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美国教育公平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看似公平与平等的黑人教育背后其实潜藏着无形的种族主义和不平等的黑人教育.美国黑人教师数量与比例都不能与白人教师同日而语,而且缺乏有针对性的黑人教师教育,“平等即相同(equalitymeans sameness)”的理念其实忽略了黑人文化的独特性.美国黑人教师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够给黑人世界传授足够水平的文化和人生的崇高理想,到那些不仅不懂文字、也不懂生活的人当中去散播文明的种子.文章还涉及美国黑人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并明确提出发展黑人教育的关键在于让黑人掌握教育的管理权和话语权,要“黑人教师管理黑人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3.
谈《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通过对一名探求自我的黑人青年的心路历程的描写 ,阐述了美国黑人在文化冲突中的心灵困境 ,并指出只有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才能在文化上对自己的价值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和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美国黑人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地位也有所变化,随之而变化的美国黑人形象,也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出现在小说中,黑人形象由单一的温顺型的特征发展到了有黑人自我文化认同意识等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早期作品的的创作中,反映了在白人强势文化压制下美国黑人所处的文化困境,同时对建构美国黑人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坚持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才能使黑人摆脱历史与文化的包袱,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目前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主要展示一个叫"奶娃·戴德"(Milkman Dead)的男性黑人青年如何去寻求黑人历史文化之根和自身精神独立的成长过程。在《所罗门之歌》中,通过描述奶娃在成长过程中对种族意识的获得,莫里森表达了美国黑人应该通过回归传统文化和寻求种族身份来获得平等地位的理念。而奶娃的成长经历,则展示了美国黑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在美国的非洲黑人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忽视或放弃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来凸现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7,(4):40-44
在群星璀璨的美国黑人文坛,最闪亮的莫过于托尼·莫里森。作为世界闻名的非裔黑人小说家,也是世界上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都显示出黑人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本文以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解读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中主人公身份"迷失"及"追寻"等主题的梳理,系统分析黑人历史及黑人文化对其身份建构的内涵,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活动.它要求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文化现象做出解读.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本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针对这种特征,只有运用文化研究的语境化理论,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将黑人文本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之中进行解读,才能在文本中达到对黑人实际体验的正确理解,并从中透视出黑人文本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建构黑人文化身份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创作的一大主题。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莫里森创作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日益提高,而中国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又日益凸显,由此有教育者疾呼应调整大学英语教材以增加中国文化渗透。而本文作者则认为这建议有不合理之处,首先,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知识缺失,而非英语表达方式缺失;其次,在调整过程中,"具体选择哪些内容"和"具体在哪个阶段使用"这两个关键问题目前尚没有得到合理解答。同时,此类建议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效用并不大。因此,本文作者认为调整大学英语教材以增加中国文化渗透应慎行。  相似文献   

12.
文化相对论二分观:文化评价与文化交流的武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相对论认为衡量文化没有绝对、普遍的判别标准 ,一切道德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这一观点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谅解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防止和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也具有进步意义。但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 ,文化评价不可避免 ,文化相对论的主张在实践上很难行得通。因此 ,我们认为 :不宜对任何民族的总体文化风貌作价值判断 ,但可以通过文化比较 ,对某些文化现象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 ,以便作出个人的抉择 ,另一方面 ,不同语言的特点可论 ,差异可论 ,优劣绝对不可论。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s normality, identity, meaning, cultural tracking, and school achievement. In particular, it illuminates the in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al tracking and a reduction in the meaningful engagement of school tasks. As documented elsewhere, learning proceeds in a meaningful environment with meaningful goals embedded within the broader framework and context of human life, with identity anchored in a stable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framework. What my study shows is how Ethiopian students are in a state of identity crisis as they grapple with two cultur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of meaning which confuse their sense of direction. In the process, meaningfully propelled learning dispositions and an affectively driven urge to achieve scholastic excellence deteriorate. Thus, the lagg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hese children is partly caused by the school system which has little knowledge of the way thes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feel and think in terms of identity, belongingness and negotiation of meaning. It is not that Ethiopian students are unmotivated, they work hard to achieve excellence. It is more that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new code of behaviour, values and school culture is taking place rapidly without the original culture's active participation as a basic link and a vehicle for further learning.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e extent of the economic and otherwise power‐rel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Jews in Israel.  相似文献   

14.
Vocational psychology is need of reinvigoration and one way to achieve this goal is by re-examining vo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light of cultural psychology. Vocational psychology is a cultural enterprise and the embeddedness of culture needs to be more fully incorporated into career theory and research. Cross-cultur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are described. Specific reference is made as to how core vocational concepts, such as development and the self, can be re-interpreted through cultural lenses.  相似文献   

15.
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倍受重视的同时,经营性文化产业也在政府积极推动、需求日趋旺盛、市场活跃繁荣的大好形势下蓬勃发展,旧的关系尚未理顺,新的格局正在建立,在这一关键的时段,认真思考并努力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吴扬 《海外英语》2012,(18):206-209
以家庭为环境,《家常用法》描述了母亲,麦琪和迪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了三个主人公生活的生动画卷。在这篇小说中,家庭成为了文化冲突的焦点,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整体文学价值,也阐述了黑人对待历史和文化的截然不同的反应。沃克利用象征手法讲述了美国黑人文化的非洲根源,也触及了现代白人文明给黑人文化带来的影响与痛苦。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家常用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冲突的根源可以从不同侧面解读沃克的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17.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纽约的哈莱姆地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黑人文化运动,它以美国的黑人知识分子为先锋,盛极一时。同时,美国的白人知识分子也推波助澜,鼎力相助,有关黑人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整理和发展,也使黑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提高。它虽然随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来临而结束,但仍不愧是一次唤起黑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白、红、绿、蓝、黄、黑、紫等色彩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意义差别,可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1世纪是文化旅游的世纪,因此,大连市旅游业必须以文化底蕴为依托并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大连旅游业拥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发展有大连特色的文化旅游,将成为大连市旅游业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大连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大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深刻挖掘文化特性、营造文化气氛、使文化旅游资源形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