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什么都讲究包装。当然,有些东西物美质优,包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近几年来,各类英语公开课、英语优质课、英语录像课评比等等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在很大程度上,它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从学生到老师,从教具到课件,从教材到教法,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做了很多的包装。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什么都讲究包装。当然,有些东西物美质优,包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近几年来,各类英语公开课、英语优质课、英语录像课评比等等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在很大程度上,它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从学生到老师,从教具到课件,从教材到教法,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做了很多的包装。一、公开课过于强调包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选课最近三年,我听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优质课近200多节,他们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所选的话题都是教师平时比较容易上成功的课。如coloursnumbers…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什么都讲究包装。当然,有些 东西物美质优,包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近几年来,各类英语公开课、英语优质课、英 语录像课评比等等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在很 大程度上,它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执 教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从学生 到教师,从教具到课件,从教材到教法,都进 行了精心的设计,做了很多的包装。但我本人 认为这些被认为很成功的课都过于强调包装, 缺乏真实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来,笔者拜读了《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徐为章老师《感悟历史新课堂》、第6期孙振江老师《盼望真实的公开课》和第8期潘金传老师《到何时才有真实的公开课?》三篇文章。几位老师都认为很多公开课“不是真实的课堂”,只是公开课老师的“精彩表演”,是一种“作秀”过程,并且呼吁公开课要呈现真实的课堂。笔者也曾上过市级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竞赛,想现身说法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何时起,数学公开课不知不觉地偏离了原本公开课的初衷,大江南北从小学到大学、从校级到国家级所谓示范课、竞赛课、优质课等不同类型的公开课,看起来火热非凡,但作为一线工作的老师谁都清楚这些公开课实际上成为以老师为主体,以展示老师教学技术为目的的作秀舞  相似文献   

6.
毛如静 《教师》2010,(33):31-3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然而,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包装”课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开课中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剖析和矫正,和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7.
我拜读了2006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上王自文老师的《试论公开课》一文,受益匪浅,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但有些观点还有待商榷。王自文老师在文中欲把“公开课”更名为“交流课”,否认公开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我认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观摩了不少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冠以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落实执行《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公开课、展示课等。不知是本人课改意识太落后,知识结构太陈旧,还是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太“阳春白雪”。那些公开课、展示课令我们这些身在一线教书的“下里巴人”观摩后感到高不可攀。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堂堂公开课、展示课无疑就是一出出精彩的课堂“精品戏”:上课的老师得有吹、拉、弹、唱、编、导、跳等十八般传统武艺。因为没有这些传统的“武艺”,你就编导不出那一台台展示给众人观看的“精品戏”,你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观点     
【公开课在研究学生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吴刚平在《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公开课的优势更容易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技术设计上。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师教学行为都是可以预先明确的,也是多数参与者事先都熟悉或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熟悉的,事后也是容易进行比较的。但这一优势又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0.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实施,公开课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公开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国到地方,各种形式的公开课都如火如荼。公开课在教师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几乎所有优秀教师成长都经历了从听公开课到上公开课这样一个过程。公开课对于教师认识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提高、改革热情的激发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幸聆听了几堂教师培训的公开课,心中总感觉有  相似文献   

12.
"江南女子的婉约",是多数人对盛新凤老师执教风格的评价,这位来自浙江湖州的女老师从长相、声音再到执教风格,都浅浅荡漾着太湖的微波。她就像这个季节该有的桂花香,打开窗,香气便飘入,这般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仿佛盛老师的教学风格是这样清新、自然。以《去年的树》《"番茄太阳"》《青海高原一株柳》三节公开课为例,本文重点探讨盛老师清新自然的课堂文本解读过程,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13.
贾建刚 《江苏教育》2001,(17):42-42
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上,几乎都少不了CAI课件的参与,好像少了CAI课件,那课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就不能算是有质量的好课。为此,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把CAI课件引人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而不管是否恰当。例如,某老师在讲“酒精灯的使用”时,制作了以下的CAI课件:  相似文献   

14.
和一位年轻老师聊天,我又情不自禁地聊起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并一再叮嘱他要多上公开课。我一直认为,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每个学期都能积极上公开课,几年下来进步一定很快;亲历亲为公开课,从准备到过程到最后的总结反思,那是任何教研活动都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16.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17.
黄元虎 《中国德育》2008,(11):46-48
一节课引出的教学问题 王老师要上一节品德与生活公开课《别把花草弄疼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本课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花木种植的情况,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学会种植花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花草的养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的标识,也体现了最深层次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赋予栏目包装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助于电视台、电视频道及节目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栏目包装课程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了适应时代需求,也要不断改革与进步。本文从栏目包装课程的概念及作用入手,分析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对传统文化融入栏目包装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意在证明栏目包装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民族创新力。  相似文献   

19.
一、"过度包装"表现种种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的场面:教者指点"江山",挥洒自如;学生积极踊跃,巧问妙答;各种先进设备轮番上阵,异彩纷呈;下课铃声起,教学刚好结束;教者走下讲台,听者好评如潮。这是上课吗?这分明是上演一出排好的戏。让我们走进公开课的幕后,去看看它经过了怎样的"过度包装"吧。  相似文献   

20.
程少堂"语文味"语文课堂教学,始于2002年主讲的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与其他语文老师讲语文课只板书课文标题作为课的标题不同,程少堂此次公开课用了一个题目:"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