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力求探讨听障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为聋校古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数十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古诗教学应创设美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入情入境中体悟出诗歌美的意蕴。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美、赏析美、表达美的过程中,会唤醒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教育中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在教育中运用一定的技能使学生认识美和欣赏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材料。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美呢?以《马》一诗为例谈点体会。一、讲清词句,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闪耀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但古诗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感受其语言  相似文献   

6.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数十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大多为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从美学角度看,古诗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思维,使学生主体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关、内容美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0.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涛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课文中的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诗中的美感,并从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程琢 《学语文》2012,(2):78-79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张素宝 《学周刊C版》2011,(11):152-153
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意境美是由客观的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对古诗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几首古诗具体分析基础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捕捉情感、进入境界、领悟意蕴几个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龚恒翠 《甘肃教育》2011,(10):64-64
悲剧美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悲剧作品中,从屈原的悲愤投江到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无不彰显着对真、善、美的肯定,对假、丑、恶的否定,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观和健康人生观的极好教材,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李柏 《广西教育》2014,(5):97-97
正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等,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朗读,唤醒古诗的形象美古诗的语言凝练精辟,讲究韵律,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饱含了作者丰富、强烈、饱满的情感。由于古诗具有一定的韵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高职语文的教学实践,提出应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发挥高职语文在人才培养中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