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11,(10):128-133
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所用的墨锭,其内涵极为丰富。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人们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竹木简牍等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到汉代,制墨工艺已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足球俱乐部”王程提起足球的起源,我们很自豪,因为中国是古代足球发源地之一,而对于足球俱乐部,我们一般都认为那是一百多年前欧洲人的杰作。我国是在1994年足球职业联赛开始时才有这一新生事物的。其实,我国的足球俱乐部跟足球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图书艺术一般指图书的整体设计和版式装帧,包括图书的开本、字体字号的选择与搭配、封面设计、印刷装订材料和工艺等。图书艺术的源流在中国,纸书以前曾经历了甲骨金石、缣帛简牍作为书写材料,青铜器铭文、碑刻、铁券、简策、卷子即古代的图书。中国邮政1989年发行的J162《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描绘了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目的简牍①——中国古代文字的载体,是古人亲笔抄写经主吏过目的文书档案,殷商至魏晋间曾被广泛应用,隋唐之后才逐渐绝迹。自20世纪初,我国先后挖掘出战国楚简、秦简、魏晋简达数万余枚。尤其是在西北的甘肃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许多简牍一直保存到今天,如:天水汉简、武威汉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这些简牍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能与传世古籍相印证,其中许多可补史载所缺,极其珍贵。本文主要对已出土的汉简中,有关“竞走”的记载进行考证分析,以为体育史学、…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西学再次涌入中国,使主位倾向和客位倾向的整合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中散存于各个历史时期众多文献中的心理学思想也很丰富。本文试图讨论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以期达到古为今用。二、修身养性的心理学思想“形神兼养”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养形”主要是指对人体的脏腑,皮肉,精血等的摄养。所谓“养神”主要指安定情志,调摄精神。《内经》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与人体的生死盛衰有着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棋品”之成因及演变张如安围棋九品制的创立是我国弈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和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棋品制度的发展演变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拙文试图探讨中国古代棋品演变的历史,借以窥见“棋品”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迎庆 《收藏界》2013,(9):113-117
臂搁这种文房用具,今人能够了解其用途的已经不多了,但在旧时,它却是书房中的必备。古人以毛笔书写,自右向左,又以右手提笔,这样很易污染纸张,于是就发明了这样一件东西枕搁在臂腕之下,既可防墨迹沾臂,又防蹭脏纸张。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2日将发行《中国古代档案珍藏》邮票1套4枚,其中第1枚是“甲骨档案——商代龟甲”。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研究甲骨50多年的专家胡厚宣统计,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目前,共计出土甲骨154000多片,其中我国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收藏30200多片,香港收藏89片,日本、加拿大、英、美等12个国家共收藏26700多片。  相似文献   

9.
剑术与行草     
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是我国的两大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流传海外,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武术,古代首称“手搏”“武艺”等,近代又称国术,是几千年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独特方法,门派繁多,技法各异。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有笔法、字法、章法。书体繁多,有真(正)、草、隶、篆,真体又有欧、柳、颜、  相似文献   

10.
吕文兵  葛海洋 《收藏界》2014,(11):68-72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发明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瓷器的产生及发展和其他器物一样,有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材料获知,最早的原始瓷器出现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在商代早期的遗址中有少量发现,到了商代晚期才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7,(9)
砚是中国人独有的书写工具,乃"文房四宝"之一,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案头必备之物,我国使用石砚的历史已有六七千年之久。砚的鉴赏与收藏,历代相传。香港沐文堂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收藏古砚达一百余方,其中不乏精品。本刊将按所藏古砚的年代分数期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将于9月发行的《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2702页介绍了其中第1图“商代龟甲”。现就第2图“汉代木牍”及作为古代档案保存形式的龟册、简册作些说明。 简是简牍的总称。<诗·小雅·出车》云:“岂不怀  相似文献   

13.
古代儿童的体育游戏──踢房童戏,是我国古代少年儿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的统称。由于它普及面广,用具简单,故而流传极其广泛,而且历史也很悠久。在古代童戏中,有一种叫做“踢房”的体育游戏,其法是先将陶片、瓦片或瓷片打制成近圆形的道具(此亦称为“踢房”游戏所用...  相似文献   

14.
古人骑马     
我国赛马运动在奥运会上不见优势,但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307年 (越武灵王十九年 ),赵国武灵王要求臣民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体育项目──骑马、射箭。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胡”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服”指的是牧民穿装打扮。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多数居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必须要有强壮的体魄、高超的骑马技术、坚强的毅力,才能担负起繁重的牧业生产劳动和抵御外来敌对者的侵犯。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赛马、射箭和摔…  相似文献   

15.
刘军 《收藏》2007,(10):55-61
山西古代贷币,从产生到发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先秦时期的货币,时代脉络清晰,流通地域广大,品类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及冶金、铸造、文字提供了宝贵资料。现仅就考古发现和传世的实物资料,按时代顺序对山西古代货币作一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热气球史     
人类懂得使用热空气来乘载物件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不过直到近几十年间,才发展成为一种闲暇活动——热气球。据说,历史上最早懂得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去携带东西的人,是中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他在晚上施放一种用竹片和纸张制成的灯,作为通风报讯之用,被后人称之为“孔明灯”。但利用这种热空气物理特性乘载人,则是1783年10月的事——在法国有对兄弟,制造了一个大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篮子作为乘载工具之用,升到离地面24米处,打开了人类乘坐热气球的历史。后来,他们不断冒险尝试。把升空高度达到91米的天空上,飞行了8公里,并且飘过巴黎的上空,一时成为大新闻。  相似文献   

17.
篮球往事     
罗宏涛 《新体育》2014,(9):108-108
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场男篮决赛,裁判是一位中国人,名叫舒鸿。舒鸿早年留学美国春田学院,奈史密斯博士就是在那里完成了篮球的发明。有段时间,关于什么项目在中国才是第一运动,足球迷和篮球迷在网上很是争论了一番。当然,就像“甜党”与“成党”之争,除了证明双方都拥趸众多之外,并不会有真正的结果。如要论及历史,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于1891年的篮球无论如何是比不上足球的,不过,篮球能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普及成为世界性运动,却也反证了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弓和箭是人类最早发明的远距离杀伤性武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个“后羿射日”的故事,说的是天上曾经有10个太阳,照得人间燥热无比,民不聊生,于是氏族首领后羿就张弓搭箭,射下了9个太阳……《中国古代神话》邮票中就有这个故事(T120—3)。  相似文献   

19.
认知体育作为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中国人从“兵操”开始认知西方体育,继而在各类学堂中普遍开设“体操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废“兵操”,遂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此举亦波及社会上的各类体育组织,如“精武体操会”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当时的中国人发现,“体操”远不足以涵括体育的全部项目,而仅是其中一课。体育中还应包括足球、篮球之类。这虽然只是一种概念的变化和扩大,但却反映出中国人认知现代体育的一种历史进步。一百年来,中国人几乎一直沿用“体育”的概念至今,用以框定国人认知“体育”的所有范畴,包括体育的项目选择和规定,机…  相似文献   

20.
体育建筑是一个建筑门类。除开它的使用空间和使用功能之外,它和一般性的建筑在文化上不应该有过多的区别。但不能因此就走向另一个极端。现代竞技体育进入中国不过百十年的历史,竞技体育不是中国的“民族产物”,过分强调民族化的体育建筑未必适用于竞技体育的展开和观看。体量是一个问题,功能是一个问题。而这些都“迫使”体育建筑设计师必须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的结构方式。而其中相当多的部分是不能“民族化”的。比如体育场看台的遮雨挑檐就不能用中国传统的“亭檐”结构。“符号性”的瓦也几乎不能大面积地用在体育场馆的上面。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