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黄忠华 《考试周刊》2012,(89):59-60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有关知识,学生生活经验,实践操作,训练数感等,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加强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对于一项所有学习研究数学的人们都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需要从小积累的技能。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力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感的教育需考虑学生能力,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首先为学生明晰什么是数感,再于点滴中不断渗透数感的培养。把数感教学从抽象化具象,以生活实例为学生打开大门,之后又凝具象为抽象,引导学生将数感运用到数学课程当中。深化学生的数学认识,培养出高数学素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林尚坤 《成才之路》2022,(13):79-81
数感主要是指对数的感悟,包括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运用、驾驭与感悟能力.数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建立、培养起来的,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郑春丽 《小学生》2022,(9):43-45
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基本数理认知和学法的教学,本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意义,其次介绍了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问题,最后提出了若干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营造课堂情境,引发数感;根据实际生活,感知数感;注重实践教学,形成数感;引入估算内容,提升数感等,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要以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点看法。一、在生活情境中培养数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体验数感。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主动、自觉地理解、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具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也能自然而然地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知识传授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数学学习中.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数学素养.是存大量的实践中对数和运算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直觉一样的感觉.拥有数感.人们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产生敏锐的感受力.会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客观现象和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观察型作业,给学生一双慧眼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通过观察,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观察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建立数感,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增强学生对“数”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实现数学教学的深层次价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联系生活实际、强化估算教学、引导动手实践、注重问题探究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感,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及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的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角度加以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抽象数的认识及对数学兴趣的激发,必须从培养数感入手,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探索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逐步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4.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感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的认识教学、数的运算教学尤其是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数感,结合实际升华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睛,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形成数感,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提升,最后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强化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吕彩霞 《甘肃教育》2011,(24):33-33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观念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解决生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教学中,我们注重启蒙教育,把幼儿的语言、数学、美术等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幼儿喜爱的活动中来进行有效地实现。幼儿数学关键在于启蒙,在于激发幼儿喜爱数学的乐趣。联系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从数数、认数开始学习数学。笔者认为:幼儿数学教学贵在培养"数感",因为数感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与感知力,数感得到很好的培养,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感,即是指一个人对数学思维的敏感度,其中包含数学与运算的综合理解能力。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核心素养之一,更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这种基本的数学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相联系,利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数感的培养是在逐步的学习与认知中发展起来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他们所熟悉的数,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随口可以说出来的。而实际上,对数的感知能力,还有待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如何让数感从孩子们的心中长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儿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