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以来,地方志的存在形式是纸质书籍,这使得地方志书在信息时代无法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本文结合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对宁夏地方志书保存、开发及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对宁夏地方志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与开发地方志的文献资料与数据信息等各种资源,需要将传统的书本型地方志建成计算机网络可以识别的数据型文献。对地方志数据库系统建设意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系统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不同的时期起到其他文献资料不可取代的作用,如何使地方志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发挥"资治、教化、存史"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当今修志者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自己参加普洱市地方志相关编撰、校注工作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地方志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方志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数据库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创建理想的发展模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创建优质高效的网络开发环境、注重数据库安全、关注人才培养等数据库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魏欣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75-376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大数据引入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作中,推动了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作,促进了图书馆职能的发挥。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对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价值作用,作者以《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为课题,从大数据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数据库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方志,也称地方志、地志、图经等,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它在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历史、地理、军事、交通等方面的价值,是其它史料所无法替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地方志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一、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地方志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志书,记载了各地气候、物产、矿冶、水利、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科研及图书信息管理部门,在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装订成册,或辑目录索引,以便有关人员使用参考,用来探索自然规律和挖掘当地优势,指导工农业生产。如,地质地理学家章鸿钊就曾根据方志资料,辑成《古矿录》一书,为地质部门寻找矿产提供指南。又,同治《畿辅通志》对“河渠”记述甚详,不仅对河北省诸河治理作了记述,并列有治河谠一目,辑录自汉至清治河之论,对今天研究治理河北诸河具有借鉴价值。 2.地方志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地方志书,包括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内容,为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图书馆为例,从开放获取及其发展、中国石油管道学院及其图书馆概况、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获取特色资源建设、开放获取石油管道特色数据库建设、开放获取石油管道特色数据库资源类型、开放获取石油管道特色数据库的发布、链接与更新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开放获取石油管道特色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基准划分,美国院校研究主要经历了以实地调查信息为基础的前数据库时期、以院校研究机构和专业协会收集的报告数据和业务数据为基础的院校研究时期和以网络数据库为基础的院校研究时期。院校数据库已成为当前美国院校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但美国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仍面临着实际运行中的合作与分工、数据收集的标准与规范、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以及院校研究人员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定位等问题的困扰。我国院校数据库建设既面临美国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也有我国院校数据库建设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9.
略论地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刘兰我国历史文献中,地方志资料非常丰富,现存志书约八千余种,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厅有厅志,州有州志,其他如县、关、卫、所、镇、屯等,也有志书。地方志是对某一行政区域范围内从自然到社会综合情况的记录,既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自建数据库建设和购买数字化产品。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依赖购买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数字化产品。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自建数据库滞后、中外文数据库比例失调等问题,应从加强技术交流、增加资金投入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上升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向我们证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并用法律和制度加以保障和推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主体是农民,客体是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村庄文化,内容包括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精神面貌、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风尚等。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南。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真情投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体现,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二者相得益彰。当前,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确立生态文明的执政准则;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环境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进程中,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为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政治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以人为本是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地方志的性质曾经长期是个争论的话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梳理这些争论,揭示了这些争论产生的根源是近代以来移植西方的不合理的学术分科状况,文章认为,我们应该在引入“西学”的同时,深入的研究西学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社会、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设符合中国思维习惯的学术范式和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遵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中国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有异地为官的制度,商洛的地方志印证了这一制度。然而,学术界迄今尚无对商洛地方官师的地缘结构的研究。根据地方志资料,笔者对商洛州级和县级官师的祖籍地进行了统计,并对这些外省籍官师在商洛产生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异地为官基本上坚持的是就近委派原则,即邻近省份的官师居多。这就使商洛文化呈现出了与官师地缘吻合的特征,他们也为商洛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这种研究方法为地域文化研究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社会自主应该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选择.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把公共生活的秩序奠定于社会而不是国家或政府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就表现为一种现代政治文明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之间具有一致性和共生性关系,社会资本的生成必定促成现代政治的文明状态,为政治文明提供支撑.中国传统社会资本资源存在的诸多缺陷对政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极大制约.因此,当前必须对社会资本进行再造与提升,以促进政治文明建设,达致社会资本与政治文明的融通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