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它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一、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数学日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失误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  相似文献   

7.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也是数学教学新理念之一。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概念,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二者不可分割,中学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同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运用数学知识体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体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将教材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林碧梅 《考试周刊》2014,(34):91-91
新课标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陈娟 《贵州教育》2008,(15):31-3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探究性材料,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曹志玲 《成才之路》2009,(19):23-23
一、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