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材料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种命题形式一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大有取代话题作文之势。  相似文献   

2.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3.
许敬 《成才之路》2009,(20):35-35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形式。它以形式自由、不设审题障碍等特点深受广大欢迎。话题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是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这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作文而言,无疑是有着极强的开放性.但正是这种开放性。却让许多考生无所适从,写出了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散文”。因此,写好话题作文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自出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审题要求的作文形式,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高考作文,学生受审题的困扰、考生因偏题离题而失分的情况都相当严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呢?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话题的模式。同样是话题作文,由于话题的模式不同,审题就有难易之分。如果审题时仅从“话题”本身着手,而对“话题”的形式没有足够注意,不会区别对待,便会走进审题的误区,很难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模式一话题 要求这种话题形式最简单。2004年上海卷、福建卷的作文题目就属这种类型。上海卷以“忙”为…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好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仍然采用话题形式.这种形式同学们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话题作文相对于其它作文形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体现在:1、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2、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比较宽范,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3、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2003年,天津市中考作文是:以“书“为话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获得高分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材料作文在被话题作文取代,沉寂几年后,随着分省命题的出现,又重新活跃在了语文高考的试卷中,2007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海南宁夏卷、湖北卷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当然,此材料作文已非彼材料作文,无论在写作限制上,还是在具体写法上,如今的材料作文都带上了一些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色彩,规避了千篇一律的痼疾。  相似文献   

7.
温逸林 《中学文科》2009,(4):125-127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开始,话题作文曾一统天下,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平时考试还是平时习作,都是话题形式。近年来,人们对话题作文的形式提出了很多质疑,特别是对学生在话题形式下造出的矫情、假情、滥情的文章或所谓的那些“伪文化作文”作了更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全国卷(共三套)、湖北卷、山东卷采用了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即只给出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不给话题或者命题,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学生作文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题意(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的把握,我们称这种命题形式为"题意作文"。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作文的综合水平。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作文命题形式,务必引起师生高度重视。——编者  相似文献   

10.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7,(3):23-25,33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17道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两套全国卷作文试题采用了非常独特的供料题意作文形式。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这种作文方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它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给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经典模拟题】①请以“归”为话题作文“归”字含有归程、归根、归宿、归心、归宁、归省、归真、回归等意思。要求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作点拨】这是“一字题”话题作文,采用的是“话题+提示”的形式,这种形式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性,兼具标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优势。话题“归”字的文化内涵丰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11)
自1999年的高考中出现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就以其内容的开放性和写作的自由度立即受到考试命题者和广大考生的青睐,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在高考的影响下,话题作文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渗透到中考作文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所谓"话题作文",就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话题作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出现后,大家对这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作文形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对审题却谈的越来越少,似乎话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话题作文的审题不仅不容忽视,比起以前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要做的反而更多了。话题作文的作文题目可分为三个部分:材料、话题与注意事项。和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样,话题作文的审题的核心也就是通过题目搞清楚写什么和怎么写。在话题作文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要通过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和话题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来理解;而怎么写则主要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脱离了连续7年的话题作文的轨道而演变成了一种供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结合的新形式,这种形式既具备供料作文的特征,又具有话题作文的特点.这种新型的作文形式,有人称之为"开放性供料作文",我以为言之有理.  相似文献   

15.
杨显志 《新作文》2004,(3):25-26
自1999年高考以来。话题作文已经连续考了5年。由于这种“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的作文命题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给予“松绑”,给广大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驰骋空间。其在作文教学和考试改革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  相似文献   

16.
受高考作文连续三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的影响,2000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材料作文比较少见,话题作文有取而代之之势。不少考生对这种命题形式还比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国高考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之后,一些地方的高中作文教学便迎合了高考的“需要”: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和大小测试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我认为,这种训练形式与高考不能构成很好的因果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尤其是关系型、恩辨性的话题作文带有较强的限制性,不适宜高一学生的作文训练。如果整个高中阶段均按话题作文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将会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思维僵化.因此,我主张在高一阶段采用自由作文的形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高考“话题作文”的启示,中考“话题作文”悄然入试。尤其是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急剧上升,大有取代其他作文题型的趋势。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淡话中心的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内容的自由作文,它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杜瑶珍 《新高考》2011,(12):6-7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不断翻新,"材料﹢标题"是近年出现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形式有别于最早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晚起的"材料﹢话题"作文。与前两类命题形式相同的是都有材料,不同的是前两类都要自拟标题(题目),而"材料﹢标题"作文的标题(题目)是现成的。谈材料作文以及"材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话题作文的形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材料作文再次被高考作文命题者看重,新的材料作文保持了读写结合、避免宿构等优势,融入了话题作文立意开放、文体自选等长处,因此,它将是未来高考作文一种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