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为数不多但却质量很高的小说之一,也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作品仅用了不到两千八百字的短小篇幅,就为世界文学画廊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孔乙己,这同小说高度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常用对比手法来渲染环境、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等。《孔乙己》就是巧妙运用对比艺术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5.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不但对200年前的范进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难以理解,就是对刚够100年的人物孔乙己,他们也极生疏。范进中举后居然欢喜疯了,孔乙己穷成那样也不肯脱掉又脏又破的长衫,这一切在学生看来只感到滑稽好笑。而教师则需要引导他们去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理智地认识和批判那罪恶的封建社会和腐朽的科举制度,并从感情上憎恶那庸俗、丑陋的官场生活和人情世态。要使学生从单纯地听故事、看热闹转变成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后传     
晓新 《山东教育》2003,(21):120-121
之乎者也先生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吃完酒,他双手扶地,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鲁镇的人再也没见到孔乙己的身影。头两年,除了咸亨酒店的掌柜还“挂念”着他外。孔乙己早已淡出当地人的视野。本来嘛,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对自己的人生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不重蹈孔乙己人生悲剧的覆辙,我们应在孔乙己身上吸取怎样的人生教训呢?  相似文献   

8.
全国中语会第五届中学语文教学观摩赛于 2 0 0 3年 3月 2 6日在扬州举行 ,笔者有幸观摩学习 ,感慨颇多 ,其中对郑州市第 2 3中学孙玲老师所教《孔乙己》印象尤为深刻。整堂课教师抓住“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过渡句 ,将在酒店中喝酒的孔乙己分为两个阶段分析 :平时在酒店里喝酒和被打断腿后在酒店里喝酒 ,继而总结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孙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语言流畅 ,多媒体课件、电影画面运用娴熟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教《孔乙己》时,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鲁迅小说的无穷魅力:语言老辣沉稳,人物鲜明丰满,主题深刻犀利。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所有小说之中.《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一篇。这篇小说以辛辣而略带悲凉的笔调.一针见血的反映在封建文化制度的奴役下,芸芸众生的麻木不仁、自私冷酷的心态,及士人对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产品——“孔乙己”的凉薄。尽管文中的哄笑之声迭起.但在读罢此文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却涌上心头。这种以乐境写哀、以笑写悲的手法,使苦人儿孔乙己在走向穷途末路时更显得无限凄凉。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当分析到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描写时,我要求大家结合一下文中的插图和课本的彩页图进行分析. 几分钟后,我让大家来说一说对孔乙己的印象,同学们基本上是按照课本上的文字描述说的,找的非常准确.于是我又问:"有没有有特别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12.
13.
王飞 《现代语文》2006,(8):63-63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是鲁迅先生自己感觉最为得意的一篇力作。在宽松的心态下、悠闲的情绪中,鲁迅将一生创作中最具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人思想通过《孔乙己》展露在读面前。那样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那样一种力透纸背的讽刺与批判的力量,借一人的不幸遭遇和众多看客的无情取笑,给社会的芸芸众生上演了一幕悲剧,显示了发人深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个范型。它体现了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些本质特征,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学习鲁迅小说艺术,可以激励我们后来去攀越小说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张思乾  李洪荣 《师道》2006,(7):35-37
《孔乙己》是鲁迅短篇小说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文中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艺术典型,这也是该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目光只局限于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文章对孔乙己之外的人物的刻画也同样精彩,甚至可以说是更胜一筹,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同为来酒店喝酒的酒客,短衣帮与孔乙己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都受着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之间本应当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短衣帮在穷极无聊中拿不幸者的痛苦作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除了在其小说中着力营造悲剧氛围表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之外,还别出心裁将悲喜剧因素奇妙地融为一体,在欢乐的情境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水。彼沙洛夫在《纯朴的幽默之花》一文中说过:“在真正杰出的幽默家的笑谑中永远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鲁迅以达观的态度洞察社会、看待人生,然而社会乌烟瘴气,面对这样的世界,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又怎么会开怀畅笑?所以如教材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均以悲剧告终,尽管带有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对比艺术已被广大的读者所公认,特别是中学师生在理解与欣赏这篇小说时,往往还对该文精彩对比作特别的归类分析.其中短衣帮的站着喝酒的"短衣"和"站"与长衫主顾慢慢的坐喝的"长衫"和"坐"的对比无疑易被大家关注,因为这组对比是分析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的要素之一.而平时"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中的"站"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时"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中的"坐"的对比分析与欣赏就容易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8.
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揭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又创作了第二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借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科举制度发起猛烈攻击。  相似文献   

19.
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我有意把它们合起来讲。分析艺术形象时,我看到同学们对孔乙己和范进的命运极为关心,便命了两个思考题让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夏为汉 《学语文》2004,(4):14-14
教授《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要使学生理解:无情的科举制度扭曲了那一代人的灵魂。否则,孔乙己形象对于那些缺乏对那个时代了解的当今学生来说,留下的只能是一种迂腐而又清高的印象罢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时,对“排”与“摸”不能光从字面上来解释,而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创作动机,来阐述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孔乙己》是一把刺向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剑,是唤醒民众的号角。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何等角色的人?小说第四自然段开头便点明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