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诗人哥德有句名言,“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也说,一篇好的文章能使人“为数日喜,寝食有味”。味从何来?有情才有味。写诗写词是这样,写新闻也是同理。穆青说过,写新闻“倘若缺乏这种激情,没有爱,没有恨,那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现象罗列,读起来味同嚼蜡”。范敬宜同志甚至把激情视为记者的生命。其实,激情并不是记者的专利,当编辑也需要激情,我甚至认为激情也是编辑的生命,缺乏激情的编辑绝对当不好一个好编辑。  相似文献   

2.
王乐群 《青年记者》2002,(11):29-29
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 “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要想做好新闻工作,不仅仅记者需要激情,编辑同样不可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3.
张志豪 《新闻传播》2010,(6):108-108
很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工作时间久了,在新闻职场激情不断消退甚至厌倦,进而选择逃避,在新闻写作中,也就没有了激情,缺乏记者应有的思维力。然而,新闻职业是一个需要恒久激情和创造的职业,没有激情,就缺少发现和探索的原动力,就很难写出好的作品,笔者认为,要想保持新闻职业的激情,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内外兼修,要不断提高新闻写作的思维能力,才能常写常新。才能永葆新闻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4.
记者缺乏激情,有从业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工作环境的因素。所以从这两方面"对症下药",是可以将激情"找"回来的。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和责任意识,而激发记者的工作激情和动力,还需要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的双重保障,为记者搭建一个能够创新创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不论中外,理想与激情永远是传媒业及其从业人员的重要素质,很多优秀作品也正是理想与激情的产物。很难想象,一个由没有理想与激情的记者构成的群体能把一份媒体办好。72岁高龄的媒体大王默多克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仍然没有退休的意思,其老当益壮的激情让我们钦佩。在中国,近年来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正是与一大群优秀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记者编辑们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第六,当一个既尊重作者风格,又能使稿件质量高出一筹的编辑。一般地说,编稿要尽量避免作大幅度的改动,但需要改写的,也大可不必忌讳。因为无论是少改动、不改动,或者作根本性的改写,目的只有一个:确保稿件质量。编辑改写稿件,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讯员写的,他写了1000字,只能摘取一二百字;另一种是记者写的重点稿,在记者一时没工夫改写,而发稿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只好由编辑来改写。  相似文献   

7.
名记、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激情,是新闻记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的生命。”激情对记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要想做好新闻工作,不仅仅记需要激情,编辑同样不可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8.
在光明日报当了半辈子记者之后,从1987年春天起,我当起了编辑。工作的侧重点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当编辑,有时捺不住手头痒痒,也写上几个字,只是偶而为之。好在不管是当记者,还是当编辑,我都没有离开过科教界,因此要谈编辑体会,也就离不科教报道,既然是谈体会,又不想有个限定范围的题目,只好叫“纵横谈”了。当科教编辑和当其他方面的编辑一样,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也就是说,当编辑的一定要模范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这是一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产生:有的时候,记者并没有写某个题材的激情,但一个日常的普通现象触动了记者的感觉神经,使记者激动不已,产生尽快将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欲望;有的时候,记者收集的材料已很充足、丰富,但苦思冥想,就是理不出个头绪来,从而迟迟不能入笔;也有的时候,特别是采写科技、军事、文体等方面的报道,因牵涉的专业技术、行话较多,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以我的感觉,或者干脆说就是一种现象,当了"官"的记者可能就不写稿子了。我真的观察过,一些报社原本非常有才气也非常活跃的记者一旦被提拔了,有了一个挺像模样的职务,从此便是看别人写稿多,自己动手少。我真的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是没有了激情,还是失去了冲动,或者是干脆从此就  相似文献   

12.
记者:您曾经说过“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您能解释一下吗?李希光:教授新闻学和教授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好的媒介从业人员,他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我认为没有一个职业比记者更伟大,他是站在一个道德的最高地,记者没有自己的私利,他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代表老百姓和公众,因此要投入100%的激情。因此培养记者的老师首先也要有100%的激情的投入,这样他才能感染学生,给他们以激情。老师对自己的事业,记者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投入激情。记者:你对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最想…  相似文献   

13.
记者最怕的是没有新闻可报,面对每天的任务.没有比无新闻可报更让记者头痛的了;新闻媒体的编辑、总编辑们也一样常常为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4.
差异化过年     
余飞 《中国记者》2024,(2):47-48
<正>年头忙到年尾,春节期间尤其忙。这是记者过春节的常态,为新闻事业忙,也为自己成长而忙,忙得有意思,忙得充实,忙得有感悟!作为记者,就这样我在忙中过年30次。一、年年不同求进步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县域党报当记者,扎根基层,每年在腊月初就提前感受年味。初当记者不到一个月就赶上春节下乡采访,满是兴奋和激情。按照当时报道春节的模式,写了副市长春节下乡“送温暖”慰问的稿件,没想到社长兼总编辑拿着稿件对我说,稿件写成了大路货,没有特点和现场感,只能在二版发百十来字!  相似文献   

15.
<正>媒体文字的报纸是在文字编辑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协同的,记者写的文章由编辑来修改,然后由责任编辑去承担和发布,再由中签编辑签样,这一系列的协同就是在稿纸上完成的,后来就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记者或者编辑,一天工作能写一万字一定是很优秀的,但如果要求一个记者写十万字,并配十万个图片,人  相似文献   

16.
编辑和记者有何区别?在出版新闻工作的业务探讨中至今还鲜见这类的文字,似乎还缺乏专门的研究。但从实际工作的情况看,作为新闻出版队伍中两个司空见惯的主要岗位,如果不对其各自的业务特点予以廓清,则确实会影响编辑记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分析一下这两者异同的必要。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新闻单位中,往往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体制——工作人员在单位编来稿时是编辑,出去采访就是记者。在这样的单位中,人们就感觉不出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有不同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7.
新闻必须写得精炼,对记者来说,这不是一个苛求。倘若每个记者提笔写稿的时候,都注意把冗长、噜嗦、逻辑不清、语法混乱的现象,通通清除,写出内容精彩,文字简练的稿件来,我想,这对提高我们新闻报道工作的水平是有很大好处的。编辑加工省力了,发稿的效率提高了,报纸版面上容纳的新闻也将会增加。对于这一点,我过去并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往往把稿件加工的责任,推给编辑。  相似文献   

18.
好人老贾     
予生也晚,结识老贾,已在他退休前夕的那几年了.对他波澜壮阔的新闻生涯,当时并不深知.因此,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资格去写老贾,何况又是在<新闻记者>这个我素所敬重的专业刊物上.但编辑说,没有关系,我们是来纪念一个好人.  相似文献   

19.
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认为当记者只要会写消息就行。有些老编辑曾要我练习写评论,并说不会写评论,就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是我总认为,写评论是报社领导的事,不写评论照样能做记者。所以在六七年的记者活动中,一篇评论都没有写过,直到1956年  相似文献   

20.
许多在第一线专司采写的记者,几乎从未上过夜班,也不知夜班编辑是如何工作的,更没有具体设计编排过版面。在他写的稿子与报上登出的稿子之间有什么差别没有,也很少去留心比较分析。这样的结果,是记者除了对稿件位置、面积有个大概的认识外,几乎没有版面意识,也就难以在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