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初中所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中有一演示实验——维生素C的检测,在此实验中所用的药品为吲哚酚,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1)吲哚酚不为人所知(连化学教师都感到陌生),且不易购买。价格较贵。(2)吲哚酚是一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是卫生间“臭气”的组成之一,俗称“粪臭素”,危害人的脑及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展,尤其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3)用吲哚酚与维生素C做实验所引起的褪色反应不明显(乳黄色变为乳白色),实验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第8章“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一节中有一个“探测食物中的维生素C”活动。关于食物中的维生素C( Vc)含量,可以用褪色法检测:①V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可以使碘与淀粉混合液褪色;③可以使吲哚酚褪色。在教材中有各种食品营养成分的含量表,可以让学生查得几种食品中的Vc的含量。例如,土豆100 g含有Vc 16 mg、橘子100 g中含Vc 124 mg等。这些数据是怎样得来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设计如下活动。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中的“维生素C检测”演示实验,所用的检测试剂是“吲哚酚”,很多学校苦于找不到实验材料而使实验无法开展。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兼实验管理员,为了能确保实验正常开出,我积极寻找代用材料,改进实验,经上网查阅资料,借鉴同行的宝贵经验,并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3种“吲哚酚”试剂的替代品,且实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来检测维生素C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 ,为此 ,我作了如下改进 :1 材料的改进用加碘后变蓝的淀粉溶液替代吲哚酚作为检测试剂。2 改进的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使碘 (I2 )还原成碘离子 (I- ) ;碘 (I2 )能使淀粉变蓝 ,而碘离子 (I- )不能使淀粉变蓝 ,利用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是否有维生素C存在。3 操作过程(1)检测剂的配制 :实验前根据需要配制一定量的30 g/L的淀粉溶液 (需加热煮沸 ) ,冷却后滴入 0 .0 2mol/L的碘液 ,使之完全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止 ,装瓶 ,贴签 ,待用。(2…  相似文献   

5.
利用维生素C对高锰酸钾的褪色效应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新方法。在1 moL/L H2 SO4介质中,维生素C使高锰酸钾褪色。在波长525 nm处,测定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后吸光度,吸光度的变化值△A与维生素C的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2=0.9998。用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回收率在101%~105%之间,RSD为1.1%。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mol/L H2SO4介质中,维生素C使高锰酸钾褪色。在525nm处测高锰酸钾的吸光度的变化值△A。△A与维生素C的浓度在0~24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3。用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回收率在97%~110%之间。  相似文献   

7.
还原型维生素C能使[Fe(SCN)x]^3-x血红色溶液褪色。本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维生素C的新方法。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在0~403.2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本法在HAc—NaAc体系中用于药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2.1%~102.9%之间。  相似文献   

8.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高中化学“二氧化硫漂白性”内容中的品红褪色实验进行设计,将该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通过二氧化硫气体与品红溶液反应、品红与酸和碱反应两个方面探究品红褪色的机理。同时探究影响褪色后品红颜色复原的因素,从使品红褪色反应物的种类、品红的种类和品红的浓度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比较颜色复原所需时间,探讨不同因素对颜色复原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究十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 《生物学教学》2005,30(10):59-61
本文用“碘量法”测定了青菜等10种经常食用的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有着很大的差异,最低值为1.8mg/100g(梨),最高值为186.2mg/100g(青椒)。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课本第81页“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的实验如照书上操作:将块状木炭放入锥形瓶中时,木炭浮于水面,不能与红墨水充分接触,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但溶液的颜色依然偏红;  相似文献   

12.
朱正德 《化学教学》2000,(1):42-42,43
一、问题提出关于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乙醛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乙醛中的α-H即CH3CHO+Br2CH2Br-CHO+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然而,也有一些资料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孰是孰非?没有定论.为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以揭开乙醛使溴水褪色之谜.二、理论分析1.取代反应机理直阅文献,醛、酮与溴在碱性催化下,α-H可以被溴取代,乙醛与溴的反…  相似文献   

13.
万钫 《山东教育》2003,(9):52-52
有一句牙膏的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我想,如果倒着说,也有道理:“胃口好,牙才好”。因为我体会:吃不好,牙也长不好。吃得好,牙才好。牙齿洁白、坚固,需要“优化组合”的营养。乳牙是否能适时萌出,萌出后的乳牙是否能保持洁白、无损,确实与饮食有关。健康的乳牙,需要合理的营养来保证。牙齿的发育需要“优化组合”的营养,健康的牙齿,需要蛋白质、无机盐(如钙、磷、镁、氟),还需要维生素(如维生素A、D、C)、纤维素。蛋白质和钙、磷等无机盐,是构筑牙齿的原料。钙、磷的吸收不可缺少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牙齿生长…  相似文献   

14.
乙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改进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221600)宋志贵中学化学教材中,乙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做法是:向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通入乙炔气体.由于乙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较慢,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大量的乙炔将进入空气,乙炔中的杂质气体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了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实验条件,同时测定了维生素C片剂及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23,(Z1):118-123
<正>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作用,即使是轻度的维生素C缺乏,也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保证孩子获得足量的维生素C。很多时候,家长会把“维生素C”与“营养丰富”画等号,只要某种食物维生素C含量高,那就是有营养的食物,可见维生素C在家长心中的分量。维生素C真的那么重要吗?缺乏维生素C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怎样保证孩子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C呢?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医学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还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由于许多维生素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或药物中摄取,所以“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化学课程标准“化学与生活”模块中主题1的课标要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一般根据其溶解性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由于在维生素刚被发现时,它们的化学结构还是未知的,因此采用英文字母来命名。如维生素A、B、C、D、E等。但是科学家不久就发现一些被认为是单一化合物的维生素原来是由许多化合物组成的,于是就产生了“维生素族”的命名方法。目前,国际上对维生素的命名统一使用种采用英文字母、类采用在字母的右下角注明阿拉伯数字,例如VB1、VB2、VB6……,以避免应用上的混乱。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山东科技出版社)中,表2—1—1列出了重要的维生素,根据它们的种类、分子结构及生理功能,做以下简单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机体的需要量很少。对于维生素的摄取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持“最低摄取量”的观点,而这一用量仅仅是为了防止各种维生素缺乏症而设定的。有临床试验证实,采用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最低摄取量”的“最佳摄取量”对人类健康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维生素C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吃橘子,而妻子不喜欢吃。有时候我反复地劝说她,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她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应用BET—32型细菌内毒素测定仪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表明,维生素C注射液在400倍稀释时,测定内毒素的干扰最小,回收率符合2000年版药典的要求。经7个不同批号的维生素C注射液测定结果显示,7批的回收率均符合药典要求,其中人用4个批号维生素C注射液内毒素含量符合药典标准,兽用3个批号的产品内毒素含量均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