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将汉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人类文化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供给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为了教语文而教的思想,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理念上来。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这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要上好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抛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放开手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自由空间,争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获取新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新技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抛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放开手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自由空间,争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获取新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新技能。  相似文献   

5.
电影课作为一门新开发的课程,打破了传统语文课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文教学的旧格局,使情感、精神、价值观的人文教育贴近生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永婷 《现代语文》2005,(11):67-67
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真正明确了语文的重要作用和学习语文的目的,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对语文学习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才会爱语文,进而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通过讲故事、指导课外阅读、制作专题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语文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把.语文学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关键在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真正懂得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对文学有一种真正的感悟,才能把语文课讲好;而老师讲好语文课,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一、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多点人文味  相似文献   

9.
马春明 《现代语文》2008,(12):20-21
教育是一种继承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母语教育尤其如此,创新首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教学要走向现代化,应更多地考虑汉语自身的规律,,把语文的教与学置于民族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使语文教学达到真、切、实。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就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翻翻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既有传统佳作,又有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篇章,这对道德文明教育十分有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突出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介绍,又要注意对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尽管我市新课改全面铺开已进入了第二个年头,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也改变了原来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备受学生的欢迎。现就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活动因素的一些理解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天生是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化的内容,语文将无所适从。文学是生活的关照,离开了生活的体验,文学将成为镂空的贝壳。汪曾祺老先生为《胡同之没》画册撰写的序文《胡同文化》一文令我情绪激越。在教学中,我情不自禁地渗透了许多地方民俗文化,尤其是民居文化的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在欣赏文章幽默的地方语言时,我适时引进青海方言中那些极富哲理性和艺术性的野曲俚语加以对照,学生不时报以会心的笑声,这使我几天来一直沉浸在一种愉快的深层思考之中。(一)语文课到底承担起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专家和学者们莫衷一是,但多年的讨论已有了较理…  相似文献   

14.
为何追求“语文课的文化意味”?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有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寻常的道理或原则,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条原则往往被淡忘,教学的目的常被降格为知识的获得、分数的获取;教育也显得急功近利,满足于学生表象的道德“臣服”。这些情况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缺失了文化的终极关怀。然而“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花瓶,更不是‘吃饱了才有时间去想’的风花雪月。  相似文献   

15.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动了文化及教育的进步。如今,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其中语文教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语文是学习开端,是学生开始表达理解的敲门砖,而目前很多初中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学习语文的问题,体会不到文章,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这也是如今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将主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范欣 《现代语文》2008,(11):88-89
新一轮的课改教学让中学语文教学在走出旧的误区,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如初中语文课上学生不练习写字、不在课上进行识字教学和词语教学、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或“满堂练”、以带“电”的教学手段代替全部等。笔者认为语文课教学应该还语文以本色,本文就语文课教学的本色谈一下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7.
语文关涉的内容非常丰富,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文化等等,都有所涉及。其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具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它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和创新。因此,我们语文教育中提倡的读书也应该是广义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局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应该顾及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育文学家,更是培育人,培育有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高尚情操和完整人格的人。所以,让学生博览群书,是培养有全面素质的新一代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8.
吴丽萍  颜丙芹 《现代语文》2004,(7):25-25,23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概括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进一步明确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理念下,语文教学应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把认知素质的培养与人文精神、审美情操的提升结合起来,教学的视野从语言文字“小语文”的范畴扩展到“大语文”更加广阔的人文空间。  相似文献   

19.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这是一句大白话,道理谁都懂,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大家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产生的分歧。谈到语文学科本质属性问题,实际上是大家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的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缺乏共识,使得历史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论争总是比其他学科多,语文教学也最容易受到某种教育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编按 关于语言字的训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小学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强调语课程中的人性,“语言字训练”似乎正在淡出小学语课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来讨论“语言字训练”,似乎显得有些不舍时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在目前这种背景下重温当年开展的语言字训练的话题,似乎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杨再隋、吴忠豪、陈建先三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或许我们对“训练”乃至语教学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