寻常的称谓注定了师范教育的目标——造就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高素质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型师范院校、各学科师范教师和各专业师范学生,在创新路上共同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7.
中等师范学校在培养学生师范素质方面独具特色.在我国实施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中,高等师范学校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借鉴中等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文章在分析中等师范学校的理念特色、核心特色与实践特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对高师教育改革的启示.通过明确师范教育目标、创新师范技能培养模式、强化师范实践活动,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具有新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2008,(11):77-7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师范教育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调整。当前,构建个性化的师范教育观、创建多级的师范教育结构、师范教育学科门类及专业的标准化、更新师范教育内容、建立和发展连续的师范教育体系,构成了新时期俄罗斯师范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 ,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 8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便进行了由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过渡 ,目前这一过渡尚未最后完成。但为了更好地适应 2 1世纪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对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 ,特别是本科学历小学教育师资的需求 ,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教育向一级师范教育过渡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拟就目前我国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背景、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 )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培养本…  相似文献   

10.
论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性”问题白中军师范教育改革的“师范性”问题,既是师范教育整体改革的共有目标,又体现了其改革自身的独有特色。在这里,“师范性”不是与“学术性”相对而言的概念,我们把它界定为:师范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而又发展着的特殊规定性。本文...  相似文献   

11.
《求学》2004,(7):128-128
【概况】青海师范大学是青海省省属的,以职前职后师范教育为主.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兼有研究生教育、非师范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少数民族藏汉双语师范教育的重点院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1997年与原青海教育学院合并,2000年原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组建成新的青海师范大学。学校被藏、川、甘、青、滇五省区藏族  相似文献   

12.
师范专业是师范教育办学的基本载体和师范生培养的直接主体,师范专业办得好,师范教育才有质量.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是大力提升师范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和制度保障,对师范教育而言不亚于一场新的革命.师范教育利益相关者要进一步提高对师范专业认证实施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正视和推进解决影响师范教育发展的长期性与瓶颈性问题.师范教育的高品质发展,外在方面要注重利用专业认证有利时机为师范教育充分赋能,内在方面要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引擎充分激活师范教育动能.  相似文献   

13.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批成人高师陆续建立,如何搞好成人高师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现就这个问题试谈几点浅见。首先,必须坚持师范性,突出师范的特点。成人教育学院,工农教育学院,工农业余师范学院等,都是具有师范性质的成人高等学校,是我国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成人教育系统的教师及教育行政干部。北京市政府对市成人教育学院的任务要求是:“培训成人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业余进修,编写职工学校,职工中专、农民中专、职工大学和千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来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师范教育从被动服务于政治意志的需要向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方向转变;第二,学生的身心状况和个人发展从外围逐渐进入师范教育改革的视野中;第三,作为师范教育的两种基本属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对立走向融合。师范教育进一步改善的方向是:发挥师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师范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通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重塑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价值导向,进一步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目标具有以主体性的人为工作对象的人文特性,即使师范理科也因此区别于以物性规律为中心的非师范同专业理科科研与教育。人文学科特性在非师范教育中普遍不占重要地位。师范教育在这种近现代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问世,其“示范”性正是特别针对弥补人文学科的缺失而承担起维护教育完整职能的使命的。师范教育作为教育母机,其基本涵义正在于此。师范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工作对象的一致性包含着超出综合大学专业教学的内容。作为师范教育质的规定性的人文性理应是一种基本精神原则,它本应不仅体现在师范技能课中,  相似文献   

17.
1.改革师范教育体制,增强师范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其主要措施为:①“定向师范教育”与“非定向师范教育”相结合。②普通师范教育与职业师范教育相结合。③长学制师范教育与短学制师范教育相结合。2.坚持“学术性”与“师范  相似文献   

18.
张芹 《云南教育》2011,(4):47-47
中国的师范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发展中等师范教育。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等师范教育经历了它的辉煌期。进入变革期,三级师范逐渐向二级师范过渡。到目前为止,除少数边、老、少、穷地区保留中等师范外,全国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完成变革,或升格成为高等师范,或改为普通中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直到清末才出现。清末师范学堂并非像欧美、日本那样出于普及教育的客观需要而产生,而是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在师范教育思想产生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早期师范学堂的创办,无疑对清政府制定师范教育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师范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体,制约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底子薄、发展空间狭窄、学科单一等。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在拓宽发展空间或开拓新的学科领域过程中,难以保持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做到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常规,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有地方院校特色的教师教育学院(系),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进行分离,分别集中精力办好师范,建设好非师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