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意确定,就得考虑怎样说法,如何说起。这里试举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来谈一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以好客著称,他曾出使秦国,为秦王所扣留,其手下之客有善为狗盗者,从宫中盗出已先献给秦王的价  相似文献   

2.
牛明汉 《军事记者》2006,(11):48-48
有朋友看了本人的小品《短之美短之难》后,建议侧重谈谈短文简约之法。还是向古人讨教吧。在我们的古代文学遗产中,把短文写得字字千斤、约而能明、小中见大者很多,说明古人在这方面是很有办法的。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过90个字,可谓短小,却是议论的“人才观”大主题。不妨抄录如下: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文章开笔第一句先竖起靶子:世皆称…  相似文献   

3.
读者普遍要求报纸上的文章(包括消息),写得更短些。有的人总认为,某些文章可以写得短一些,而另一些文章“命定”短不了,比如议论的文章、叙事的文章、抒情的文章……就难以写短。果真如此吗?不妨请教一下古人。自从司马迁撰《孟尝君列传》(《史记》)后,“孟尝君能得士”之说,便成定论。后来,王安石写了一篇翻案文章《读孟尝君传》,反驳这种传统说法。《读孟尝君传》全文共有90字,不妨引之于下: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09,(3):56-56
任继愈一生研究《老子》,五十年间他的一部《老子》今译,四易其稿,不断精益求精。第一本书命名《老子今译》,在他九十高龄时又做《老子译读》,其中提到对老子认识的转变:“在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心的观点驳倒;在认为是唯心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物的观点驳倒。检查老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检查自己。”还说,越来越觉得,不能把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艺改革的宣传报道,我想提两条意见.第一,对于某种思想、某种观点,不要轻易地冠之以“开拓”或“阻力”之名.在复杂的文化艺术领域,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清楚的.轻易地下结论,会扼杀民主争鸣,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举个例子说吧,现在很多报刊都登载文章,批判“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观点,而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之时,湖北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悲壮之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悲哀之士。悲壮之士是为新生力量而死,虽死犹荣;悲哀之士是为腐朽势力而生,虽生犹死。清末湖北提督张彪是清政府的忠实将领。他亲手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为清王朝的埋葬。在辛亥革命中他顽固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民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思潮与图书馆观念的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经历了由单纯的典藏传统书籍到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由面向“好学之士”以培养人才到面向民众以提高国民素质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在驳论方法中,事实上只要驳倒对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任何一个要素,就能够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相对来说,在三者之中,要驳倒对方的论证过程是比较复杂和麻烦的,需要讲究一些逻辑学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于母亲颜氏死后,有殡母、合葬、要绖之举,阳虎绌孔子的叙事紧承其后。此段叙事均指向在周文化语境下孔子早年的身份认同。殡母,明孔子母亲颜氏非叔梁纥正室,孔子非嫡子;孔子合葬父母与要绖,为孔子归宗与孝亲之举,是孔子以周代传统之"士"自任的必然之举;阳虎绌孔子是责孔子合葬父母、为母服三年丧为非礼,是宗法性的"士"对非宗法性的"士"的敌意之表现。  相似文献   

10.
《经籍诂》于清嘉庆年间编成之后,立即受到高度评价。郭璞曾说《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①王引之则称《经籍诂》“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②直接拿来跟训诂书的老祖宗相比。钱大昕更是说:“此书出而穷经之彦焯然有所遵循,鄉壁虚造之辈不得滕其说以炫世,学术正而士习端,其必由是矣。”③誉之为当时的学术典范,甚至提到了“学术正”、“士习端”的高度。虽说是给老师、给朋友捧场,但确也道出了《经籍诂》价值所在。两百年来,《经籍诂》一直是传统语言学研究者和文史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不少学者更直接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侓而士,角■妇应释为著而士,角枕妇,其意义在于《著而》(《齐风.著》)体现士的礼仪,《角枕》(《唐风.葛生》)彰显妇之贤德。这句话,体现了上博简《诗论》对婚姻关系中的礼仪、道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三公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稽首而对曰:‘……《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相似文献   

13.
俞正燮为清代嘉、道间转变学风之代表人物,其学承乾嘉,而所涉愈趋广博精深,尤长于局部考证,于治学中能体现出求实精神、进化观点和维护人权、提倡男女平等的近代意识及以传统反传统的思辨方法。《俞正燮全集》广辑俞氏存世著作,历时十五载,检书千余种,精心校点,反复修订,堪称审慎。文中并就俞氏著作校点之难撮要论述,俾以彰显古籍整理工作所具有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孟子八章     
梁惠王下六○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七十三字)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律而士,角(幡)妇"应释为"著而士,角枕妇",其意义在于"<著而>(<齐风·著>)体现士的礼仪,<角枕>(<唐风·葛生>)彰显妇之贤德".这句话,体现了上博简<诗论>对婚姻关系中的礼仪、道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只有德才兼备、孝敬父母,恭敬尊长、言语信实,行为坚决,以"士志于仁义之道"为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士"。真正"士"者在对待名与利这些影响自己功成身退的因素时,一直保持着返璞归真纯洁自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相似文献   

17.
王星 《档案时空》2003,(6):11-12
一、档案文献鉴辨学释义 档案文献鉴辨学,又称档案考据学,是从考据学发展而来的,为了区别于原有的考据学,而将之命名为档案文献鉴辨学。 档案文献鉴辨学,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总结运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8.
留下信史     
唐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刘知几说过:“史者,当时之文也”,“皆记即日当时之事”。古代的史官,颇像今天的新闻记者,为皇帝编写“起居注”的左史、右史,“人主有命,则逼阶(靠近台阶)延首(伸着脑袋)而听之,退而编录,以为起居注”。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史记》中说他专门养有侍史。他每次接待客人,酣饮谈论,就让侍史躲在屏风后面,将他和客人们谈论的话随时记下来,作为史料保存。这么说来,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书籍,不过是昨天的新闻罢了。  相似文献   

19.
分餐制是一种科学、卫生的用餐制度。有人以为这是西方人独有的,其实,我国早在周秦汉晋时代,就已实行分餐制了。只是到了唐代,才演变为合餐的会食制。 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齐国的孟尝君广招天下宾客,对前来投奔他的数千名食客,不论贵贱,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观点虽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做支撑,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传媒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拐点"之虞?!而现在,当这个"拐点"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突然"出现的时候,业界则又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业)发展的衰退期来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