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歪打正着     
《当代学生》2011,(8):38
主持人小夫子:经典名句,"歪打"诠释。看"歪批"笑够了,看"正解"明白了,请别忘记提笔参与哦!原句:夫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荀子·劝学》)歪批之一:[侠客版]郭靖说,真正的大侠力量总是积蓄很久(往往引而不发)而对武学的钻研很深入的,他们的学习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他们的武术技法虽然有学完的一天,但对武学的至高  相似文献   

2.
一、积累荀子的治学重在“积伪”(“伪”通“为”)。他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韩愈《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说明要  相似文献   

3.
古人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累。荀子治学重在一个“积”字,他在《劝学篇》中说:“枳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少,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顾炎武随身背着一个“百宝  相似文献   

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千多年前,苟子就告诉天下人,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积累,将是一事无成。学生写作,没有积累则会出现言语乏味、语序混乱、中心不明等现象。“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像建成“作文”这座语文界摩天大楼,必须从小学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素材积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高峰,而他的著作《荀子》既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之作,也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来源。苟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内容上重视礼义,方法上强调真积力久最后达到社会安定和谐,“明分使群”的目的。荀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醒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合理的需求,重视学生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精神的伊甸园,不能迷失于物质的洪流之中。苟子的管理智慧对高校的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谈“积”     
荀子《劝学篇》有这么几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了一个“积”字,他着重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为学,要重视“积”的功夫。老子也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样是强调学习基础知识、积累基础知识的重要。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学问是知识的积累,必须由浅及深,由  相似文献   

7.
<正>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数的哲人先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有了深厚的积累,就有了在考场上舍我其谁的底气。那么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去积累呢?一、积累素材,让“巧妇”有用武之地素材的来源有很多,生活所见,皆可入文。写记叙文时,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学生对作文大都是十分畏惧,认为“作文猛于虎也”,不想去也不愿去面对,不得不面对时,也仅仅是对老师的敷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来源,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没有了源头的活水.哪来的“清如许的水渠”,想写好作文自然是难上加难。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苟子也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可见,古人就已经很重视积累了,要写好作文,积累写作素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那么中学生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质?如何培养语文素质呢?一、学会积累的素质从运用的角度看,中学生应具备广泛地采集构建知识宝库的语言材料的素质。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理之积也。中学生要做到文思敏捷,出口成章,非一朝一夕之功,非日积月累不可。积什么?①积累4000——5000个词语,因为词语是基础,根基牢固,才能撑起大厦千万间。②积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格言、诗词,认识中华文化远源流长,博大精深,从中吸收营养。③多背佳作美文,采…  相似文献   

10.
名人与剪报     
知识在于积累,正如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许多名家学者深谙个道理。有趣的是,他们竟把旁人不屑一顾的剪报作为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与各位同仁进行研讨之前,烦请大家先读读以下几条材料: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荀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高考状元谈语文复习 [零存整取法] 语文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提倡"零存整取".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靠积累,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中所说。可见,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劝人真诚地学,日积月累,力行既久,就能入门,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到死方休。“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盲,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劝人学习要修养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知识靠积累,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中所说。可见,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微语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  相似文献   

16.
巧用文本资源提升语言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艳 《基础教育研究》2010,(8):41-41,43
语言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积聚过程。荀子的《劝学篇》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无疑突出了积累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巧用文本资源,让学生的语言积累得以提升呢?  相似文献   

17.
何乐士等同志编著的《文言虚字浅释》(以下简称《浅释》把“无以”看成固定词组,译为“不能”,并举《荀子、劝学》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例,译作“所以不把半步长短的步子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千里远;不把细小的水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样解释和译白,我们逐字进行寻根查对,“无”字可训“不”,“以”字与“能”字却无对应演变迹象.而且在古汉语中,“有以”、“无以”相对成文,如将“无以”译为“不能”,则“有以”将不得其解.杨伯峻《论语译注》(以下简称《译注》)季氏篇把“不学诗,无以言”译作“不学诗,便不会说话”;把“不学礼,无以立”译作“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  相似文献   

18.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亦如此,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何来优美的文章?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怎会有实际的感受,怎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里兼词的使用与修辞有关。不妨先看两例。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苟子·劝学》)②虽在贫穷徒处之孰,亦取象于是矣,夫是之谓吉人。(《荀子·仲尼》) 例①的“焉”与例②的“于是”意义完全相同。然面,例①的“焉”如果写成“于是”,那么,句式的整齐,节奏的和谐就会大受影响。同样,例②的“于是”换成“焉”,文气也不如原先顺当。但是,从语法的角度看,这种互换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它们是一对同义的语法现象。可见,是否选用兼词必须根据修辞的需要。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说,兼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这功能大致表现为两点。一是可以使文辞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20.
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可见,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1积累的重要性对于积累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论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